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我的母亲》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620640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我的母亲》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如皋市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我的母亲》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我的母亲》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高中语文《活生生的“这一个”》《我的母亲》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母亲【学习目标】1、把握母亲的人物形象,感受母亲对胡适成长的深远影响。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学会感恩。 3、探究胡适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活动过程】活动一、自主研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画 ( ) 眼翳( ) 舔去 ( ) 侮辱( ) 2、 解释下列词语 管束: 文绉绉: 轻薄:活动二、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胡适(18911962),著名学者,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人,是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在文学界享有盛誉,曾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担任中国公学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

2、驻美大使等职务。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善良,在北京,胡适家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和贩夫,都一律欢迎。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他尽力解答。对穷困的人,他接济金钱;对走入歧途的人,他晓以大义。也有人只是去问候,他便报以零零散散的闲谈。客人辞别后,都有不虚此行之感。胡适生于一个官僚地主兼商人家庭。其父胡传是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娣是一个乡村女子。16岁时为了家人嫁到了胡家(当时胡传48岁,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婚后第二年,生下胡适。胡适三岁时,父亲就病故了。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庭的主母,对胡适悉心教育,遵夫遗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胡适三岁后随

3、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无以替代的影响。胡适自离开母亲到上海求学后,一直未与母亲见面。直至1917年,即胡适26岁时奉母命回家乡结婚,才见到母亲。后又回到北大。其间,胡适在美国留学,也只是与母亲书信往来。他母亲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1918年11月,其母病逝,终年46岁。胡适是悲痛欲绝,在他的先母行述中,他曾这样写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活动三、文本研习1、胡适认为自己“受了母亲极大极深的影响”,思考胡适母亲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 2、文章题目为“我的母亲”,而前三段却写我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3、本文语言平淡、质朴但是传达出来的感情却真挚、深沉,找出文中你最有感触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并说说让你深有感触的原因?活动四、合作探究探究胡适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