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62438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5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doc(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自查总结表系 部 名 称 电气工程系 专 业 名 称 电机与电器 专 业 代 码 580104 修 业 年 限 3 年 开 设 时 间 2002年 验 收 类 别:品牌 特色专业带头人_(负责人) 陆志全 联 系 电 话 13901506316 填表说明1 本表限用A4纸张双面打印填报,本表封面之上请勿另加其他封面。表格中内容不够填写可续页。2 本表填写内容必须属实,其统计范围为立项建设的专业点。统计数据要准确无误、有据可查。所在系部应严格审核,对所填内容的真实性负责。3 除特别注明外,本表有关统计内容的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一、专业建设情况

2、简介本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成效(不超过1000个汉字)本专业以我院品牌专业建设点建设为契机,更新专业教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推进专业建设,不断增强专业实力,2010年评为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中国机械教育发展中心全国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特色专业。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根据区域经济技能型紧缺人才需求,探索并实施“能力本位、课证融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素质为目标,进行课程重组,开发电气控制与PLC、电器CAD等双证结合课程,职业技能与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取得了较好效果。2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稳健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通过引进企业技术人员、聘请企业专业人才和能

3、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教师下厂挂职锻炼等形式,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素质,优化梯队结构,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为75%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5%2009年获院级优秀教师1名,院级教学能手1名。2008年获院级优秀教师2名,2010年院十大 “我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1名,有5名教师获得高级考评员资格,3名教师获技师资格。3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多元合作办学、与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来探索管理平台新机制,有效的加大了实训设备投入,改善了实训条件,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有校外实训基地20个,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顶岗实习岗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4课程建设近两年专业建设团队致力于 “以工

4、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的改革。建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教材2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及省级精品教材立项1门、行业优秀教材2门、公开出版教材及校本特色教材10门以上。5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证率100%。获得各类奖励30项以上。6.教科研成果与社会服务2008年以来完成各类课题及成果20项以上,其中省级课题4项、行业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院级课题10项以上,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公开发表论文25篇,其中EI收录2篇、核心期刊5篇。完成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两

5、年来为企业培训员工实现到账资金22万元,与企业合作开发横向课题实现到账资金20万元。本专业的特色(不超过400个汉字)1、形成了“能力本位、岗位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实践与探索,电机与电器专业以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标准为依据,形成了专业基础技能、职业技能和基本文化素质培养结合、校内校外实践相结合、职业素质培养与各教学环节结合,顶岗实习的四阶段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体系(1)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依据的课程标准 以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出发点,制定课程教学模块,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内容、教学评价。 (2)以行动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 “以工作任务

6、为中心,以项目为主体”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发展主流,2004年以来,专业团队积极进行项目课程的教学,开发了常用电气控制设备技术、运动控制技术、供配电技术的项目课程教材并进行教学实践,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向电力电子与变频技术、电机工艺与装备等课程推广。 (3)“三结合”的课程教学、“五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推行课堂与实验(训)室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企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技能、理论知识、课堂教学、职业素质、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4)校中厂的教学实践进行校中厂建设,建立以“龙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服务地方成套电器行业的服务性平台。3、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电机

7、与电器专业立足行业,引进企业管理理念,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强化职业道德和创业能力,逐步形成了“素质教育全程化、素质教育课程化、素质教育全员化”的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开创了专职辅导员、专业导师和班导生“三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二、专业建设完成情况对照表内容规划建设目标(摘要)实际建设进展(摘要)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专业建设整体情况形成全过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电机与电器专业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9月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中国机械教育发展中心授予全国机械行业人才培养特色专业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调整及实施情况、效果实行“2+1”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企业调研,进行能力分解,

8、调整课程结构,为企业“订单培养”进行探索。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校2年学习、技能培训阶段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订单培养需进一步探索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通过学习考察、企业实践、专项培训、项目开发、课题研究、专家互聘等途径,实现:1)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2)培养骨干教师8人;3)专业专任教师中硕士生比例超过70%;4)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5)兼职专业教师达25人。本专业专兼教师数有25人。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的79%;“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5,45岁以下教师硕士学位比例达65%;具有专业带头人资格3人、骨干教师9人。4、专项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专项经费每年投入都有所提升,其中师资

9、队伍建设不低于6万,课程建设不低于10万,实训基地建设不低于60万。实训设备资金投入11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25万;用于课程建设20万。 5、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情况以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建立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建设2门省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4门。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导向,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注重实践和理论的一体化教学。本专业通过建设,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5门。6、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情况结合社会需求,长三角地区企业的电机电器设备类型情况,编写34本公开出版教材,2本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由专业教师主

10、编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实训教材、指导类教材16本,其中公开出版教材5本,省级精品教材2本,特色的校本教材9本。7、教学管理(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建立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实施,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院、系教学二级管理,通过院、系督导小组加强系部的日常教学管理,管理有条例、有规章、有台账。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听取专家意见,适度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企业社会的发展。*说明: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请附后。三、 专业基本情况本专业2009年招生数150本专业

11、现在校生数450建设期内学校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建设经费200万元本专业生均教学经费(包括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体育维护费等)2008年2009年2010年4650元4830元5350元专业带头人(负责人)情况姓名陆志全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6学历本科学位学士职称副教授、高工现任职务(包括社会兼职)教研室主任、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电机电器分会委员、江苏财政厅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维修电工高级考评员从事专业电机及控制技术电话86331094手机13901506316电子信箱本专业立项建设以来获院及院以上各种奖励情况(注明时间、项目及等级和授奖单位)

12、项目名称奖励名称奖励级别时间单片机与接口应用技术精品课程国家级2010基于工作任务的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2009高职项目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省级二等奖2007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奖2009全国机械行业优秀校本教材评比常用电气控制设备一等奖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全国机械行业优秀校本教材评比电力电子和变频技术三等奖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评比电机与电器特色专业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0常用电气控制线路

13、的安装调试精品课程一等奖院级2010电机及拖动基础精品课程二等奖院级2008电机及拖动基础多媒体课件三等奖院级2009院品牌、特色专业评比电机与电器品牌专业(建设点)院级2008院级精品教材评比主编教材电工技术基础一等奖院级2008.6院级精品教材评比校本教材电力电子与电机实验指导书三等奖院级2008.61四、 师资队伍情况1.教师队伍一览表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学位职务职称任教课程重点培养或重点表彰(批准单位、文号和时间)备注1陆志全男48本科学士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2006年度院优秀职工;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特色专业负责人2朱平男44本科硕士副院长副教授电力电器技术2009年

14、全国机械教指委、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成果奖优秀奖成员3蒋庆斌男43本科硕士所长副教授电器工艺2009年全国机械教指委、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成果奖优秀奖成员;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教育工作者4陶国正男45研究生硕士系主任副教授单片机技术2008年江苏省特色专业带头人;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2009年全国机械教指委、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成果奖优秀奖成员;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5赵红顺女45本科工程硕士副教授电气控制与PLC2009年院级教学能手;2009年院级优秀教师6莫莉萍女44本科学士副教授电机制造工艺及装备2008教学质量优秀奖;2009年优秀实验室管理员7杨琳女41本科副教授微特电机2007、2010获院教学质量优秀; 2010获院优秀教师;2010届院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8高丹男43本科学士高工成套电器设备工艺技术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