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纲要.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632452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纲要.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1中国新闻传播史 期末考试复习纲要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纲要本复习纲要仅为个人整理如有错误,请自行更正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简答: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一)事业性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1.各种新闻媒介应政治斗争需要产生,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发展 2.政治家办报是新闻媒体运作的主流(二)新闻业务:重视言论,尤其是政论(三)管理体制:机关报是主体(四)历史沿革:有”在华外报发展垄断期”2.古代口头传播的辅助手段:A标记传播B图式传播C声光传播D木铎,这其中包括了类似结绳、图画、烽烟、旗鼓等等 P13.中国的报纸始于唐代 P64.孙樵经纬集中命名“开元杂报”

2、,但并非报纸名称 P7 仅存的两份为:“敦煌进奏院状”分别收藏于英伦敦大英图书馆东方及印度部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这两份“敦煌进奏院状”的价值是世界上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即报纸的雏形 P95.“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是唐代报状的代表,从官文书游分离出来的传播媒体。 P106.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机构是都进奏院。宋代(名称出现最早)的邸报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是古人对封建官报最经常最习惯使用的一种称呼。7.宋代的新闻检查制度为:“定本”制度,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者当权的宰相经过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

3、本进行发报。8.“小报”始于北宋,非官方报纸,盛行于南宋,与此同时,宋代最值得注意,影响最大的传播手段为:榜9.明代“邸报”的传抄和发行工作环节:首先是通政司,其次是六科,再次是提塘。具有代表性的明代邸报:万历邸钞共32册,天变邸钞(专门报道发生在北京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和急选报(全世界现存的自称为“报”的印刷品)。10.清代官报的内容,基本上由宫门抄、上谕、臣僚章奏三部分组成,其中宫门抄部分主要报道皇帝起居、大臣陛见陛辞以及礼宾祭祀赏赐等朝廷动态消息。11.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基本内容为宫门抄、皇帝谕旨和官僚奏章三大部分)第二章 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简答题:为

4、什么说在华外报发展与列强入侵同步?答:(1)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这场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他们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贫穷的中国成为他们觊觎的主要目标。(2)当时的中国统治者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这成为列强对话倾销商品的主要障碍。(3)为了打开中国大门,他们采取了先文后武的策略,于是派遣传教士充当“商品先锋”(4)随着传教士来到,传教活动展开,近代报刊在中国开始出现了。2.名词解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停刊于1821年12月由马礼逊、米怜创办,米怜主编,麦都思主要撰稿,梁发为助手。为纯宗

5、教刊物。宗旨为“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内容:“神理”“人道”“国俗” 木刻竹纸印,雕版印刷,线装地位:是中国史上首份近代化报刊3.名词解释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833年8月1日创刊于广州,后迁新加坡,1938年10月停刊 创办者:郭士林 为宗教性质的刊物,维护在华外国人利益 内容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宣传其次 1834年发表新闻纸略论,是我国中文报刊上刊载的首篇新闻学论文中国第一份境内创办的近代报刊 4.澳门是最先出现外文报刊的地方,葡文蜜蜂华报51853年,香港最早出现的报纸遐迩贯珍(英传教士办)6字林西报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7。万国公报的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1

6、868年9月5日创刊,为周刊,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创办并担任主笔。8美查创办申报的目的:赚钱9论述:在华外报的历史作用:A。外人在华办报活动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B外报的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心文化交流。C外报的时间有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P74-P76,需要补充,具体见教材。第三章:国人办报运动的兴起与在维新运动中报业的大发展1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是林则徐和魏源。最早提出有关新闻思想方面想法的是洪仁玕。2王韬的办报主张:P79(1)论述冷办报的目的与意义(2)论述了报纸的功能与作用(3)论述了新闻自由的思想(4)论述了报纸的文风(5)论述了报纸编辑人员的条件31873年国人第一份自

7、办报纸昭文新报于汉口创刊。P824名词解释:循环日报1874年2月4日创刊于香港,是第一份以政论为主的大型日报。5论述:王韬论述对新闻事业贡献(一)出版方面A.1849年,在墨海书馆任中文编校工作。B1872年,创办香港中华印务总局。C1885年创办上海弢园书局D.1870年出版普法战争14卷。E.1883年报刊争论文集弢园文录外编(二)办报方向A.上海 参与编辑六合丛谈B.曾担任香港华字日报主笔C.1874年,成功创办了循环日报,首创报刊政论文体D.1884年任申报主笔,编纂主任。(三)王韬的办报思想:见第二点6简答:王韬1828年11月10日1897年5月24日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

8、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 1849年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苏格兰等国,对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更深。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1870年返香港。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1879年,王韬应邀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1884年回到上海。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有韬元文录外编

9、,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名词解释:王韬(1828-1897) 1、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治家 2、1874年香港创办循环日报 3、其部分政论文章后编为弢园文录外编 4、被誉为“中国新闻记者之父”7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为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办。8.1896年初,上海维新报刊强学报创刊9名词解释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创于上海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发起创办旬刊,书本式梁启超任总主笔汪康年任总经理宗旨为“去塞求通”,鼓吹变法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中影响最大的报纸10名词解释:梁启超广东新会人,报刊活动家办报27年,创办和支持

10、过的报刊有17家,其中时务报影响最大撰写各类文章达1700万字,其文章风格被称为时务文体提出了“耳目喉舌论”被誉为“言论界之骄子”11名词解释:时务文体19世纪末,以梁启超为主笔的时务报所形成的一种通俗自由的新颖的报刊政论文体特点是A.纵笔所至,略不检束 B.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 C。条理明晰 D.笔锋常带感情12名词解释:耳目喉舌论“耳目喉舌论”是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首先提出来的,是维新时期重要的报刊思想,“耳目喉舌”是对报刊功能的形象比喻,梁启超认为,报纸作为国君和臣民的耳目,喉舌,他的作用便是“去塞求通”13汪康年对报刊业务改革的贡献:A.首设“专电”B.版面“改

11、革”C.改进印刷D.刊登广告E.发挥报纸社会服务功能,反馈读者。14国闻报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政论性报刊,日报。主要创办人:严复第四章: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1中国日报1900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由孙中山和陈少白主持。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于1905年11月26日在东京创刊。P1143.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创刊的新民丛报主编为梁启超,半月刊。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实为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报刊大论战,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次大论战。前者胜。4清朝的新闻事业专律为:大清印刷物件专律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大清报律(后修订为钦定报律)5名词解释:苏报案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

12、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6月,章士钊任主笔后,苏报发表了一系列具有强烈革命色彩的文章,引起了清政府和帝国主义的恐慌。1903年6月,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指斥清帝,又为邹容革命军作序鼓吹,成为直接导火线。清朝廷向上海租界当局提出控告,章太炎被捕。章太炎、邹容被处徒刑,苏报被判永远停刊。6简答大公报历程 P133第一阶段:1902年创刊至1916年,由英华主持,1902年前基本上是一张宣传君主立宪的报纸,1902年后再政治上拥护共和。第二阶段,自1916年至1926年,由王郅隆接办,亲日第三阶段。1926-1949,由新记公司接办,发展成为有全国

13、影响大报。第四阶段,1949-今,成为一张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报纸。7时报是戊戌变法后改良派在国内创办的第一份报纸。经理为狄葆贤。新报的改革影响:第一,时报首先将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创造的“时评”移植于日报,开辟了时评一时评二时评三三个栏目,聘请陈景韩、包天笑和雷奋分别主持评论国内大事,外埠,本部新闻,深受好评。第二时报首创报纸周刊,即在每周特定的日子设立教育、实业、妇女、儿童、英文、图画、文艺等7个专版,分别聘请专家负责。第三,首先采用1至6号签字排版,新闻标题和评论中的主眼,“皆加圈点以为识别”,版面编排“务求醒目”第四,最先将一张报纸分为一、二、三、四版,两面印刷,彻底摆脱了书册式报纸的痕

14、迹。后各报社纷纷效仿,一直沿袭至今。8,名词解释:“竖三民”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三部都是于右任创办的,由于报名都是用“民”字开头,风格和基调协同,创办时间又相互衔接,故称为“竖三民”第五章: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1名词解释:中华民国“暂行”报律风波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发布暂行报律,在正式宣布废除大清报律的同时,与报界约法三章。报律颁布即遭到新闻界一致反对,孙中山得知后下令撤销暂行报律,该事件反映了孙中山对舆论的尊重和办事策略,也反映了方式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矛盾和斗争。2名词解释:癸丑报灾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和其他报刊进行大扫荡,据统计,

15、至1913年(癸丑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比1912年初的500家少了300多家,同时,大批报人被捕被害。3.名词解释:黄远生1885-1915,民国初年名记者,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报界之奇才”。1912年创办并主编少年中国,开始记者生涯。编辑过康言,并担任上海时报申报东方日报驻京特约记者和北京亚细亚日报撰述,还经常为国民会报等报刊撰稿。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著称,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奠基人,在新闻思想方面有著名的“四能”说,有远生遗著行事。4简答:远生通讯黄远生写通讯于1912年,当时他受聘担任申报驻京特约通讯记者,其通讯在申报“北京通讯”栏以“原生”署名发表,出名中外,故称为“远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