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620847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为加强春季作物科学施肥指导,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结合主要农作物需肥特点,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为主要依据,研究制定了2011年春季主要作物施肥指导意见。总体原则是:各地要因地制宜确定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经济合理施肥量,优化施肥时期,采用科学施肥办法,提高肥料利用率;鼓励多施有机肥料,倡导秸秆还田,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综合产出能力;突出今年春季干旱少雨特点,有针对性合理调控水肥管理,以肥促水,提高作物抗旱能力。一、冬小麦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一)华北平原冬小麦1肥水管理原则(1)根据底(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肥力状况

2、科学确定追肥用量,因地因苗追肥。(2)根据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确定灌水用量和时间,水、肥管理相结合。(3)抓住早春土壤解冻和小麦返青拔节的有利时机,及时采取促控措施,促进弱苗转化,提高成穗数;控制旺长田块,预防后期倒伏贪青。2肥水管理指导意见(1)受旱严重的麦田:对于受旱严重、出现点片黄苗、死苗的麦田,于早春土壤解冻后立即浇水保苗,同时每亩施用尿素7-10公斤,促苗返青早发,待返青生长后再在起身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 (2)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小于45万,叶色较淡、长势较差三类麦田,应及时进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

3、;第二次在拔节期随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3)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45-60万之间,群体偏小的二类麦田,在小麦起身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麦苗偏弱群体不足的麦田,可在起身初期至起身中期追肥浇水,群体适宜的麦田应在起身后期追肥浇水。(4)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在60-80万之间,群体适宜的一类麦田,可在拔节期结合浇水每亩追尿素12-15公斤。(5)返青前每亩总茎数大于80万、叶色浓绿,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应采取中耕镇压,减少氮肥施用,控制群体旺长,预防倒伏和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节后期施每亩施尿素8-10公斤。(6)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镇压与划锄结合,提墒保墒,提高小麦本身的抗旱

4、能力。趁早春土壤返浆或降雨,用化肥耧或开沟每亩施入尿素5-7公斤,如果生育中后期遇降雨每亩再追施尿素5-10公斤。对底肥没施磷肥的或缺磷田块要配施磷酸二铵,没有灌溉条件或无有效降水的,可采用叶面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可以起到以肥济水的作用。也可通过施用有机肥覆盖,起到保温、保墒、改善营养的作用,促进水肥协调。有条件的地区可增施钼、硼、锌肥等微量元素肥料。(二)西北旱作冬小麦1肥水管理原则(1)结合不同地区的土壤墒情和苗情,抓住时机,尽早采取有效的抗旱保墒措施。(2)进行早春追肥和化学调控,促控结合,保证旱地小麦稳产、增产。2肥水管理指导意见(1)旱地小麦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水措施,防止和减少早春

5、小麦封行前土壤水分大量损失。于土壤解冻返青前适时镇压,破除坷垃,沉实土壤,提墒保墒。镇压要与划锄结合,先压后锄。对于浇过越冬水的旱地,于解冻返青前及早划锄,破除板结,消除裂缝。小麦封行前,还可每亩用200-300公斤小麦或玉米秸秆在行间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2)肥料投入不足的田块,要抓住时机,适时进行小麦早春追肥。旱地小麦可在2月底到3月10日左右进行一次“顶凌追肥”或结合降雨施肥,缺氮田块每亩用尿素5-7公斤,缺磷田块每亩用磷酸二铵7-10公斤,采用施肥机(耧)施入土壤。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结合春季灌水,缺氮田块每亩施尿素6-8公斤,缺磷田块施磷酸二铵10-15公斤。(3)对于播

6、种较早,施肥量高造成的冬前旺长田块,要促控结合。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要及早镇压划锄、提墒保墒;对于浇过越冬水的旱地,应及早划锄并将春季浇水推迟至拔节后期。(三)长江中下游冬小麦1肥水管理原则(1)根据基肥施用情况、苗情和土壤墒情科学确定追肥、灌水数量,因地因苗施肥灌水。(2)肥水管理与抗旱相结合。2肥水管理指导意见(1)及时春灌。密切注意小麦返青前天气状况,特别是降雨(雪)情况。如旱情持续,则就在早春趁天气回暖、土壤蒸发量加大、麦苗对土壤水分有所需求时及早灌水,要注意气温变化,掌握好灌水量和时间。(2)及时补救冬季受冻麦田。根据冬季冻害和群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如有大分蘖冻死较多或群体严重不足时

7、,应尽早结合灌水,施返青肥,以促春季大分蘖,保证成穗数。(3)因地因苗追肥。对于播种偏晚,秸秆还田量大、基肥施用量不足,已经脱肥发黄的麦田,在早春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再在拔节孕穗期追施尿素5-10公斤。对于群体总茎蘖数较足、叶色正常的麦田可在拔节孕穗期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二、水稻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一)东北(黑龙江等)寒地水稻 1存在问题黑龙江等寒地水稻部分地区氮肥施用量过高,施用时期不合理,蘖肥比例大,穗肥施用不足,导致无效分蘖过多,后期早衰、倒伏严重,产量及品质降低、氮肥利用率不高。2施肥原则(1)提倡秸秆还田,重视稻田土壤培肥。(2)增加基施氮肥的比例,使基肥中的氮占总

8、施氮量的45%左右,减少分蘖肥,提高穗肥的施用比例。(3)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议磷肥选择碱性的钙镁磷肥。(4)钾肥可优先选择氯化钾,在秸秆还田的地块可适当减少钾肥用量。(5)根据测土结果,注意补施中微量元素和含硅肥料。(6)采用节水灌溉,追肥“以水带氮”,充分发挥水肥耦合效应,提高肥料利用率。3施肥量及比例(1)在水稻目标产量500600公斤/亩的田块,寒地水稻氮肥(N)68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每亩基施硫酸锌12公斤或硼砂0.50.75公斤;在土壤偏酸的田块,适当基施含硅碱性肥料。(2)氮肥的40%45%作为基肥,20%25%作

9、为蘖肥,30%35%作为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的50%作为基肥,50%作为穗肥。(二)长江中下游地区双季早稻1存在问题长江中下游早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氮肥用量偏高,前期氮肥用量过大,有机肥施用少。2施肥原则(1)适当降低氮肥总用量,增加穗肥比例。(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3)磷肥优先选择普钙或钙镁磷肥。(4)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3施肥量及比例(1)在亩产400450公斤条件下,氮肥总量(N)811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在缺锌或缺硼的地区,适量施用锌肥或硼肥;适当基施含硅肥料。(2)氮肥的40%50%作为基肥,25%30%作为

10、蘖肥,20%25%作为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的50%60%作为基肥,40%50%作为穗肥。(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三)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中稻1存在问题长江中下游一季地区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普遍过量,前期施用过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施用。2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2)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肥及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3施肥量及比例(1)在亩产550600公斤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1416公斤/

11、亩,籼稻氮肥(N)用量1014公斤/亩;磷肥(P2O5)3.55公斤/亩;钾肥(K2O)4.56公斤/亩。缺锌土壤每亩施用硫酸锌1公斤;适当基施含硅肥料。(2)氮肥基肥占40%50%,蘖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3)施用有机肥或种植绿肥翻压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四)西南地区一季中稻 1存在问题西南地区一季中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机肥用量少;氮肥分配时期不合理,前期施用过多;基肥在整地上水后表施;大部分土壤酸化。2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相结合。(2)调整基肥与追肥比例,减少前期

12、氮肥用量。(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4)在油稻轮作田,适当减少水稻磷肥用量。(5)选择中低浓度磷肥,如钙镁磷肥和普钙等;钾肥选择氯化钾。(6)在土壤pH5.5以下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碱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3施肥量及比例(1)在亩产550600公斤的情况下,粳稻氮肥(N)用量912公斤/亩,籼稻氮肥(N)用量811公斤/亩;磷肥(P2O5)3.55公斤/亩;钾肥(K2O)3.55公斤/亩。(2)氮肥基肥占35%55%,蘖肥占20%30%,穗肥占25%35%;有机肥与磷肥全部基施;钾肥分基肥(占60%70%)和穗肥(占30%40%)两次施用。(3)在缺锌和缺硼地区,适量施用锌肥和硼肥;在

13、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五)华南双季早稻 1存在问题华南双季早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氮肥普遍施用过量,前期施用过多;大部分土壤酸化严重。2施肥原则(1)控制氮肥总量,调整基、追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实行氮肥后移。(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带氮”。(3)在土壤酸化的田块,适当施用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3施肥量及比例(1)在亩产400450公斤的情况下,氮肥(N)推荐为910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57 公斤/亩;缺锌土壤要适当施用硫酸锌。(2)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30%35%,分蘖肥占30%35%,穗肥占30%40%,有机肥与

14、磷肥全部基施,钾肥作基肥和蘖肥(各占50%)两次施用。(3)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30%。(4) 在土壤酸性较强田块每亩基施含硅碱性肥料或生石灰50公斤左右。三、东北春玉米科学施肥指导意见1存在问题当前东北春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施肥问题包括:一是氮肥一次性施肥面积较大,在一些地区易造成前期烧种烧苗和后期脱肥。二是磷钾肥施用时期和方式不合理,没有充分发挥磷钾肥肥效。三是有机肥施用量较少,秸秆还田比例较低。四是种植密度较低,保苗株数不够,影响肥料应用效果。五是土壤耕层过浅,影响根系发育,易旱易倒伏。2施肥原则(1)氮肥分次施用,磷酸二铵作种(口

15、)肥,适当降低基肥用量、充分利用磷钾肥后效。(2)有效钾含量高、产量水平低的地块在施用有机肥的情况下可以少施或不施钾肥。(3)土壤pH高、高产地块和缺锌的土壤注意施用锌肥。(4)增加有机肥用量,加大秸秆还田力度。(5)推广应用高产耐密品种,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提高玉米产量,充分发挥肥料效果。(6)深松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3施肥量及比例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成果,对不同产量水平的玉米施肥提出分类指导建议:(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 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03公斤/亩。(2)产量水平500650公斤/亩: 氮肥(N)1214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3)产量水平650公斤/亩以上: 氮肥(N)1416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在含磷较丰富的田块,应适当施用微量元素锌、铁肥料。四、油菜科学施肥指导意见(一)长江流域冬油菜1存在问题长江流域油菜生产中氮磷钾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