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阴风俗文化.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608343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阴风俗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湘阴风俗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湘阴风俗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湘阴风俗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湘阴风俗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阴风俗文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阴民俗文化地区文化是各地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与积累,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上课期间听完老师对湘西丰富的民俗文化的介绍后,不禁感慨良多,也想起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回忆起了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一、端午节湘阴隶属岳阳,而在岳阳,就不得不提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又称端阳节。相传屈原在这天投江殉国,而湘阴县城北30公里处汩罗江是楚国大夫投水自沉的地方。为吊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千百年来,湘阴城乡每逢端午必泛舟投黍表示纪念。习俗相演,渐渐形成了端午龙舟竞渡的活动。每年端午这天,湘阴沿江集镇,特别是县城和临资口,

2、沿例举行龙舟赛。历史上县城出现过各种龙舟赛阵容,清末民初“红船”与“黑船”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习惯是五月初一龙船下水,检验班子,称作“齐桡”,初三、初五是预赛和决赛日,称作“正船”。农历五月初五,数艘龙舟竞渡,观众如云。解放后,龙舟赛不再分成帮派,由地方政府或民间组织赛事,争标夺胜的气氛更为热烈。同时,端午节当天人们还会供贴子,扎艾人、喝雄黄酒、吃粽子等。二、婚俗订婚男女双方订婚,在湘阴称为“包庚”,一般由男方托媒提亲,女方同意后,即互相转告生庚,各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称“合庚”。亦有将双方八字放在家中神龛上,数日内如诸事顺利,即定。认为不合,则将对方生庚退还。双方认可后男方备聘礼,择吉日馈赠

3、女方家,邀请女方父亲(无父则为伯、叔或兄长)及媒人来家,当场书写红(男)绿(女)庚帖,并设宴款待,称“订婚酒”。祝节男女双方订婚后,每年端午、中秋,男方要向女方的长辈敬送礼物,称“礼节”,腊月下旬也要送礼,称“年礼”。结婚前一年的端午节(也可是其他传统节日),须用抬盒向女方家敬送一批厚礼,称“求亲礼”,表示来年娶亲,让女方作好准备。过礼结婚日期,一般由男方择日,女方鉴日,以农历五月、八月、腊月为多。婚期临近,由男方备好,“团书”及三茶(糖、蛋、饼)、六礼(肉、鱼、鸡、面、酒、糍粑),送到女方家,称“报日”、“报结”。女方将衣单、衣样交男方带回。结婚前二日,男方再备彩礼,由“披红”媒人带领,送到

4、女家,称“过礼”,戏称“催嫁妆”。第二天,女方将嫁妆送至男家,男方于大门口鸣炮接妆。在湘阴“报日”时,男方随“请期礼书”送鹅一只,酒一坛。“过礼”一般包括为新娘制备的衣服、衣料,以及龙凤喜饼、糖果糕点和炒熟的黄豆及鱼、肉、礼金等。婚前三天,女方将嫁妆及为新郎制备的鞋、帽送至男方,并布置新房,叫“铺房”。迎亲又称“收亲”或“收媳妇”。迎亲前夕,由男方设“陪媒酒”,款待媒人。同时,送酒席给女方款待其亲友,叫“离娘席”。迎亲之日,男家张灯结彩,于大门、洞房、客厅、厨房贴喜联、字,准备迎亲接客。迎亲一般选在黎明。在湘阴,则先由媒人去女家促“发亲”,然后,还需男方以红绿庚帖“催妆”3次,女家方许“发轿”

5、。彩轿到达后,女家闭上大门,索“开门包封”后,始开门发亲。岳阳县广兴洲一带有“牛马归栏”的风俗。迎亲队伍赶到女家吃午饭。估计时间不早了,便将锣鼓打得一阵紧似一阵,叫“催亲鼓”。这时,女家才“发亲”,以天黑时分进男方家门为俗。解放后,以轿迎亲的习俗逐渐废弃,改以车辆接送,路近者则安步当车。闹洞房为婚礼的尾声。新婚晚宴后,新郎新娘被人们簇拥送入洞房,闹房即开始。年轻小伙子往往是闹房的主角,他们以“新婚三天,不分老幼”为由,为了促使新婚夫妻的接近和感情交融,设计出千种花样,万般闹剧。人们不以为忌,反而在一旁推波助澜,尽情嬉闹,将婚礼推向高潮,使洞房内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新婚夫妻用茶盘抬茶向客人敬茶,

6、是闹房不可缺少的程序,称“吃抬茶”。茶一般由芝麻、红枣、花生、豆子拌糖冲泡而成,寓意甜美、圆满。客人接茶的同时,以诙谐祝吉之句赞茶,有的地方还需给“茶钱”三、葬俗近年来新事新办蔚然成风。丧葬多因家庭经济情况和死者年岁大小而异。家底厚的,铺场(扎孝堂等)、闹丧、择期、相地、开吊、出葬,常延至四五天或七八天。入夜邻里戚友相聚,通宵吹吹打打,谓“闹丧”、“坐夜”。有的几人边敲锣鼓边即景对唱歌颂死者、慰勉遗属的韵语,叫“唱夜歌”。解放后,城镇和部分乡村办丧事有所改进,有的只以追悼会的形式表示哀悼。1985年,县人民政府发出布告,推行火葬,大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照规定办事,部分城镇居民也在执行,但未能普及。

7、近年,有的地方请道士礼生“做道场”、念经拜佛、烧纸钱、化冥屋的旧俗又在抬头。湘阴称掘墓穴叫做“开金井”,抬棺叫做“抬重”,抬重者叫做“八大金刚”(一般是816人),送葬的仪仗少则几十人,多达数百人。四、特色饮品姜盐豆子芝麻茶 湘阴姜盐豆子芝麻茶,最具地方特色。由姜、盐、豆子、芝麻、茶叶五种配料泡出来的茶,五味调和,香脆可口,不仅解渴充饥,还能驱寒祛湿,健胃强脾。传说南宋绍兴五年(1135),宋高宗令荆湖南路、荆湖北路制置使岳飞领兵二十万,“征剿”洞庭湖一带的杨幺。因岳飞所率兵勇,大都来自北方,不合湖南水土,胃胀腹泻,大大影响了战斗力。经暗访本地高人获得指点,让将士们喝一种用姜盐茶叶熬成的酽汤,病情渐渐缓解消除。此后,本地人更佐以芝麻豆子(通称相料),作为家常和待客的茶饮,沿袭至今。介绍了这么多自己家乡的习俗与特色,相信大家对我的家乡了解更多了一些也明了了一些吧!我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喜欢在端午节看独具家乡特色的各种龙舟,喜欢在邻里们结婚时去闹房,更喜欢姜盐豆子芝麻茶的那种家乡味道。以后无论身在何方,我的心依旧留在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