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论及拳理分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639305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春拳论及拳理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咏春拳论及拳理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咏春拳论及拳理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咏春拳论及拳理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咏春拳论及拳理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咏春拳论及拳理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春拳论及拳理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春拳论及拳理分析咏春武道含极高深的道理,需要仔细体会,不断追求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讲,咏春是一种道,是武道,不仅仅是一种术。咏春也 是一门学问,可谓武学,或拳学,中国很多内家拳都应称为武道,或 武学,武术一词实际上把他们降低为一种术,大大贬低了这些内家拳 派。他们应得到国人更高的敬意和世界更多的尊重。咏春拳论进退攻守,学用多方;法中有法,巧中求巧。有可作无,无中生有;直觉敏锐,反应即时。一气呵成,力无二重;轻桥去手,重桥留中。含机半变,异曲同工;长桥短接,短可化长。手先身后,旋转无妨; 来留去送,抛手直冲。形消步化,应对从容;手错一脚,力错拦耕。谨防三突,谨守二同;劲分内外,动静一心。一指

2、半步,分秒必争;将发未发,我顺人背。一第一句讲,进则攻,退则守,但重在临敌应用时的灵活处置。传习时 要想到多种方式,学用多方,举一反三。第二句讲,“法中有法”,咏春攻防动作讲究法度,也就是原则性, 规律性。在原则性,又追求高度灵活性,这就是“巧中求巧”的含义。 另外也说明了咏春尚智不尚力,尚巧而不尚硬打硬拼。与其他南拳功 夫有显著差别。第三句,更接近道家“有无相生”的道理,使我不免联想到为咏春定 名的第一位大师,五枚大师是道姑,而不是僧尼的说法。咏春贵柔尚 巧的拳理与源自少林的说法是有些矛盾之处,却更接近道家,很象太 极、八卦等内家拳。“有可作无”,可与“舍己从人”的拳理联系, 要想做到后者,

3、就需要舍却自己身上的拙力,僵力,做到劲随敌转, 力从敌借。“无中生有”,也是将劲力和能量的,有从何来?有从借 来。如何得借?顺势借力。有点象太极的“粘黏连随”。四第四句,直觉敏锐,反应即时。咏春不是靠记套路,记拆解之法,而 是靠实战、靠离手,靠桩法,培养皮肤的触感和直觉反应。闭目离手, 就是这句拳理的最好注释。五第五句,一气呵成,力无二重。咏春讲究动作协调一致,连贯一体, 顺势攻击,如行云流水。而力量在一个时点只有一个方向,以保证力 量的集中。有时,这种力量的集中,不仅仅指一个方向,还指一个方 向的一个力点上。就如同拿一根牙签去戳人的用力方式一样,是力的 方向和力的作用点的集中专一,这就叫力无

4、二重。六轻桥去手,可以与甩手直冲联系起来,如果对手的桥手力量太轻, 我方可主动进攻,沿桥轻的地方打过去。而对方甚至把手桥撤走了, 那就甩手直冲了。甩手直冲是轻桥去手的极端例子,轻桥是对方甩手 的征兆,也是我方应该把握的又一战机。不等对方手桥完全撤走,我 方乘其力道尚未发出,或力道转换尚未完成的时候,把握战机。战机 往往在发力之“初”,发力之“变”化过程中。所谓“刚在他力前, 柔乘他力后。”重桥留中,是指对手进攻猛烈、力量较大,我方只需 手桥留中即可化解。轻桥去手,重桥留中讲的是一个攻防转换的原则 和技法。怎样判断轻桥还是重桥,本人认为既要通过手桥感知其力道, 又要判断其意图,主攻,还是佯攻实守

5、。七含机半变,异曲同工。与前句顺承,讲咏春的出手,不讲手脚还原, 而讲究从手脚所在的位置都可以发力,从而抓住战机。这也是所谓“寸劲”短桥发力的原理。含机半变,就是在攻中寓守,守中寓攻, 随时为下一步攻防做铺垫动作,作好准备。八长桥短接,短可化长。长的手桥攻过来,有两个选择:第一个是以桥 为桥,展开对攻,沿着手桥直接打过去,也是可行的,但有一原则需 遵守,自己的手桥得在对手的桥上面。第一个方式比较费力。第二个 选择是等他的桥过来,我以短桥相接,以短化长,既可省力,又可有 助于破其势,攻入其内线。典型的手法为捆手、膀手。短可化长,也 可作另一理解,如果对方的短桥进攻过来,我可以将其短桥化为长桥,

6、然后施展其他手法对付。怎么化?可以用拉手。手先身后,旋转无妨。咏春特别强调防守,先练防守,即是先使己方 立于不败之地,先为不可胜,后图战胜对方,此原则颇合孙子兵法。手先身后,主指在旋转、转腰运动过程中,必须先在身子转去的方向 做好防守,然后身子才转过去。如果手(也可以是肘、腿、脚)未到 位,贸然转身,等于将自己的身体送上去、凑过去让人攻击或控制。 此时,头应与身体上下一条线,不可改变头颈后倾的角度,否则也是 送上去给人打。身形转动转换过程是最危险的时刻,头颈是最易受攻 击的部位,此原则不可不谨记于心。十来留去送,甩手直冲。这是咏春拳谚中最让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讲的 是借势借力之法。敌来则我留住他,敌收回我就要借势送出自己的力 量,目的都是让敌招势用老,用过头,失去最好的攻防架势,而我则 做乘势而击,顺势而为。具体方式呢,靠咏春的框架力(如曲肘、枕 手、伏手等)去做,而不是用抗力蛮力。很多拳手都用离手而击的习 惯,线路长,防守间隙大,正好为我所乘,甩手直冲讲的正是这种情 形。如果对手的手桥主动撤离、或想绕开兜击,我当直线出击,从我 手之当前位置直击对方最近的薄弱位置,破其门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