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路遇到学情.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66081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教路遇到学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当教路遇到学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当教路遇到学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当教路遇到学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当教路遇到学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教路遇到学情.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教路遇到学情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孙如鹏教师的教学能力,什么最值得点赞?设计教案重难点突出?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学语言动听风趣?都对,但又不全对。一位出色的教师,还应该能够灵活驾驭课堂,机智处理课堂上即时发生的学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要因材施教,更要注意要把学生放在首位,要灵活根据学生的学情来把控课堂。课堂不是静止的,孤立的,封闭的,它是一种动态的,联系的,开放的存在。课堂在本质上具有生成性,课堂的精彩往往是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在课堂中,师生合

2、作,生生合作,常常会发生教室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有些教师误认为上好课就是严格按照教案来上,尤其是辛辛苦苦备好的一节课,理应教路优先,没有注意以学生为基础安排教学。有这么一节低年级的识字研究课,授课老师就是这样教记字方法的师:下面我们来用“加一加”的记字方法来记住“男”字:“田”加“力”等于“男”。全班学生跟着读:“田”加“力”等于“男”这时一个男孩举手了:“老师,我可以用编故事的办法来记住男”。师:现在我们学习的是“加一加”,你的方法可以等会再讨论。生无奈坐下,一起跟着念:“田”加“力”等于“男”。因为教学设计上环环相扣,紧跟着就是练习,而老师说的“等会”,等到下课也没有兑现。评:这

3、是多么令人遗憾的败笔啊。这个大胆提出问题的孩子,就是课堂的生成,他提出了不同的记字方法,正是我们说的课堂上迸发出了“智慧的火花”,也许他所说的编故事的记字方法更有趣更好掌握呢?可是授课老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味地追求教路优先,因为教案设计的是“加一加”方法,这节课的记字方法重点就是“加一加”。老师没有预设到学生会提出不同记字方法,也没有意识到当设计教路遇到突发学情的时候,应该孰轻孰重。就这样,一句“等会再讨论”,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老师能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直接把现场学情处理好,立刻改变自己原来的预设计划,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发言,既尊重了学生,又让记字方法多元化,何乐而不为?苏

4、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相反,有一节课正好就是教路让位学情的真实反映。一位教师在执教和时间赛跑一课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总结全文时,突然节外生枝:生:老师,人不能赛过时间呀,因为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比呢?师(稍稍一愣):那你有没有感觉过时间过得慢,或是过得快的时候?生:(想了想)嗯,考试的时候,我觉得时间过得慢;看动画片的时候,我觉得时间过得快。(全班笑)师(微笑):是啊,所以说,时间的脚步是能感觉到的。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试验。请你读课文最后一句“如果将来有什么我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

5、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生读后,师:你用了15秒钟。下面老师也来读一读。师读后,宣布计时为6秒钟。孩子们一片哗然。师:孩子们,这就是和时间赛跑,你可以用15秒钟读完一句话,也可以用6秒钟读完。用6秒读完,我就赢了时间9秒。孩子们,能顺便告诉老师你昨晚完成作业的时间吗?生:“半个小时”“40分钟”“一个小时”师:今晚我们能不能也来和时间赛跑,你打算赢时间多少分钟?生:我昨晚用40分钟写作业,今晚我想只用30分钟。生:我昨晚用一个小时写作业,今天我打算抓紧时间,吃饭前就写完作业,这样晚上我就可以用赢得的时间看我喜欢看的课外书了。这样的引导与点拨,足以说明:成功的互动与生成,需要教室的敏

6、锐与智慧,具备课堂上应付“再生枝节”的本领。面对课堂生成,是教路优先的忽视,还是随机应变点拨,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执教者充当活动信息资源转化的催化剂作用,促进了新目标的生成,使得课堂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如何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来教学呢?就是在教学时,不仅要备教材,设计好教学思路,更要“备学生”,注重学情,一切教学任务都是以学生为主,为学生服务。在教学理念上,一定要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率是不大相同的。以往教学,我们可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先复习引入,然后初读识字,接着段落精讲教学设计有提问、鼓励、练习、交流、反思等,但课堂教

7、学是“教路”优先,学生总是被老师牵着走,学生的主体性在流于形式的活动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导致教学效果出不来,课后只能靠大量的习题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如果我们大胆改变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因势利导,巧妙点拨,采用“预习交流反思检测”的基本模式,尽力体现“学路”优先,“以学定教”,教师跟着学生走,学生是学习的、课堂的主人,这样就真正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了。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路是预设,但是具体实施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彰显学生的精彩。新课程呼唤动态生成的课堂,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努力探求课堂动态生成的内在规律和意义,努力提高自己,把握课堂生成的本领,使课堂能够时时预约动态生成的精彩。(参考:教学与管理2009年第31期透视名师课堂管理江苏人民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