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反思_7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633712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_7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_7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_7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_7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_7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_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冲称象》教学反思_7(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曹冲称象教学反思曹冲称象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曹冲称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曹冲称象教学反思1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这位聪慧机灵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慧所折服。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洁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擅长视察,擅长动脑,真是个聪慧的孩子。一、教学效果: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方式,创建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爱好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开

2、心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同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起先,让他们从感爱好的话题中产生深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须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两种迥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爱好后,我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盼,让他们满怀兴致地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索和探究,并赐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实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忱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3、得到了提高。二、胜利之处: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洁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擅长视察,擅长动脑,真是个聪慧的孩子。低年级的学生喜爱听故事,爱动手,新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驾驭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探讨沟通,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之后,我问:“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方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方法?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4、,调整自我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支配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三、不足之处:“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地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才智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信任只要我们引导刚好,信任孩子们才智的火花会刚好出现,个个都会成为“才智星”。四、改进措施: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根据事情发展的依次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相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曹冲称象教学反思2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慧机灵的孩子,会

5、被他的聪慧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 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驾驭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建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爱好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开心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同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二、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起先,让他们从感爱好的话题中产生深厚的阅读欲望,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须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迥然不同的表情入 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爱好后,我

6、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盼,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三、 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达到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索和探究,并赐予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实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忱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得到了提高。五、借助FLASH动画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 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六、“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发散了学生的 形象思维。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才智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信任只要我们引导刚好,信

7、任孩子们才智的火花会刚好出现,个个都会成为“才智星”。反思二: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奇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根据事情发展的依次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相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教学中老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看法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方法的对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

8、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方法是不满足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留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依次的词“先然后再最终”,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打算。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方法是想出来的。表现在第一,他仔细听别人的争论,从中受到启发。其次,他能够创新。为了激发学生的创建力,在结尾处我支配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建性思维。我说:“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方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心情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情地探讨。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

9、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须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终,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简单吗?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忽然响起一阵掌声。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简单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你想得很好,”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们村的钢厂就有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

10、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动身,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当得到老师的激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慧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唯恐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驾驭得这么坚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索问题的答案,

11、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主动的运用大脑思索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这些潜能就肯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我们每一位教化者也要多赐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指责,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究,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主动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冲秤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一画每一步。仿照曹冲秤象的故事,动手做做小试验,把物体化整为零,看看能不能称出重量。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绽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索、探讨中尝试了

12、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索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大部分学生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我要不断进取,让自己在课堂上更具生命力。曹冲称象教学反思3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方法的故事。曹冲擅长视察,爱动脑思索,能大胆表达想法。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让学生先通过看幻灯片看一看称象的过程,再换一些连词说一说称象的过程。使学生从文字到图片,再从图片到文字,最终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在完全的过程中学生都主动参加其中,表现自己,收到良好的效果。不足之处,在学生相识生字之后,没有留意生字的巩固理解,生字与课文的相互联系

13、。在让学生用“究竟、才”说话时,有的学生把“才”的意思理解错误,在说话时,出现“.是天才。”的句子。在课后的作业中,学生把“称”和“秤”的用法分不清,或者在写“秤”是,简单把“禾字旁”写成“木字旁”。同音字“住”和“柱”简单混淆。曹冲称象教学反思4称象是小学语文二年级的一篇课文,它描写了只有七岁的曹冲在听取了众官员们的争论后,主动思索,想出了一个非常奇妙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即利用一艘大船和石头,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既保全了大象,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是一个聪慧的、爱动脑筋的孩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边读边思索,提出不懂的问题;知道曹冲是个聪慧、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擅长动脑

14、筋。教学难点是了解曹冲说出的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1.学习边读边思索,提出不懂的问题。本课是明确的提出并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提问,可以运用哪些词语进行提问。在本课书教学中,我首先就从题目入手,教学生就题目提出自己的问题。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出示课题并让学生齐读完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对这个课题的内容还有什么问题?可以是你不明白,也可以是你想知道的。”学生经过思索后问“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象?”“是谁称的象”“最终称出来了吗?”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课文。通过自读课文其中“为什么称象?”“是谁称的象”“

15、最终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这几个问题学生都能够解决,而“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学生还不是很明白,于是把这个问题留作其次课时学习时解决,而此问题也恰恰是本课书要解决的一个教学难点。这个问题使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学生在解决起来就更有爱好、更主动。此外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我也有意识地培育学生边读边思索,提出不懂问题的实力。在分步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问学生“读读这句话,想一想有没有不懂的词语?”老师的提问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干脆指向句子中的词语,使学生明确地知道了自己要从哪个角度提问。于是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怀疑的词语。如:船舷、沿着、下沉等等。通过这样的提问、解答使学生对文中的句子理解更加深化,

16、更加透彻。2.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课时的难点,即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知道这个方法好在哪儿,我首先让学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曹冲称象的部分,并通过标注句子序号的方法,使学生一眼就看出曹冲称象共分了四步。一步一步地了解了文字表面的意思后让学生说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至此学生只是通过文字的描述大致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此方法,看到船身上浮、下沉的改变,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曹冲称象的视频动画。通过反复地说,观看视频动画的方法学生不但理解了曹冲称象的方法,还记住了此方法。而在处理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儿这个难点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读书知道官员说出的方法是什么,可行不行行,为什么?然后在学习完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