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之辩析.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3567406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之辩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之辩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之辩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之辩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之辩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之辩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之辩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之辨析 摘 要 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在云南古代史上占有很高的历史地位,研究辩析哀牢国与滇国、滇越国的关系,从而对进一步认识哀牢国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词 哀牢国 滇国 滇越国 辩析 一、哀牢国与滇国 云南,在古代是部落林立的少数民族杂居地,史称“西南夷”。在这块多民族地区,今有德昂(崩龙)、布朗、佤、傣、壮、彝、傈僳、拉祜、哈尼、阿昌、景颇、白、藏、怒、独龙、基诺、普米、纳西、苗、瑶、蒙古、回、满、布衣、水等25个少数民族,其中除藏、苗、瑶、回、蒙古、满等进入云南稍晚或较晚外,其余都是当地古老的民族。这些民族真正形成有一定影响和统治力量的主要是百越系统的

2、傣族和壮族、百濮系统的德昂族、布朗族和佤族。他们一个是在今昆明建立了滇国,一个是在今保山建立了哀牢国。建立时间均约为战国时期,其族属尚在争议中。后随着中原王朝对“西南夷”这片荒郊野地的开发,通过开道置吏,一是在西汉时即归属了滇国,置益州郡统辖,下设24个县,其西边的不韦县设到了哀牢国统治中心地今保山坝;二是到了东汉时,哀牢国及其怒江以西的领土又自愿归属,设立了永昌郡统辖,且云南疆界由此而基本形成。由此可见,哀牢国与滇国是在云南历史上两个强盛的王国,滇国虽史料记载较少,在考古发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以在学术研究上获得了辉煌成果;而哀牢国则相反,考古发掘上虽不如滇国,史料记载却颇丰富,由于研究滞后

3、,学术上没有像滇国那样取得辉煌成果,但哀牢王族的强盛是决不亚于滇王族的,这个观点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下面为使哀牢国研究取得进展,建立其学术地位,将两国的史料记述内容和考古发掘成果简述如下,以便对哀牢国研究得到重视和取得成果。 (一)滇国的史料记述和考古发掘情况 1滇国的史料记述 滇国的史料记述只是最早在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里记述了600多字的一段,其它史籍均无新的记述。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述的大意是,说西南夷部落酉长数目很多,其中夜郎国最大。又说在夜郎国的西边,靡莫民族的部落酋长数目也很多,其中滇国最大。而这些部落民族留有椎形发髻,并从事农耕,有定居的村落。早在战国时,楚国楚威王派将军庄蹻率兵

4、沿沅江而上,开拓巴(今重庆)、蜀(今四川)、黔(今四川、贵州东部)以西的地方。庄蹻是楚庄王的后代,他到了今昆明滇池,见滇池方圆约有三百余里,周围土地平坝肥沃达数千里,于是就把军队驻扎在此地,把这块地方据为楚国所有。后庄蹻率兵回国汇报情况,不料途中楚国的巴、黔中二郡已被秦国占领,归路不通,只好再返回滇池。由于滇国强盛,只好降服于滇国,并要求所率官兵换上滇族服装,遵从滇族的风俗习惯,与滇族和睦相处,而庄蹻还被选做了滇王。这显然是通过婚姻关系和滇族生活在一起的,最后这一批汉军被同化了。 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了一位名叫常頞的人发动老百姓修建“五尺道”,通西南夷地,并在这个地区许多小国的境内委派了官吏

5、进行治理。10余年后,秦灭亡了。西汉建立了初期,放弃了西南夷地的开发。到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归来,说他在大夏国期间看见蜀布和竹杖,问说这两样东西从哪里买来,对方说“从东南的身毒国(今印度),有数千里。是从蜀地(今四川)商人那里购买的。又听说,邛都(今四川西昌)以西二千里有一个身毒国。”张骞极力陈述:大夏国在汉朝西南,仰慕中国,就是由于匈奴隔断了它通中国的道路。现在如果经过蜀郡通向身毒国再到大夏,道路便利而又近捷,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便派使者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分别从四川西南的偏僻小径到西南夷,探寻到身毒的道路。到滇国,滇王尝羌留他们居住下来。此后一年

6、多的时间内,滇王先后派出10多人次为他们寻找西行的通道,但都遭到昆明人(当时主要居住在今大理耳海地区)的阻拦,最终没有去成身毒国。滇王问汉朝使者:“汉朝和滇国哪个大?”由于滇国闭塞,自封为一个地方的王,不知道汉朝疆域的辽阔,自以为滇国比汉朝大。汉朝使者回国后,向汉朝廷夸奖滇国是西南夷中的大国,值得让它归附汉朝,于是引起汉武帝的注意。 汉武帝指使王然于向滇王宣扬官兵平定南越与南夷的威力,暗示滇王去朝见皇帝。滇王拥有好几万人,滇国的东北是劳浸、靡莫2个部落,他们和滇国是同一个民族,互相支持,不肯听从朝廷使节的劝谕。不仅如此,还屡次袭击汉朝的使者及其随从。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调巴、蜀

7、地方的军队消灭了劳浸、靡莫后,军队开到了滇国。由于滇王率先向朝廷表示亲善,所以他没有被杀。同时,滇王和周围的邻国也断绝了关系,并请求朝廷在滇国委任官史,自己则亲自去朝见皇帝。于是朝廷在滇国建立益州郡(治所在今晋宁),汉武帝正式向滇王颁发了印章,仍然让他管理滇国的百姓。西南夷部落之多,可以以百数,但只有夜郎国、滇国得到汉武帝的册封和颁发给王印。滇国是个小国,却最受汉武帝的宠信。滇国的史事记载至此结束,由此可见,仅凭这点事迹就想对滇国研究取得新的成果是不可能的。 2滇国的考古发掘情况 通过考古大量青铜器的发掘,滇文化研究从而站了起来。根据史记记载,滇国王族的统治中心地即今滇池区域,但遗址一直未被发

8、现。直到19551960年在这里进行了4次数十座墓葬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尤其第6号墓中出土金印1枚,刻文“滇王之印”,证明了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说“元封二年,.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的真实记载。1964年在安宁太极山清理墓葬17座,1972年在江川李家山清理墓葬27座,出土器物与石寨山相同。这些墓葬都是竖穴土坑墓,葬具为木棺,偶见有漆皮。1992年在李家山清理墓葬60座,出土大量青铜器。1996年在石寨山清理墓葬36座,其中71号墓出土文物相当丰富,除青铜器外,有玉器、玛瑙、琉璃珠、陶器、木器等。 以上这些墓葬出土的文物不但数量可观,且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较高的社会文明

9、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在滇池区域内出土的青铜器约70008000件,根据其用途,大致分为: (1)生产工具类:铲、锄、镰、爪镰、锯、斧、刀、削、锥、锛、啄、凿、针、鱼钩、戚、锤、斨、叉形器、犁(也有人认为是锄)、镦,纺织用的经轴、布轴、打纬刀、布撑、分经杆、线盒、绕线板等。 (2)生活用具类:案、枕、杯、喇叭形器(觚)、蛇头形镂孔奁、肩舆、棺钉和各种贮贝器,此外,还有被滇借用过来的器物,如铣、罐、碗、盘、炉、甑、锥斗灯、铳和鼎鍪等。 (3)兵器类:剑、戈、矛、啄、锤、狼牙棒、叉形器、箭镞、鐏、箭箙、剑鞘、斧、钺、盔、甲、匕首、弩机、臂甲、铜柄铁剑、铜鍪铁矛和凿等。 (4)礼乐类:铜鼓(万家坝型和

10、石寨山型)、编钟、铃、锣、直管和曲管葫芦笙等。 (5)装饰品类:镯、簪、圆形扣饰、长方形扣饰、不规则形扣饰、小型圆雕杖头饰、各种小动物或人物浮雕和圆雕饰件如:兔、狐狸、犬、孔雀、鸳鸯、鱼鹰、鹈鹕、牛头、牛形扣饰、鱼饰等。 (6)还有铜干栏式房屋模型、铜俑、说唱俑、舞俑等人物造型等。 以上墓葬中出土的这些青铜器,不仅数量可观,内容丰富,还反映了当时较高的社会文明程度。从纹样装饰看,丰富繁杂,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时代较早的青铜器,纹样、图案简洁单调,随着时代发展,纹样、图案日渐丰富,讲究画面的总体布局和谐,并能表现出独特风格。其特点,思想活跃,没有思想桎梏,取材随意,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基于此,滇文

11、化而闻名于世。 (二)哀牢国的史料记述和考古发掘情况 1哀牢国的史料记述情况 最早涉及哀牢国地历史的是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自同师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长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其西千余里有乘象国,名曰滇越。”史家考证,文中地名“同师”即今保山,“叶榆”即今大理,“滇越”即今腾冲并包括德宏一带。大意说,今保山至大理一带,有一些编着发的嶲、昆明游牧民放,常常游牧地方达数千里。又说在今腾冲、德宏一带有一个名叫滇越的乘象国。由于这个地方象多,风俗乘象。这应该是哀牢政权下的一个强盛的部落王国。可惜的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明确提到哀牢情况。但这时期,强盛的哀牢政权

12、是无疑存在的。 其后,记述到哀牢国地史事的史书就多了。如东汉杨终哀牢传(辑佚),班固汉书、东观汉记和东都赋,王充论衡;魏鱼豢魏略;西晋司马彪续汉书,永昌郡传(太平御引),永昌记(太平御览引),华峤后汉书,佚名南中八郡志,郭义恭广志,张华博物志,陆机毛诗疏义,陈寿三国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孙盛蜀世谱,干宝搜神记;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爨道庆爨龙颜碑,佚名九州要记(太平御记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齐魏收魏书;梁沈约宋书,萧子显南齐书,唐房玄龄等晋书,樊绰蛮书(云南志),杜佑通典;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元马可波罗游记;明钱古训、李思聪百夷传,等等,有上百种史籍记载。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习俗、疆域

13、、世系等,都有丰富而较全面地记述,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 这些史籍的记述,归纳起来,主要从如下几方面记述了哀牢国的重大历史事件。 (1)政治、军事方面 在以保山坝为统治中心地的历代哀牢王族,从九隆开始到扈栗,据著名史学家方国瑜教授推算,至少有14代哀牢王,即九隆(至少中隔5代)禁高吸建非哀牢桑耦柳承柳貌扈栗,以30年一代推算,约400来年时间,即从公元前300多年的战国中后期到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哀牢归汉设立永昌郡止,在这段时间里,哀牢王族统辖(或联络)的疆域号称“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据诸多史籍记载表明,大致东到大理洱海区域以南,南至泰国、老挝、越南北部,西到缅甸东北部,北至西

14、藏东南部。到哀牢国后期,随着中原王朝对“西南夷”地区的认识以及西南丝绸古道拓修到了叶榆(今大理),认为对“西南夷”地的开发已是成熟的时候了,于是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今昆明晋宁置益州郡,下设24县,其中在哀牢国领土就设了6县,即邪龙(今巍山)、云南(今祥云)、叶榆(今大理)、比苏(今云龙)、 嶲唐(今漕涧)、不韦(今保山),从今东边的大理一带到西边的保山怒江为界,并在哀牢国统治中心地今保山坝设置了不韦县治,迁吕不韦后裔吕嘉氏族从今四川到保山坝定居,并“开文教之风”,从而带来了先进的汉文化。此后,在夷汉文化大融合的同时,并有频繁的矛盾冲突,以九隆世族后数代为统治核心的哀牢王族

15、从今保山坝往怒江以西迁移了。这时候已到了哀牢国末期,有史籍记载的就有几次较大的战争。如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益州郡夷帅栋蚕率诸夷反叛,十九年(公元43年)朝廷派将军刘尚率汉军3000余人进行平息,二十一年(公元45年)正月刘军追至不韦(今保山),于不韦大战,最后杀死夷军7000余人,俘虏5700余人,缴获马3000匹,牛羊3万余头,夷师栋蚕被杀,诸夷才平息。显然当时哀牢人参与了这次战争的。这次战争对哀牢人震动很大。这是汉王朝军队向哀牢国统治中心地(今保山坝)迈进的第一步,虽原来汉朝势力发展到今保山坝设立不韦县,只是在政治上占据了哀牢国的一部分领土,并没有使哀牢政权降服。固然自西汉吕氏家族迁入后“哀牢转衰”,但“哀牢”真正“转衰”,是这次战争以后,已在今保山坝很难有立足之地,其首邑有可能沿古道往怒江以西迁移去了今腾冲、德宏一带。但这次战争与后来哀牢归汉设立永昌郡起了间接或直接的影响。时过两年,即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哀牢国为了进一步扩充其自己的领土,小王扈栗率兵乘箄船沿江(疑今大盈)南下攻打已与汉王朝略有联系的附塞鹿茤(疑今缅甸八莫以南一带),最后哀牢官兵以失败而告终,并认为鹿茤有“中国有受命之王乎”,“汉威甚神”,于是产生了“内属”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