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记》教案.docx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361084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黄山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黄山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黄山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山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记》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山记教案 黄山记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别出心裁的构思和大手笔的写法;2、了解本文简练奇妙、热忱奔放、气概磅礴的语言特色;3、观赏课文描写的黄山奇景,并理解赞美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宏大时代的情感,以唤起学生喜爱我们的时代,喜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激情。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难点:语言简练奇妙、热忱奔放。三、教学方法:点拨教学法四、教学规划:三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构思技巧。一、导入性点拨(激发情感,整体感知)以歌曲我的中国心引入课文(板书课题)二、讨论性点拨(明确目标,回忆课文)检查早读预习效果,回忆课文内容。 黄山位于哪个省份

2、?共多少峰?最顶峰是什么? “黄山”名字的由来? 古代有谁登上过黄山? 赞扬了哪些人? 黄山景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二个字概括)三、鉴赏性点拨(精读课文,突破重点)1、鉴赏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黄山“奇、险”的特点:课文是怎样表现黄山“奇、险”的特点,并为四局部拟小标题。(1)第一局部 学生齐读; 快速找出表达黄山“奇、险”的句子; 概括本局部标题:黄山胜景天造就。(2)分组争论其次、三、四局部是怎样表现黄山“奇、险”的特点,并拟出每局部标题。学生争论,教师归纳指正并板书:其次局部:自古黄山几人登(险),回忆几千年以来,只有少数像李白这样不畏险阻的人登上黄山,其余的人都败兴而归,表现了黄山的险峻

3、。第三局部:攀登天都寻常事(夷)一行人登上天都的经过第四局部:天下奇景数黄山(奇)在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2、理解课文独出心裁的构思:(1)按游记常见的写法,请你构思黄山记的写法;(2)按时间挨次,列出登天都峰的经过:(3)课文第一、二局部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学生自由争论,教师点拨后指正归纳,并板书:第一局部是全文的总起,突出黄山“奇”、“险”的特点;其次局部是承接第一局部“险”字绽开。一、二局部引导读者从宇宙变迁、人类进展的宏观高度去熟悉黄山,增加了本文的气概。四、反应性点拨(重温课文,稳固提高)本文写法与其他游记有何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思索争论,教师小结:(1)本文游记与其他游记写法不同,不像其他游记那样从登山写起,而是居高临下,从大自然如何安排黄山这个角度起篇,气概磅礴。课文以跳脱的思路从宏观、从历史、从想像、从实际游历各个方面予以表现黄山“奇”、“险”特点,跳出了以山写山的局限。(2)游记完全可以敏捷地写,形式可以多样。服从时间,空间的挨次来写,当然可以打破这种方式固然也行。只要记游对象固定,特征精确,构造清楚就可以。五、迁移性点拨(举一反三,转化力量)按本文思路改写蒲松龄故居参观记六、板书设计 黄山胜景天造就(奇、险) 自古黄山几人登(险) (正面) 对 攀登天都寻常事(夷) (侧面) 比 天下奇景数黄山(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