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散文的形与神6.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65963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散文的形与神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散文的形与神6.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文体视野下的散文阅读-散文的形与神教学设计 福建省 泉州五中 崔春梅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散文文体特征;感知散文写作手法;了解散文知识结构。2能力目标:体会散文形神关系,能抓住散文内在行文逻辑;掌握赏析散文的基本手法,准确把握散文主观意脉。3情感目标:常怀感恩之心,爱家爱国情怀;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提高文化、文学素养。二、教学要点1.散文文体特征;2.散文形神关系;3.鉴赏散文的一般手法;4散文连缀跳跃特征。三、教学难点寻找散文内在的统一的行文逻辑,突破散文文意把握的瓶颈。四、教学手段及设备网络课堂系统及设备师生问答教师讲习五、教学过程(一)导语同一个蜘蛛网的比喻,如果用在记叙文中,通

2、常就是为了生动形象地描写什么人或物或景,而在刚刚过去的省质检当中,就变成了为某个论点服务,为了说明白费氏理论与雷氏理论是有差异的这一观点。可见,把握文体特征,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把握文意。(二)散文的形神关系典例:谢天1.题目文眼解读谢,感谢。天,上天。感谢上天,感谢命运,感谢造化,感谢他者,人之为人,要常怀感恩之心。通过标题揣测/预判文章内容,获得阅读期待。但还远没达到通晓的程度,需要进一步精读。2. 阅读瓶颈文章从哪里起笔,中间组合了哪些材料,又怎样一步一步地来表达“需要感谢的人太多,无从表达,那就谢天吧”的中心。3. 散文文体特征:形散神聚形散:散文客观层面上,跳跃时空攒聚组合起来的人/事

3、/物/景。神聚:明确、集中的中心。4. 精读。(文章见附录1)谢天 陈之藩常到外国朋友家吃饭。当蜡烛燃起,菜肴布好,客主就位,总是主人家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举起小手,低头感谢上天的赐予,并欢迎客人的到来。5. 探究形神关系(1)这篇文章有哪些“形”(即客观攒聚了哪些人事物景)?网络课堂系统推送A.外国朋友家老人小孩在感谢上帝赐予我们食物B.自己的祖父祖母教育自己要感谢老天爷赏我们饱饭吃。C.普林斯顿的爱因斯坦,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D.介之推不言禄。(2)形,时空跳跃;精神情感层面,却有个向心力。(3) “神”:人别太过于狂妄自大,自吹自擂,人需要自省,在自省中去发现,我们所得到的这一切,其实真正源

4、于我们自己的太少,源于他人的太多,我们需要感恩,无从言谢,那就谢天。即,感恩的心理。(三)课程环节过度:谢天,属于基础认知易懂的散文,形神关系能否把我准确对文意把握影响不大。文意比较潜隐晦涩难懂的文章,容易陷入文字都认得可文意无法准确把握的尴尬境地。这时,抓牢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四)散文的形神关系典例(晦涩难懂):我还没有见过长城1.教师朗读。(文章见附录2)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吴伯箫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已印上了它伟大的影子。读中国历史知道,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因地形、制险塞,就魏、燕、赵长城,来了个联络修筑,遂成就了雄伟的万里

5、长城。秦始皇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中国人民的心里,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血肉的结晶! 2. 探究形神关系教学手段:运用网络课堂系统将文章“形”的可能项推送给学生的设备; 学生必须能寻找到文章攒聚材料的内在逻辑,方能做出正确选择。 教师根据学生错选项随堂分析文章行文思路及成文逻辑。 形之一:长城的前世,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血肉的结晶,它斥逐异域少数民族的入侵。长城的历史就是我们中国抵御外武的历史。(第二段)形之二(重要):万年书屋的主人,诉说自己游长城的经历,观长

6、城的感受。在那样的苍茫的天地之间,看见了拔地升天的雄伟的长城,本来非常儒雅的霭然的文人,立刻脸上满照了青年人的光辉。立刻就年轻了,有了斗志了,有了生机了。我自己也在明月之夜,迈着鸵鸟般的大步,这是豪迈雄壮的步伐,是内心的豪迈的情绪被激活了之后在形体上的一种表现。形之三(重要):青年画家。本来是极具艺术家气息的青年人,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第一次面对长城,当他走完长城之后,他的心胸开阔了,他的谈吐磅礴了,他的灵魂雄厚了。也是因长城而受到激发。长城作为一个客体,它伫立在中国的北方,天地之间。但是举凡是人们,一旦以一个主体的身份面对长城的时候,内心的雄壮的豪迈的精神都被激活了。而自己恰恰没有见过

7、长城,“我”就需要去见见长城,我也需要激活我内心豪迈的情感。我为什么要激活我豪迈的情感呢?我就做我的文人、画家、教书先生吧,我为什么非要去见长城呢?我为什么需要激活豪迈的情感?需要往下看。形之四:写长城的关隘,每一个名字都是那么响亮,长城的把守的门丁,和城下淳朴的住户,他们每一个人都流传着戍边将士的传说,戍守边关,保家卫国。形之五,想象自己在关外(同样是中国的土地)如何去生产/生活。曾经的女子,都能够乘马出塞,步伐矫健。而我们现在,堂堂须眉,竟然做了缩头乌龟。自责之情溢于言表。形之六,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形之七,我一定要去见长城,整装出发,去感受长城,去激活自己内心豪迈的斗志。重点,难点:寻找

8、攒聚材料的内在逻辑3. 注释的作用本文写于1936年。之前的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入侵了东北。之后的1937年,日军又在北京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而本文是写在1931到1937年中间,注释给出的写作时间也进一步指向文章的主旨。尤其是“问候那依旧的中国百姓”,强调与我们血脉相连的同胞,表现出非常强烈的家国情怀。4.文意逐渐显豁:自己在内心树立起要杀敌卫国报效祖国的决心。号召中国人面对外敌入侵,要强健精神,壮起胆来。每一个形都指向神。神聚。(五) 课堂知识结构归纳总结。1. 散文的结构连缀:联想:由实入虚想象:由有入无2. 散文分析知识导图:散文:内容情感:形神关系 谋

9、篇布局:总分总领引出铺垫呼应开门见山卒彰显智 遣词造句: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炼字炼句(六) 作业、结语附录1:谢天 陈之藩常到外国朋友家吃饭。当蜡烛燃起,菜肴布好,客主就位,总是主人家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举起小手,低头感谢上天的赐予,并欢迎客人的到来。我刚一到美时,常闹得尴尬。因为在国内养成的习惯,人还没有坐好,就已经开动了。我一直认为,这只是一种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的风俗,前年我又到一家去吃饭,这次却是由主人家的老祖母来谢饭。她雪白的头发,颤抖的声音,在摇曳的烛光下,使我想起儿时的祖母。那天晚上,我忽然觉得,我平静如水的情感翻起滔天巨浪来。在小时候,每当冬夜,我们一大家人围着个大圆桌吃饭。我总是坐在

10、祖母身旁,祖母总是摸着我的头说:“老天爷赏我们家饱饭吃,记住,饭碗里一粒米都不许剩,要是糟蹋粮食,老天爷就不给咱们饭了。”刚上小学的我,正在念打倒偶像、破除迷信。我的学校就是从前的关帝庙,我的书桌就是供桌,我曾给周仓画上眼镜,给关平戴上胡子,祖母的话,所谓老天爷也者,我觉得是既多余,又落伍的。不过,我却很尊敬我的祖父母,因为这饭确实是他们挣的,这家确实是他们立的。我感谢面前的祖父母,不必感谢渺茫的上苍。这种想法并未因年纪长大而有任何改变。而我,这一次,在这个外国家庭晚饭后,由于这位外国老太太,使我想起我的儿时,由我的儿时,我又想起一连串很奇怪的现象。祖父每年在“风里雨里的咬牙”,祖母每年在“茶

11、里饭里的自苦”,他们明明知道要滴下眉毛上的汗珠,才能捡起田中的麦穗,然而他们为什么要谢天?我明明是小孩子,混吃混玩,而我为什么却不感谢老天爷?前年,我在普林斯顿,浏览爱因斯坦的我所看见的世界,又有新的发现。这是一本非科学性的文集,专载些爱因斯坦在纪念会上啦、在欢迎会上啦、在朋友的葬礼中,他所发表的谈话。我在读这本书时忽然发现,爱因斯坦想尽量给听众一个印象:即他的贡献不是源于甲,就是由于乙,而与他本人似乎不太相干似的。就连那篇亘古以来崭新独创的狭义相对论,并无参考可引,却在最后天外飞来一笔:“感谢同事朋友贝索的互相讨论。”其它的文章,比如奋斗苦思了十几年的广义相对论,数学部分推给了昔年好友的合作

12、。这种谦抑,是科学史上少见的。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这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最完美的人格所构成的一个最完美的故事。介之推之所以不言禄,因为他觉得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是君子所不屑为,也是君子所不应为的。爱因斯坦刚到普林斯顿时,主任与他商量报酬问题,他说五千。主任说:“给你五千,如何给一个大学毕业生呢?还是算一万五千元罢!”为什么介之推与爱因斯坦专干这类傻事?那是因为他们懂得,无论什么事情,得之于众人者甚多,出之于自己者甚少。因为需要感谢的人太多了,就感谢天吧。无论什么事,不是需要先人的遗爱与遗产,就是需要众人的支持与合作,而且还要等侯机会的到来,于是很自然地产生一种感谢众人、感谢上天的感觉。有一个人问

13、一位文学家,我记得大概是雨果罢,“如果世界上的书全需要烧掉,只许留一本,应该留哪一本呢?”雨果毫不犹豫的说:“约伯记。”约伯是圣经里面的介之推,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回头想一想吧,五六十年来的中国比我七八岁的思想能够强几何呢?无论是哪一行、哪一界,如果是自吹自擂、自欺自骗,没有做太多真正的事,没有建太多真正的功,自然不会有谢天的感觉,觉悟也自然是狂妄幼稚,无法与无天。我们的思想界尚在混沌幼稚的时期,需要约伯的精神,需要介之推的觉悟。这个觉悟即是,一粥一饭,半丝半缕,都是多少年、多少人的血汗结晶。感谢之情,无由表达,还是谢天罢。 一九六一年除夕于曼城附录2: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吴

14、伯箫(1)真惭愧,我还没有见过长城。 (2)万里长城,孩提时的脑子里就已印上了它伟大的影子。读中国历史知道,秦始皇遣蒙恬斥逐匈奴之后,因地形、制险塞,就魏、燕、赵长城,来了个联络修筑,遂成就了雄伟的万里长城。秦始皇焚书坑儒,千百年来在人们的脑子里留下的是一个暴君的影子,独独万里长城至今亮在中国人民的心里,成为四千余年文明古国的标志。这不是因为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的什么丰功伟绩,而是因为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血肉的结晶! (3)曩昔,在万年书屋,听主人说:有一次乘火车过南口站,站台小立,顺了荒旷的山麓眺望,遥瞻依地拔天的万里长城,那雄伟的气象,使人不觉要引吭高呼。嵯峨的山巅上是蜿蜒的城墙,是雄壮的碉堡

15、,再上去是穹窿似的苍天。山下是乱石,是谷壑,是秋后的蔓草婆娑。西方刷过,那一脉萧萧声响,凄凉里含了悲壮,令人独立巍然,觉得这世间只有自己,却又忘怀了自己。很记得,主人在述说时,从沙发上跳起来,竖起大拇指,蔼然的脸上满罩了青年的光辉。记得从万年书屋出来的归途,披了皎洁的三五月,自己迈的是鸵鸟般的大步。 (4)又一回,一个青年画家朋友,谈到自己绘画的进步,说几乎像英国拜伦一觉醒来成了桂冠诗人一样,是走了一次长城,才将笔法放开,心胸也跟着宽阔了的。那谈吐的神情,也简直令人疑惑他生生吞下了一座长城的关口。是呢,听说太史公司马迁周览了名山大川,文章才满蕴了磅礴的奇气。江南风物假若可以赋人以清秀的姿容,艳丽的才藻,塞北的山峦与旷野是会给人以结实的体魄、雄厚的灵魂的。啊,长城! (5)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