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试答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630839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试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工程测试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工程测试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工程测试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工程测试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测试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试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用一个可调信号源、标准表做被测表做鉴定测试,结果如下:(1) 标准表示值fa,被测表fo,问示值误差dx。(2) 标准表示值fo,被测表fa,问示值误差dx。(3) 这两个误差是否相同?解:(1) (2) (3)两个误差不相同。1 什么是系统误差、它与随机误差有什么不同;答:系统误差即测量次数为无限多次时的算术均值与真值之差。不具有抵偿性随机误差又叫偶然误差,当在同一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反复进行测量时,在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影响后,每次测量的结果还会出现差异。有抵偿性。2随机误差的特征是什么?怎样估算随机误差;答:随机误差的特点是,有时大,有时小,有时正,有时负,其数值和方向(正负)均无定势。

2、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又是不知道的和无法控制的。但是,如果用同一台仪器,在同样的条件下,对同一个物理量作了多次的测量,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则可以发现随机误差完全服从统计性的规律,出现误差的正负和大小完全由概率来决定,当测量次数无限增大时,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将趋于零。3 误差的基本形式有哪些?他们是怎样演变的;答:4 误差的分类有哪些?答:可以按误差的绝对值和相对值,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根据误差的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把误差分为三大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又称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又称粗大误差)。误差按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仪表误差、操作误差、人身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5基本误

3、差是什么。怎样用基本误差估计测量仪表精度?答:基本误差表示指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可能最大差别,一般用相对百分误差表示,即: 将基本误差中的百分号去掉,剩下的数字称为准确度等级。6误差传播公式是什么形式,怎样用来合成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答:系统误差的合成:在间接测量中,y 是直接测量量 的函数, 是测量的误差。 是由直接测量的分项误差 引起的系统误差,则:y + = 绝对误差传递公式:相对误差形式:上述2式一般称为系统误差合成定律(或传播定律),偏微分为各个误差的传递系数。随机误差的合成:随机误差合成主要研究的是函数y和标准差 与各测量值 , 的标准差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各 进行n次独立等精度测

4、量,则可获得n组y值: 每次测量的随机误差为 :随机误差的方差合成律 :样本方差的合成律:当分项误差服从正态分布时则合成误差也应服从正态分布,置信系数 相等。因此,合成误差的不确定度为:所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全部测量极限误差的合成,它表示测量结果的不精确度,用u表示,误差合成公式:误差分配有何用处,如何进行?答:误差的分配是根据总误差的大小或总误差和某项子误差的限制提出来的要求,确定各分项误差的值,这对于计量工作、测试系统设计及制定方案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误差分配一般有两种方法:(1)等精度原则假设各项误差彼此相等,即 , 于是各项误差为: (2)等作用原则假设各分项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5、相等,而各分项误差则不一定相等。即:于是可得分项误差: 何谓组合测量,组合测量的结果如何处理,误差如何估计?答:组合测量即在不同条件下测出多组数据。组合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通过理论研究推导出函数关系,或者用统计方法,在大量的观察和试验中寻找隐藏在其中的相关关系。通过相关性检验进行参数的点估计,通过预报给出回归方程的区间估计。回归分析数据时对数据有何要求?答:回归分析数据时,数据的变化最好是平稳的,波动不能太剧烈。2、 弹道火箭射程120000km,设计偏差不超过 1km;优秀射手射程50m,设计偏差不超过 2cm。评述二者的设计准确度。解:弹道火箭 优秀射手 因为,所以弹道火箭的准确度高。3、

6、01级10A电流表经鉴定后,最大示值误差在3A处为+8mA,问此表是否合格?解:所以此表合格。4、 具有相同相对误差的标称值相同的电阻,其电阻串联、并联后相对误差不变。证明之。证明:假设电阻的实际值为R,绝对误差为,则相对误差为 两电阻串联: 两电阻并联: 同理可证多个电阻串联或并联,其相对误差不变。5、 方差是什么,标准误差是什么,他们与误差的异同点,为什么用他们能描述测量的重复性和测量的稳定性?答:方差可以理解为无限次测量时观测值与总体数字期望值之差的平方平均值。 标准误差即为方差的平方根。6、 (S)与 的区别是什么?7、 甲乙打靶,每人30次,结果如下:离靶心距离(mm)甲乙10109

7、156820572543303235114410通过误差分析评价打靶结果。解:甲的期望: 甲的方差:乙的期望: 乙的方差:由于甲的期望大于乙的,且甲的方差大于乙的,所以乙的精确度大于甲。8、 检验两支光学高温计所确定的温度读数之间是否有系统误差。用这两支仪器对(同一)标准灯观测,结果如下:123456789101号10508259181183120098012581308142015502号10728209361185121110021254133014251545解:假设:m=0为:-22,5,-18,-2,-11,-22,4,-22,-5,5取,查附表:所以无系统误差。9、 用仪器测量工件

8、尺寸,理论标准误差为0.04mm,若给定a=0.01 要求置信限不大于0.005mm,则应该测几次?在该测量次数下,给定置信限0.003mm,求可靠性。解:10、热偶标定中,为削弱系统误差对称测量为四次:E1,E2,Es1,Es2。证明d=d为不含有标定系统炉温波动的系统误差。(参照P62)证明:设、是等时间间隔,则炉温的线性系差、也是等间隔的,待测热电偶的系差为d,标准热电偶的读数为、,待测热电偶的读数为、,得: 因为:(线性假设) 所以:11、 测水银密度M:将已知体积V的重物A(Ma大于M),在空气中秤重为W1,放入水银内秤重为W2,求m(设W1,W2,V独立)。解:由题得:由得: 所以

9、:12、 对P18表做等精度测量数据处理。解:13、 对一个足球测量一次,其标准误差是多少?答:14、 由欧姆定律I=V/R 测电流,测得R=4,V=16v,要求 I0.02A,求R ,V的取值范围。解:由得:15、 在长度测两种,l是被测长度,a,b是首尾指示值,以下几种算法值否正确,请解释。l=b-aI2=b2+a2 b= l-ab2=I2=+a2 I2=b2-a2a= b-la2 =b2+I2 I2=b2-a216.将y=b0x + b1x2 线性化解: 设 , 得:Y=17.将y=b0 + b1x2 线性化解:设Y=y, X= x2 得:Y= b0 + b1X18.测量数据如下:X04

10、10152129365168y6677176380685792999411361251求经验公式,并在=0.01下判断直线回归是否显著.解: 得经验公式: 取=0.01,查自由度7的t分布表得:因为,则直线回归是显著的。第三章1、下列数转成进制数:(),(),()解:()=170()=170()=2322、对于信号按照采样会有什么情况,绘出采样示意图。解:m为40Hz信号,l为60Hz信号。 3、已知转换器:12bit,单极性0-9,conv为10S,测量信号为0.1SIN(104t+1) V,问是否需要S/H?解:在转换时间cnv内信号电压最大可能的变化: 因为,则需要S/H。4、用最简的语

11、言说明量化误差。答:量化误差即截断误差,是把无限连续的模拟量截断成有限的数据量后所产生的误差。5、图中满度为,若要求输出为,问开关连接方式。答: x=9所以: 6、模数变换(bits),输入为8.2V,用表格表示转换过程。答: 7、什么叫数字滤波。答:数字滤波就是程序滤波,它通过一定的数字运算达到滤波的目的。8、数据采集编程的特点是什么。答:数据采集编程的特点是面对硬件和实时性。 1简述采样定理和频率混叠误差。答:采样定理:如果信号本身的频带是有限的,而采样频率又大于等于两倍信号所包含的最高频率,则在理论上可以根据其离散采样值完全恢复出原始信号。频率混叠误差:如果要采集的信号中,包含的频率分量

12、高于奈魁斯特频率时,则这些高出的频率分量将混入低于奈魁斯特频率的分量中这称为频率混叠现象。2孔径时间对模数转换时间有何要求?答:孔径时间应大于模数转换时间。3模数转换精度如何说明?答:模数转换仪表的指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最大绝对误差与模数转换仪表的满度的比值。第四章1、测温的基本原理。答:由于任意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他们之间必然会发生热交换现象,直到两物体之间的温度完全一致,这种热传递现象才会停止。据此选择一种测温物质,其通常具有一个随温度变化并便于测量的物理参数(测温属性),用这种物质与被测物体接触使两者达到热平衡状态,则所选测温物质的温度就等于被测物体的温度。2、常用测温传感器

13、原理有哪些?答:1)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测温; 2)利用物体的热电效应测温; 3)利用物体的导电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性质测量; 4)利用物体辐射强度、波长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测量温度。3、接触法测温与非接触法测温的异同。答:接触测温是将传感器与被测对象接触,依靠两者之间的热传导和对流换热达到热平衡来测量温度。其主要的缺点是传感器的引入将导致被测对象温度发生变化,由此而引起的测温误差往往是难以计算;此外传感器必须与对象热平衡,因此测量上限为测温传感器的耐温上限。 非接触测温多采用传感器接受被测对象的热辐射或被测对象的其他热物理性能。它对测温系统的要求高,需要保证测温窗口的透明度应用条件要求也高,但对被测对象影响微小,可以测到指定位置的温度而在这样的温度下任何接触式测温方法都不能胜任,但接触法容易测到指定位置的温度,而非接触法在指定位置定位比较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