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6.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654487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6.doc(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6姓名_一、阅读短文,回答问答。竹子是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竹子是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类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困难,不压力

2、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1这篇短文的题目:_2在文中的里填上一对反义词,并且能和上下文意思相吻合。3在文中的里加上标点符号。4在文中的里填上一对近义词。5“岁寒三友“是指_、_、_6文中把竹笋比做_,目的是为了突出竹笋_。7“历四时而常茂”,“四时”指_、_、_、_。8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息息相关”的“息”意思是( )“自强不息”的“息”意思是( )呼吸时,进出的气 消息 停止 休息 利息9作者为了说明竹子全身是宝,他分别写了_、_、_、_ 的

3、妙用。10文章最后一句“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意思是:“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 _这种精神。”“这种精神指的是_。11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_、_两个方面,重点写了竹子的_。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为了借歌颂竹子的品格,歌颂_。12用“”把短文分为三层。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训练7太阳花太阳花是一种草本植物花。它的茎是淡红色的,很粗,就靠它吸收地下的养分供花生长。它的叶子很小很小,弯弯的,就像一个没有熟的小香蕉。它的花也很小,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白色的。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太阳花的生命力很强。听爸爸说,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我起初不相信,拔起一株太阳

4、花剪掉它的根,插进花盆里做实验。过了几天,我拔起那株花,它的底部已经长出了三四根胡须似的小根。太阳花还耐旱。有一次,一连好几天我忘了给月季花和太阳花浇水。月季花已失去了昔日的娇艳,太阳花却仍旧精神抖擞,并向月季花微微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太阳花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而它向人们要求的却极少极少。一捧泥土,一束阳光,它就能开花,就能吐香,就能给天地增添生机。1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的茎 ( )的君子兰 ( )的月季花( )的叶子 ( )的太阳花 ( )的水仙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4分)昔日( ) 增添( ) 起初( ) 仍旧( )3用“ ”画出文中比喻句,写出用_比喻

5、_。4用“_”画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5仔细读短文,判断选择,对的打“”。(1)太阳花不要根也能栽活,可见它的生命力很强。( )(2)太阳花是一种木本植物花。 ( )(3)“太阳花精神抖擞地向月季花点头,好像在笑月季花的娇嫩。”这句话是比喻句。( )(4)“它的花既比不上水仙清雅,也不如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这句话是说太阳花既比水仙清雅,也比君子兰高贵,平常极了。( )6填空。(1)短文4个自然段都是围绕_来写的,其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_。(2)作者写太阳花的样子时,抓住了它的_、_、_三方面来写的。(3)作者写“花”时,抓住了它的_、_,同时还通过和水仙、君子兰进行_,反映它_。小学语文

6、中年级阅读训练8小水珠和大浪从山崖上摘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这件事让科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不信,我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天以后,看看看是怎样的结果?”“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能给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赛赛。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是“哗”地冲一下

7、,不高兴时懒洋洋九百九十天过去了,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石块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光呢!”大浪一听,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移动也不动。1、这篇短文的写作顺序是哪一种,请选择正确的打“”。 (1)按叙述的内容顺序写。( )(2)按空间位置变换的顺序写。( )(3)按事情发展(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 )2、 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大浪说这句话的神态属于哪种?请在括号里打“”。 (1)虚心( ) (2)瞧不起( ) (3)高兴3、 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固(

8、)保持( )浑身( )依旧( )4、 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白天( )辛勤( )容易( )高兴( )5、 用“”画出短文中描写任务内心活动的句子。 6、 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训练5打伞的女孩南天门是花果山上的一个景点。我们快到这个景点的时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树下躲雨,躲了好一会儿,有三个伙伴见到一位打伞的女孩,就钻进她的雨伞里去,变成了四个人共用一把伞。他们佝偻着身子像四个蒜瓣围着蒜头的茎,煞是好笑。我这时打量起这个打伞的女孩。先当还当她是迷路的小游客呢,但看她不惊不慌的样子,穿着家常衣服,又不像。问她是做啥的。她的声音很低,断断续续地说是带路的

9、,带到山顶两块钱。说着,扭头看背后的林间小路。我望过去,路边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会招揽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问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么。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里的孩子就靠带路来赚一点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雨,下小了,我们继续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个打雨伞的孩子,好比菜场上的又一个“摊位”。能肯定她是带路的了,所以直接问她今天带过几个人了。她说,带过一个,得了两块钱。看样子,花果山上有一个“带路族”。但这“带路族”的两位孩子都很木讷。为什么不会拿几把伞来卖卖呢?卖给躲雨的人,价格可以上浮呢。我忽然想起她们应该唱着带路歌去带路。我来给她两写个带路歌吧。“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

10、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脚下。只要花上两块钱,水帘瀑布可以直达。”希望以后她们能唱着这首带路歌给游客们带路,这样她们可能生意兴旺起来呢!(一)积累与运用(14分)1、给下面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画上“”号。(5分)打量(ling lang) 上浮(f fu ) 兴(xng xng)旺2、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写下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3、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改。(2分)4、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线。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比成。(二)理解与感悟。(17分)5、联系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制宜”在文中指。(6分)6、文中说两位女孩很“木讷

11、”,理由是。联系上下文来看,“木讷”这个词可以理解为。(6分)7、从文中的叙述和描写中,你体会到小女孩是什么样的人?。(三)表达。(9分)请你为打伞的女孩另写一首新的带路歌。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训练7挪 树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怕。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

12、,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常常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轮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这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

13、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21)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22)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23)那老土依然沉重。(24)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25)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26)它会死吗?(27)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透!(28)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29)又过了几天。(30) 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31) 腊梅新生了!(32)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33)人挪活!树也挪活!(34)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积累与运用(13分)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一息 风姿飘 有声 不经心 丰秀美 万花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