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考试大纲(一级).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358461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40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岗位考试大纲(一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岗位考试大纲(一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岗位考试大纲(一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岗位考试大纲(一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岗位考试大纲(一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岗位考试大纲(一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岗位考试大纲(一级).doc(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安消防岗位考试知识要点(一级)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1、掌握粉尘爆炸的条件、过程、和影响因素。(1)粉尘爆炸的三个条件:一是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二是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至爆炸浓度;三是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2)粉尘爆炸的过程:第一步是悬浮的粉尘在热源作用下迅速地干馏或气化而产生出可燃气体;第二步是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而燃烧;第三步是粉尘燃烧放出的热量以热传导和火焰辐射的方式传给附近悬浮的或被吹扬起来的粉尘,这些粉尘受热汽化后使燃烧循环地进行下去。(3)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粉尘的爆炸性能受粉尘的颗粒度、粉尘挥发性、粉尘水分、粉尘灰分、火源强度等影响。2、掌握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的危

2、险特性。氧化剂的危险特性:强烈的氧化性;受热、被撞分解性;可燃性;与可燃液体作用自燃性;与酸作用分解性;与水作用分解性;强氧化剂与弱氧化剂作用分解性;腐蚀毒害性。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分解爆炸性;易燃性;伤害性。3、了解毒害性物质的分类。(1)口服、皮肤接触和吸入粉尘或烟雾施毒方式的分类分级标准包装类别口服毒性LD50(mg/kg)吸入粉尘毒性LC50(mg/L)皮肤接触毒性LD50(mg/kg)I5400.5II5-5040-2000.5-2III固体:50-500液体:50-2000200-10002-10(2)根据毒害的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无机毒害品分为氰及其化合物类、砷及其

3、化合物类、硒及其化合物类、磷及其化合物类、汞、锇、锑、铍、铊、铅、钡、氟、碲及其化合物等。有机毒害品分为卤代烃及其卤代物类、有机磷、氯、硫、砷、硅、腈、胺等化合物类、有机金属化合物类、芳香烃,稠环及杂环化合物类、天然有机毒害品类、其他有机毒害品类。4、了解放射性物质的分类。(1)放射性物品按物理状态分类:固体放射性物品、粉末状放射性物品、液体放射性物品、晶粒状放射性物品和气体放射性物品等。(2)放射性物品按放射出的射线类型分类:放出、r 射线的放射性物品、放出、射线的放射性物品、放出、r 射线的放射性物品和放出中子流等。(3)放射性物品按获得方法分类: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大部分都是

4、人工生产的)。(4)放射性同位素按其毒性分类:极毒组、高毒组、中毒组和低毒组。(5)放射性物品按贮存管理和防护角度分类:一类是放射性同位素;二类是放射性化学试剂和化工制品等;三类是放射性矿砂、矿石、如独居石、锆英石、方钍石、铀矿等;四类是涂有放射性发光剂或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其他物品,(6)按其放射性强度或核安全程度分为:低比度放射性物品(LSA)、低水平固体放射性物品(LLS)、易裂变物品、特殊形式的放射性物品、特殊安排和爆炸性放射性物品等。5、掌握腐蚀性物质的分类,了解其危险特性。(1)腐蚀品的分类。按酸碱性分为三项:酸性腐蚀品、碱性腐蚀品和其他腐蚀品。(2)危险特性腐蚀性、毒害性、火灾危险性

5、、氧化性、易燃性、遇水分解易燃性。6、掌握常见化学毒剂和生物毒剂的特点。化学战剂的种类、性质与中毒症状种类毒剂名称性质中毒症状神经性毒剂(速杀性)沙林梭曼液体。挥发后造成染毒空气。VX 难挥发,液体使地面物体染毒。吸入、接触中毒。中毒症状:胸闷、缩瞳、流涎;呼吸困难、呕吐、头痛、肌颤、痉挛、昏迷、死亡。沙林停留72 小时允许浓度0.000003mg/m3。糜烂性毒剂(起泡剂)芥子气路易氏气 液体。难挥发,主要为液滴造成地面物体染毒,有一定持久性。吸入蒸汽中毒,接触中毒。中毒症状:有潜伏期。皮肤红肿,起泡,溃烂。芥子气停留72小时允许浓度0.0001mg/m3。芥子气皮肤气泡剂量:0.10mg/

6、cm2。路易氏气为含砷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低沸点液体,造成空气染毒。吸入中毒。破坏细胞氧化功能,呼吸困难,痉挛,呼吸中枢麻痹之停止呼吸。氰化钠致死剂量约100mg,吸入氢氰酸(居民)最大允许浓度0.1mg/m3窒息性毒剂光气常温下为气体,造成空气染毒。吸入中毒,有潜伏期。中毒后呼吸困难,可处粉红色泡沫状痰,肺水肿、血压下降、神智丧失。我国工业卫生标准(车间)最大允许浓度为0.5mg/m3。失能性毒剂BZ常温下为固体,难挥发。成气溶胶(毒烟)使用。吸入中毒,有潜伏期。中毒症状为头晕、视力模糊,幻觉,定向障碍,有时昏睡12 小时后逐渐恢复,24 天恢复正常。生物毒剂和生物战剂生物战剂名称传染

7、性危害程度病死率%预防疫苗黄热病毒致死5 19+天花病毒高致死1030+班疹病毒致死1820霍乱弧菌高致死1080+鼠疫杆菌高致死25100+Q 热立克次体低失能14+低炭疽杆菌低致死4060+肉毒毒素无致死+葡萄球菌肠毒素无失能+ 表示有媒介存在时,才有传染性。+ 表示有预防疫苗。7、了解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的重要意义。(1) 开展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1)城市高速发展对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经济能力提出了迫切需求。2)逐渐富裕的人民群众对安全有了更高的要求。3)提高灾害处置能力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内容。(2) 重大危险源调查、评估工作是提高公安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能力的需要1

8、)灭火救援基础工作需要提高科技含量。2)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需要全面、科学的依据。3)加强消防装备建设必须结合当地实际。4)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保障。8、掌握重大危险源调查的范围、内容、方法。(1) 重大危险源调查范围重大危险源的调查范围主要是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高层、地下建筑,大型仓库和堆场,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重要国家机关,科研单位,金融机构、文物保护单位和通信及交通枢纽,发电厂(站)和变配电设施,以及其他危险场所和设施。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必须列入调查范围。(2) 重大危险源调查内容基本情况。场所(设施)的布局、建筑结构、火灾荷载、危险

9、部位、危险品种和数量、生产使用性质、工艺设备、内部消防设施、应急预案、消防组织等。周边环境。市政管网供水能力、消防水源的种类和数量、交通道路、毗邻(相邻)单位的有关情况和可利用资源。灭火救援力量。接警出动、行车到场和战斗展开的时间,装备配备及可出动人员数量。统计资料。辖区火灾统计和灭火救援出动数据。地理气象。地形地势、航道或水路,常年主导风向、温度、湿度等。社会资料。交通管理、治安、电力、通信、医疗、环保等相关行业救援力量情况。(3) 重大危险源调查方法调查按省(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县(县级市)三级进行。根据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和灭火救援等基础资料,按类别进行普查。对存在重大危险的场所、设施,

10、要进行排查。核实,分别确定本级的重大危险源。9、掌握发生轰燃的条件。发生轰燃的临界条件,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到达地面的热通量达到一定值为条件,认为要使室内发生轰燃,地面可燃物接受到的热通量应不小于20KW/;另一种是以顶棚下的烟气温度接近600为临界条件。10、掌握回燃的本质。回燃本质上是烟气中的可燃组分再次燃烧的结果。11、掌握危险化学品安全防范的一般原则。(1)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场所,应根据其自身及其相邻企业或设施的特点和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与存储量,结合地形、风向等条件,合理选址和设置安全的防护距离。(2)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和使用场所,应当根据物质的种类、特性设置

11、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渗漏、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应配备有与其性质相适应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设施设备。(3)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场所的生产设备、储罐和管道的材质、压力等级、制造工艺、焊接质量和检验要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安装必须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4)危险化学品包装的材质、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应当与所包装物品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便于装卸、运输和储存。包装应当牢固、密封,能经受储运过程中正常的冲撞、震动、积压和摩擦,能经受一定范围内温度、湿度、压力变化的

12、影响,严防跑、冒、滴、漏。(5)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 正确选择储运方式;危险化学品不得超期、超量储运;危险化学品和一般物品以及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严禁混存和混合装运,必须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储存,专车运输。(6)危险化学品储存应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 应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进行核查登记。(7)危险化学品在生产、使用、储运中应远离明火、热源,搬运装卸时应轻装轻卸, 防止震动、撞击、重压、摩擦和倒置,选用不产生火花的防护工具和采取防静电放电措施。搬运装卸具有毒害性、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

13、,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8)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经营和使用场所,应当根据其规模、火灾危险性、操作条件、物料性质等情况综合拟制事故预案,配置相应的灭火设施,选择正确的处置方法以及做好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时的安全防护。第二部分 消防监督火灾控制1掌握氧指数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氧指数(OI)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对于建筑中使用的塑料装饰材料、窗帘、幕布、家具包布等装饰用纺织品:若材料燃烧性能为B1级(按GB8624-2006检验判断为B级和C级),氧指数应

14、大于等于32;若材料燃烧性能为B2级(按GB8624-2006检验判断为D级和E级),氧指数应大于等于26。2掌握烟囱效应和火风压对建筑火灾蔓延的影响。当建筑物内外的温度不同时,室内外空气的密度随之出现差别,这将引发浮力驱动的流动。如果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则室内空气将发生向上运动,建筑物越高, 这种流动越强。竖井是发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场合,在竖井中,由于浮力作用产生的气体运动十分显著,通常称这种现象为烟囱效应。在火灾过程中,烟囱效应是造成烟气向上蔓延的主要因素。火风压是建筑物内发生火灾时,在起火房间内,由于温度上升,气体迅速膨胀,对楼板和四壁形成的压力。火风压的影响主要在起火房间,如果火风压大

15、于进风口的压力,则大量的烟火将通过外墙窗口,由室外向上蔓延;若火风压等于或小于进风口的压力,则烟火便全部从内部蔓延,当它进入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孔道以后,会大大加强烟囱效应。烟囱效应和火风压不同,它能影响全楼。3掌握建筑结构耐火技术。建筑结构耐火技术属于被动建筑防火技术。遇到某些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达不到规范的要求时,可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解决。常用的方法主要有:(1)适当增加构件的截面积。(2)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3)在构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做耐火保护层。(4)对钢梁、钢屋架下及木结构做耐火吊顶和防火保护层包敷。常用的钢结构保护技术多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护、包敷法、喷涂法,也有如循环水法等一些较为复杂的方法。建筑工程消防监督审核概论1掌握建筑工程消防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