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问答.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57840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栽培技术问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麦栽培技术问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麦栽培技术问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麦栽培技术问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麦栽培技术问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栽培技术问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栽培技术问答.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麦栽培技术问答 小麦冬灌有什么好处?小麦适时冬灌,一是能平抑地温,防止冻害死苗;二是能沉实土壤,粉碎坷垃,消灭越冬害虫;三是冬水冬肥相结合,可为翌春小麦返青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此外,盐碱地麦田冬灌,还可以压碱改土。据调查,进行冬灌的麦田与未进行冬灌的麦田相比,亩穗数增加万穗,穗粒数增加粒,千粒重提高克,产量增加。什么样的麦田要冬灌?小麦是否需要冬灌,一要看墒情,凡冬前田间持水量低于且有水浇条件的麦田,都应进行冬灌;二要看苗情,单株分蘖在个以上的麦田,冬灌比较适宜,一般弱苗特别是晚播的单根独苗最好不要冬灌,否则容易发生冻害。小麦在什么时间冬灌好?小麦冬灌的适宜时间一般从日平均气温下降到时开

2、始,到左右时结束,群众的经验是“夜冻昼消,冬灌正好”。冬灌过早,气温较高,蒸发量大,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冬灌过晚,土壤冻结,水分不能及时下渗,地面积水结冰,麦苗在冰层下容易窒息死亡,或者是形成冰凌或抬起土块,拉断麦根,吊死麦苗。冬灌的顺序一般是先灌渗水性差的黏土地、低洼地,后灌渗水性强的沙土地;先灌底墒不足或表墒较差的二、三类麦田,后灌墒情较好、播种较早并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小麦冬灌水量以多大为好?进行冬灌时水量不宜过大,一般每亩浇立方米水即可。为了节约用水,一定要做到渠畦配套,防止大水漫灌。小麦冬灌后怎样管理?小麦冬灌后要及时划锄松土,弥合裂缝,以利保墒增温,防止透风伤根造成死苗。6、什么是冬前

3、旺苗?它的标准是什么?小麦旺苗可以从个体形态、群体状况及生育指标上判断。一是个体形态:麦苗叶片长而大,叶鞘长而薄,假茎长而扁,叶片披散,株高很高。二是群体状况:远看麦田封垅,不见行间。三是生育指标:黄淮海麦区冬前主茎7叶(6叶1心)以上、群体总茎蘖数每亩80万以上的麦田可视为旺长麦田。7、为什么今年出现大面积的小麦冬前旺苗?去年秋播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其中10月、11月和1月以后较为明显。截至2月上旬,北方冬麦区大部冬小麦播种以来的大于0积温比常年偏多100400,小麦播种后,每长一片叶子需要75积温,积温偏多,小麦主茎上长的叶片数也增多,小麦主茎叶片数与单株分蘖数有同伸关系,主茎

4、叶片数增多,单株分蘖数也多,导致麦田群体偏大;同时,气温高,叶片生长速度快,叶片薄,形成旺苗。8、旺苗对小麦春季生产有什么危害?一是可能发生春季冻害。旺苗小麦生长发育进程较壮苗快,如果早春气温较高,旺苗小麦会比壮苗小麦提前拔节,拔节的小麦其抗寒性显著降低,如果发生“倒春寒”气候,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拔节的小麦单茎的生长点会冻死,这个单茎也就死了。二是可能导致小麦生育后期倒伏减产。因为旺苗小麦群体大,拔节以后,群体郁蔽,群体内光照不足,小麦中部叶片光合能力降低,光合产物积累少,茎秆软弱,小麦籽粒灌浆后,穗重增加,发生倒伏,倒伏一般减产30%左右。三是旺苗小麦可能由旺转弱,发生早衰。农谚说“麦无二

5、旺”,是指小麦前期生长过旺,如不及时控制,后期就会早衰,叶片光合速率降低,根系过早死亡,降低粒重,显著减产。四是旺苗消耗土壤肥力较大。9、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把旺苗及时转化成壮苗?一是在早春小麦返青时镇压,地上部的输导组织的功能暂时受到抑制,小麦吸收肥水减少,地上部生长减缓,同时促进了根系的生长,有利于苗壮;二是在小麦起身期喷施麦巨金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小麦地上部过快生长。因为下一个生育时期是拔节,此时喷施了麦巨金,同时也有效调控了1-3节间的长度,使其短、粗、壮,提高小麦的抗倒伏能力。三是合理运用春季肥水。有人说今年的旺苗小麦养分消耗大,应该早施肥水,这种观点不完全对,要根据苗情决定施肥浇水的时

6、间,旺苗小麦早春有两种长相:一种情况是旺苗小麦在返青期已经出现脱肥发黄的现象,有转化成弱苗的可能,这种旺苗就应该在小麦返青后施肥浇水,促其转壮;另一种情况是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地块上的旺苗,虽然麦苗较旺,但没有脱肥发黄的现象,如果返青期追肥浇水,会促其更旺,导致生育中后期变弱早衰减产,所以这类旺苗要在起身期追肥浇水。10、小麦形成旺苗,播种量大也是一个原因吗?是的。我们在小麦生产中一般采取半精量播种技术,每亩播种量1318斤,不超过20斤,依靠分蘖和主茎成穗,使麦田群体动态结构比较合理,群体内光照充足,光合作用能力强,个体营养良好,发育健壮,从而使穗足、穗大、粒多、粒重、高产。如果播种量过大,形成

7、旺苗,小麦群体郁蔽,通风透光不良,就会产生倒伏,即使不倒伏,也是穗小、粒轻,产量不高。11、采用底施氮肥“一炮轰”的方法,是不是也会加重旺苗的形成?是的。在冬小麦栽培中,氮肥一般分为两次施用,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的底肥;第二次为春季追肥。传统小麦栽培,有的一次性底施,不再追肥;有的底肥占60%70%,追肥占30%40%,追肥时间一般在返青期至起身期;还有的在小麦越冬前浇冬水时增加一次追肥。上述施肥比例和时间使氮素肥料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在高产田中,会造成小麦生育前期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促进小麦在冬前旺长,拔节期以后田间郁蔽,小麦灌浆期倒伏危险增大,后期易早衰,影响产量和品质,氮肥利用效率低。

8、所以,高产麦田应该采用氮肥后移技术,它是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后移至拔节期。利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健挺的株型;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提高生育后期的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提高粒重;有利于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最终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可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改善优质强筋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减少氮肥的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10

9、%以上。12、小麦春季什么生育时期需要浇水?一是三月份小麦起身期至四月初小麦拔节期,这时浇水或降雨,有利于小麦分蘖生长,保证亩穗数,并有利于提高穗粒数;二是五月份小麦开花前后浇水或降雨,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提高粒重。13、春季肥水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决定春季第一次肥水施在返青期,还是在起身期,还是在拔节期?春季肥水的作用首先是保证每亩地有充足的穗数,这是高产的基础。每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组成。所以,要保证每亩穗数足够必须要有适宜的每亩分蘖数。冬小麦的分蘖包括冬前分蘖和春季分蘖,冬前分蘖从播种后半个月开始,冬前停止生长结束。春季分蘖从返青期开始(黄淮海麦区从2月下旬开始),经历起身期(黄淮

10、海麦区在3月中旬),到拔节前(黄淮海麦区在4月5日清明前后)结束。一般说来,冬前分蘖比春季分蘖成穗率高。适期播种的麦田冬前分蘖足够(每亩总茎数60万以上),春季返青时达到每亩80万(计划成穗数的2倍)左右,就能够保证每亩成穗数的需要(中穗型品种每亩40万穗,大穗型品种每亩27-30万穗),获得高产。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适当抑制春季分蘖,避免春季分蘖增生过多,造成拔节期因群体过大,田间郁蔽,招致后期小麦倒伏,这类麦田春季要晚一点实施肥水措施,一般视地力水平和群体大小,在起身期或拔节期开始。由于播种期偏晚,冬前分蘖少、群体不足的麦田,早春要适当早施肥水措施,促进春季分蘖增加及成穗,一般在返青后开始。

11、14、为什么镇压措施无水浇条件的旱地小麦非常重要?据中国气象局资料,入冬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为20.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4.5毫米。从空间分布看,东北南部、华北、黄淮、江淮、华南西部和南部、江南中部和西南部等地偏少38成,由于高温少雨,土壤蒸发量大,失墒较快,部分地区出现干旱。2007年1月以来,华北、黄淮及辽宁、陕西等地基本无有效降水,加之气温明显偏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象,预计春季上述地区降水量较小,干旱可能持续或加剧,对小麦返青带来较大影响。无水浇条件的旱地土壤松散,如果早春镇压,能够使土壤沉实,根系与土壤密接,提墒保墒,保苗生长,如果再遇降水,施用适量化肥,促进根系下扎,就可奠定丰收

12、的基础。如果不采取这些措施,在过度干旱的情况下,旱地小麦就可能出现死苗现象。15、旺长麦田如何管理?旺长麦田分为二类。一类是播期偏早的麦田,小麦生育进程较快,植株较高,叶片较长,小麦可能提早拔节,抗寒性降低,易受春季“倒春寒”的危害。第二类是播期适宜、播量偏大的麦田,植株密集,群体偏大,如不控制,会造成拔节期间田间郁蔽、光照不良,导致生长后期倒伏减产。对这两种旺长麦田,春季应先控后促、控促结合,主要措施如下:一是适时镇压。在小麦返青期和起身期镇压,能控制地上部生长和过多分蘖的发生,在早春气温偏高的情况下,还能抑制小麦生育进程过快,避免过早进入拔节期,是控旺转壮的重要措施。镇压要在上午10时以后

13、无霜时开始,注意有霜冻麦田不压,以免损伤麦苗;盐碱涝洼地麦田不压,以防土壤板结,影响土壤通气;已拔节麦田不压,以免折断节间,造成穗数不足。具体方法是用机动三轮车、小型拖拉机或耕牛牵引石磙、铁制镇压器或闲置汽油桶(装适量水)等对旺长麦田(尤其是旋耕的旺长麦田)进行镇压。通过压实土壤、增温保墒、促进发根、控制旺苗转壮苗,预防“倒春寒”和后期倒伏。没有机械的地方也可采用人工踏压的办法。二是及时化控。对于旺苗麦田,在小麦起身期喷施麦巨金等,可有效缩短基部第一节间的伸长,控制植株过旺生长,促进根系下扎,防止生长后期倒伏。三是肥水管理。对于播种期偏早形成的旺长麦田,年前植株营养体生长过旺,消耗过大,叶片薄

14、而长,抗寒力差,春季易由旺转弱。如果这类麦田早春每亩总茎数在80万左右,没有明显脱肥发黄现象,可以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如群体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浇水。对于适时播种因播种量偏大形成的旺长麦田,长势旺盛,春季应适当蹲苗控制,避免过多春季分蘖发生,应在起身后期至拔节初期施肥浇水。对于麦苗脱肥发黄转弱的麦田,由于麦苗冬前旺长,消耗土壤养分较多,应在返青期追施部分化肥并浇水,促进苗情转化;如果返青期墒情适宜,也可开沟追肥不浇水,待拔节期再追肥浇水。16、壮苗麦田如何管理?一是早春镇压、划锄,保墒增温通气,促使麦苗早发。春季镇压可压碎坷垃,破除板结,弥封裂缝,沉实表土,使土壤与根系密接,有利于养分水分的

15、吸收利用,减少水分蒸发。划锄可以保墒、增温、除草,因此对各类麦田都有促根壮蘖的效果。二是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浇水。群体适宜的壮苗,春季第一肥水过早会促使群体偏大,后期早衰,对这类麦田实施氮肥后移,可以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积累,延长生育后期旗叶的光合高值持续期,提高根系活力,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对于地力水平较高,适期播种、群体适宜的一类苗,要在小麦拔节期追肥浇水,以获得更高产量。对于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小的二类苗,要在小麦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17、晚播弱苗如何管理?一是及早划锄,保墒增温,促苗早发。二是适时追肥浇水。如果墒情差、群体不足,应在返青期追肥浇水,促进春季分蘖增生,增加亩穗数。对于播种时已增加播量、群体适宜,只是叶片数少、根系发育差的晚播弱苗,根据地力水平、群体大小及发展趋势,在返青后期或起身期追肥浇水。如果墒情好,晚茬麦应避免早春浇水,以免因浇水降低地温,影响土壤透气性而延缓麦苗生长发育,而应在小麦返青期趁墒开沟追施部分氮素化肥,以促进分蘖增生,适当扩大群体,为保证亩穗数充足奠定基础;第二次在拔节期,肥水齐下,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发育,增加穗粒数。18、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如何管理?一是镇压划锄,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