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芳香烃》说课稿上交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631460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苯芳香烃》说课稿上交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苯芳香烃》说课稿上交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苯芳香烃》说课稿上交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苯芳香烃》说课稿上交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苯芳香烃》说课稿上交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苯芳香烃》说课稿上交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苯 芳香烃 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苯 芳香烃,选自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五章第五节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包括苯的分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下面我将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设计理念:布鲁纳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去体验知识、原理的形成过程。”化学课程不仅仅包括化学知识,而且包括学生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亲历知识获得的过程,才能将知识内化,才是真正地学会了、会学了。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烷烃、烯烃、炔烃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饱和烃和不饱和烃性质的应用,是新一类烃

2、芳香烃的代表,也是以后学习苯的同系物、芳香烃知识的基础,通过对苯的学习使整个烃的知识得到完善和升华。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考中重点考查知识点之一。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苯结构的探索过程,掌握苯的结构特征。(2) 了解苯的物理性质,掌握苯的化学性质。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实验设计和自主学习能力。(2) 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及科学探究能力。情感与态度:通过介绍苯的结构,培养学生以事实为依据,严谨求学的态度及创新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苯的分子结构 难点:苯的结构与其性质的关系三、学情分析:1

3、、知识储备: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烷烃、烯烃、炔烃的相关知识及碳的四价理论和碳链学说。2、能力储备:通过近两年的高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根据分子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式;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其结构的正误。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1)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资料、图片、模型等,使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化、生动化。)(2) 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提问、实验探究、启发总结、再实验再总结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主动参与和教师指导下探究得出苯的结构及其性质。)2、学法:(1) 分析法:分析苯的分子式,推测苯可能的结构。(2) 观察法:

4、通过观察液态苯的实物,增强感性认识,了解苯的物理性质。(3) 探究法:围绕苯的结构,根据教师给出的信息,学生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4) 归纳总结法;五、教学环节: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投影:你知道制鞋业粘合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据新闻报道,南方某鞋厂的打工妹由于过多地接触这种物质而染上了严重的皮肤病。投影:有人说我笨,其实我不笨,脱去草帽换竹笠,化工生产逞英豪。设计意图通过引用新闻报道和谜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要。当谜底揭晓后,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苯。2、 明确目标: 教师提问“该物质是怎么被发现的?其结构又如何?可能具有哪些性质?”设计意图

5、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学习中学有方向。3、苯结构的探究: 学习任务1:通过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了解苯的发现过程,明确苯的分子式。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1、19世纪,不少国家使用煤气照明,人们发现煤气罐里常残留一些油状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2、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对这种液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从这种液体里发现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苯。3、1834年,德国科学家米希尔里希对苯进行了命名。不久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等人又确定了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而含碳量高达92.3%。提问请学生计算苯的分子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踏上“苯的发现史”,融入课堂学习中。同时让学生自己写出

6、苯的分子式,使学生对苯分子式接受自然,更能体会苯的含碳量高。学习任务2:根据苯的分子式,让学生自由探究苯分子的可能结构。学生活动:尝试写出苯可能的分子结构,并通过分组交流讨论,初步筛选出合适的结构。教师收集,并将结果展示出来,同时引导学生对所写出结构的特征进行分析。展示:CHCCH2CH2CCHCH2CCHCHCCH2 CH2CHCHCHCCHCH3CCCCCH3等学习任务3:学生根据写出的结构特征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验证结构的正误。学生活动:实验设计: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现象:酸性高锰酸钾不褪色。 苯与溴水混合:现象:溴水不褪色。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不但是对前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7、也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当学生发现当前所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和经验不平衡时,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学习任务4:在教师的指导下,定向探究苯分子的结构。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继续确定苯分子的结构。正确认识凯库勒式。投影:信息1:凯库勒“梦”的故事。凯库勒提出的关于苯的两个假说:苯是六元环状结构;各碳原子间存在单双键交替形式结合。信息2: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环己烷,苯的1溴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信息3:烃分子中各碳碳键的键长 CC苯环C = CC C键长154Pm140Pm133Pm120Pm展示:苯的比例和球棍模型,同时对苯的分子的结构进行总结。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故

8、事,具体的实验现象、数据,以探究为手段得到苯的结构。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实事求是的态度。明白假说只有被实验或数据证实时,才成为了理论。4苯物理性质的探究学生活动:通过阅读课本,观察苯的实物以及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归纳出苯的物理性质。教师演示实验:实验一:取一瓶苯,学生观察苯的颜色、状态,闻气味;实验二:在试管中加入苯,再加入水,振荡,观察水溶性及密度;实验三:在试管中倒入少量苯,放在盛有冰水混合物的容器中观察现象。实验四:在试管中倒入少量苯,放在盛有水烧杯中,对烧杯进行加热,观察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对苯的物理性质有直观印象,获得知识自然,记忆更深刻,同时还提高了观察能

9、力、归纳总结能力。5课堂小结:苯的分子结构苯的物理性质6、知识巩固练习:课后问题思考:从苯的结构,推测苯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7、布置作业:课本P135 第一题:1、2、4 第二题:1、2、3六 板书设计:一、苯的分子结构:苯的分子式为C6H6,结构简式: 或空间结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键角120)键长:介于单双键之间独特的键二、苯的物理性质:无色、 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苯有毒、 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熔、沸点低七、教学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识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你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这件事本身就是兴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正是在这样启发下,我设计了苯、芳香烃的教学过程。在进行由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启发总结再实验再总结结论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效地全程参与各个环节,保障学生的意义建构。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是我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