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666550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积累运用。(26分)1. 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出下联,并端正、整洁、美观的填写在田字格中。(分)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上联:春水船如天上行; 下联:2.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斟zhuo( ) 虬( )干 xie( ) 渎 两栖(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A. 因地制宜 司空见贯 退避三舍 史无前例B. 受益匪浅 好逸恶劳 图文并茂 俯仰生资C. 孤城寡人 如火如荼 无暇顾及 脍炙人口D. 娴熟深谙 相安无事 令人作呕 责

2、无旁代4. 下面一段话A.B两处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4分)“慈善一日捐”活动6月2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序幕。A许多市民积极执行武汉市慈善会的倡议,将一天所得送到捐赠点,奉献爱心。有关人士认为,开展这项活动不仅可以募得善款,B还能够增强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A处:B处:、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学过的古诗词名句。(4分)我爱生活,我爱四季。我爱春天,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感受“_,_”的勃勃生机;我爱夏天,在碧波荡漾的荷塘,享受“_,_”的无限乐趣;我爱秋天,在高远澄明的天地,欣赏“_,_”的无限风光;我爱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原野,领略“_,_”的苍茫壮阔。、综合性学习。(8分)汉字是中华文

3、化的根,中国古代将“琴、棋、书、画”作为读书人的四项基本素养,其中“书”就是书法。汉字上表意文字,它形象、生动、内涵丰富,在联合国通用的六大官方语言中,汉字最简明,一篇英文若译成中文,往往只占原文的2/3。然而,现阶段国人对母语的学习越来越不重视,人们汉字书写水平普遍下降,不仅中小学生书写基本功大不如前,就是大学生、研究生错别字连篇现象也十分严重汉语的前景实在堪忧。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决定开展一次宣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工作:(1) 如果请你来策划,你准备为本次活动设计那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两项。(2分)(2)请为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2分)(3)请为解决当前社会不重视母语学习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

4、议。(2分)(4)将下列汉字按照造字方法的不同归为三类。(2分)刀 湖 采 旦 日 胧 一、 现代文阅读。(30分)(一) 读下文完成各题。(5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

5、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

6、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

7、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2分)2、这段文字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请根据内容具体说明。(3分)3、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并说明本段是怎样围绕中心说明的。(3分)4、举例说明第三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8、3分)5、说说“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不仅”的表达效果。(2分)6、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请在上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2分)(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各题。(分)幸福为何总在遥远的山那边小时候曾听过一首外国民谣,不知何故那头两句就一直印在脑子里.这两句是:在那遥远的山那边,人说,幸福就住在那里 后来年事渐长,每想起这两句歌谣,就产生疑问,但又不敢问人.稍稍长大以后,我开始偶尔看到,并蓄意去注意看起来好像很幸福的人。我想,幸福的人,必是幸福住在他们家。幸福肯住在他们这儿,他们当然是与旁人很不一样。看到一些幸福的人,果然是很不一样的。譬如,常看到一对夫妇从花园宅邸走出来

9、,衣着华丽,面带笑容,手牵着手。他们的表情是那么自信,那么快乐地笑。我想,他们是幸福的. 当时,我们家很穷,父亲不在,母亲天天以泪洗面。我们几个兄弟姐妹都觉得我们是很不幸福的。凡是幸福的人,都是很陌生的人;凡是我比较熟悉的人,好像都不怎么幸福。我的二姑妈,嫁到一家很富有的人家,听母亲说,二姑妈应当很幸福的。但二姑妈每次到我们家就向母亲倾诉婆婆待他不好。丈夫欺负她,有一次我还看到她悄悄擦眼泪。自此在我心目中,她那华丽的衣服不再代表幸福。大姊出嫁了,嫁的是很体面的人家。她每次回来,面带微笑,邻居们都对母亲说:“你女儿嫁的好福啊!母亲与大姊都默认。但我好几次看到她们两人单独相对时默然无言,神色悲戚,

10、我不敢问,但我感觉得出大姊并不幸福,而且非常不快乐。于是我开始有了一点了解,幸福一定是住在很遥远的地方,一定是住在山的那一边。因为遥远的人是美丽的,陌生的人是很遥远的。陌生的人走来走去,穿着美丽的衣服微笑,你只看见他们的幸福,你并不知他们回家后,是否擦过眼泪,是否神色悲戚。 母亲生了一场病后,脸色苍白,身体衰弱。她要去菜市场,我有点不放心,我说要陪她去。母亲说:“在家里用功读书。”但我一再坚持,母亲便欣然同意。一路上母亲拉着我的手,我一手替母亲拿着菜蓝子。我们买的不多,因为我们只有买一点青菜的钱。回途上,遇到了一位从前的邻居太太,邻居太太拉着母亲的手大惊小怪:“哟,你的儿子长了好多了,上中学了

11、?”她问。“今年刚刚上初中,省立初中。”母亲微笑着回答。“啊!你聪明的儿子,还会替你拿篮子!你真幸福!”母亲没有回答,但母亲笑了,笑的很开心。我从未看过母亲笑的如此开心。我觉得母亲可能在那一刹那,是真正幸福的。我突然觉得,我和母亲都在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 那地方我们从未去过。1、文章开头引用外国民谣,有什么作用?(分)、从全文看,作者最初对“幸福”的认识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分) 、“我突然觉得,我和母亲都在一个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母亲和作者都感受到了刹那的幸福。从文中看,母子“一刹那”的幸福分别指什么?(分)、文章结尾说:“那地方我

12、们从未去过。”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分)、读了本文,也许你对“幸福”有了新的认识。请你结合你的生活经历,简要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分)三、文言阅读。(分)(一)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1. 文中“海忠介”即_,是_(朝代)曾骂过皇帝的清官。(2分)2. 解释加点字。(2分)(1)泥于掌

13、故( ) (2)非咨询不穷其致( )3. 翻译下列句子。(2分)(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_(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_4. 用原句回答“治水必躬亲”的原因。(2分)5. 第二段作者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自己观点的?(2分)(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分)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这首诗的名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2. 这首诗的主题是:_。 (2分)四、作文。(5分)任选一题作文。、题目:其实并不是这样、半命题:走出_(烦恼、愚昧、课堂、风雨、阴影、网吧)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