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2 (2).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3626470 上传时间:2023-10-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其一)2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其一)2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其一)2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其一)2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归园田居(其一)2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其一)2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其一)2 (2).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亳州二中科目语文课题归园田居(其一)时间2017年5月设计人孟 萌教学环节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单元学习目标是通过反复吟诵,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可说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辞,迎新我的颂歌。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的诗歌,当时的学习要求只是读一读,背一背,了解大意,体会情感而已。进入高中阶段,这种要求显然是不够的,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把他们放在整个诗歌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

2、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另外,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如果在课堂能帮助每一位学生习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就是他们终身受用不尽的财富。学习目标1、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2、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3、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学习重点难点1、 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2、 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习方法诵读法、讲解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点拨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激发兴趣(约3分钟)1、 猜猜他是谁?“田园

3、诗人”、“靖节先生”、“五柳先生”、“隐逸诗人”,后世誉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2、 面对人生的两个选择题:A、做官,有名有利。B、做农民,平平淡淡。1、 观看大屏幕,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体会陶渊明的隐逸之情。2、 学生各抒己见,选择人生态度。1、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初步了解陶渊明,体会陶渊明热爱田园的人生态度。回顾知识走进课本(约2分钟)1、 看图猜诗句2、 看图猜文观看大屏幕,回顾所学知识,走进新课。更加熟悉陶渊明,了解其诗歌的基本特征,领悟其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美读课文积累感悟(约4分钟)1、 读准字音。2、 读准节奏。(朗读指导,词语应抑扬顿挫,文句应舒缓轻重)3、

4、读出感情。全班一起朗诵,读出韵味。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和节奏。多读,才能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品格。诗题解读整体感知(约5分钟)题目好像人的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传达或暗示许多信息,而“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隐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题眼:“归”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播放PPT学生明确题眼,思索问题,整体感知诗句初步感知全诗,为下文的讲解及体会诗人的精神品格、人生态度作铺垫。重点鉴赏合作探究(约25分钟)自由诵读,思考上面的四个问题。1、 A、从何而归?B、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

5、样的情感?由此引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的“三十年”应为“十三年”,夸大数字,说明陶渊明痛苦之深。2、 为何而归?由此引出当时东晋政治的黑暗,陶渊明仕途不得志,无法施展抱负,不得已,选择归隐。3、 归向何处?追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视角有什么变化?(找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然后齐读。)掌握 “情景交融” “以动衬静”的手法4、 归去如何?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多媒体展示四大问题及明确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并回答:1、A、官场-尘网、樊笼自己-羁鸟、池鱼B、对官场生活的厌恶。2、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3归向田园近处:宅院、林木远处:村落、炊烟色彩:桃红、柳绿

6、声音:狗吠、鸡鸣4无尘杂、有余闲、久、复-自由、安逸、喜悦追问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通过探究这四个大问题,可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重难点。联系生活感受人生(约2分钟)在当今,和大家一样,也有人崇尚田园,喜欢陶渊明,那就是羽泉组合,大家在欣赏音乐归园田居的同时,感受陶渊明先生那归隐田园的快乐吧! 播放羽泉的归园田居学生闭目感受归隐的快乐和音乐的美好。探究讨论后,感知陶渊明先生的快乐,体会其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感受生活的美好。联想思辨各抒己见(约2分钟)(结合归去来兮辞的作者辞官归隐)有的人说这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结合整首诗,联系作者的生平、思想、

7、写作背景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的阐述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创新能力、思维能力、感悟能力。课堂小结感悟精神(约1分钟)“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陶渊明的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返璞归真”是对陶渊明完美的解释,做人要正直不虚伪,处世要朴实不造作,这是一种与污浊官场相对立的生活方式。陶渊明为我们撑起了一把高尚之伞,撑起了我们明亮的人生。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自由潇洒!学生再次感受诗句,走进陶渊明。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习陶渊明的这种高尚的精神品格以及追求自由的人生态

8、度。布置作业(约1分钟)1、 背诵全诗2、 赏析归园田居其余四首(PPT展示)学生赏析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写作风格。板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简单明了的板书更有利于学生把握重难点。教学反思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在清楚地告诉大家-他要回家!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诗歌本身的特点,上课时紧扣一“归”字来预设问题。从“归”来鉴赏诗人的情感,体会他的精神追求。由此,我提出了四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在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探究,并穿插了陶渊明的身世以及所处的时代,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在教学中,“看图猜诗句”和“看图猜文”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亮点,让学生能更好地回忆陶渊明的诗和他的精神品格;在共同赏析本课后,播放羽泉的音乐,又是一本课亮点,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诗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进而达到培养高尚的精神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的目的。所谓“百密一疏”,由于在“合作探究”的环节上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课堂时间紧张,仅仅播放了羽泉组合的音乐就小结,仓促结束了本文,把“联想思辨“环节作为了作业,没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通过本课的学习,展示自我,探讨自己的人生看法,也就没有当堂验证自己的教学成果,有点可惜!今后在教学中,要恰当控制学生讨论时间,做到有的放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