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四单元.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563796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第四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第四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第四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第四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第四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第四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四单元.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 年 月 日 蹲点领导签字: 课题13钓鱼的启示课型阅读课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学会互动交流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能够正确读写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啪啪、鱼鳃、皎洁、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理解“小心翼翼、沮丧、诱惑、告诫”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2、朗读与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3、理解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明白我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重、难点预测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理解

2、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明白我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的启示。知识链接鲈鱼:鱼名。鳍科。体长(可长达60多厘米),侧扁,口大,下颌突出。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有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味鲜。栖息于近海,也进入淡水,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殖,产卵期间严禁捕捉。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激情导入新课。二、独学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我能看拼音,写词语,并做到正确、工整。Y r jio ji co zng j sng sh jin( ) ( ) ( ) ( ) ( )ju z go ji( ) ( ) 3、我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3、。4、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我”在整个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我能用适当的词语来概括一下:得意( )( )( )5、我能试着说一说: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6、我能试着理解下列句子:(1)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句中加引号的“鱼”指的是什么?(2)“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什么意思? (3)“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7、读完课文之后,我受到的启示是: 三、对学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独

4、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2、对子相互交流独学内容,并运用双色笔相互批改,然后各自再修改、完善导学案。四、群学 A、各学习对子暴露对学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尝试解决,小组长梳理总结。B、组内交流对学成果,展示区板书小组群学成果及群学后仍旧不懂的问题。C、教师引导组间互学,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D、教师到各组巡视,调查学情,将本课的重点、易错点、疑难点梳理出来,划分为若干个任务。组长到“任务报到站”自主领取大展示的任务,然后进行合理分工,组内进行“预展”。五、展示1、各小组采取恰当的方式,对本组领取的任务进行大展示。温馨提示:大展示时,最好注意两点:一是充分发挥小黑板的

5、作用;二是号召全班同学参与互动,或齐读课文,或请他们解答问题等。2、组间进行补充、建议或质疑对抗、点评。3、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4、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内容和写法特点。六、测评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声音 ( )地抖动( )的涟漪 ( )地操纵( )的目光 ( )地一收一放2、缩写句子。(1)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涟漪。(2)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3、通过认真读课文,回答:(1)从“我”钓到大鲈鱼到把它放回湖里的心理变化,我们能体会 “我”从父亲要“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时态度的坚决,我们能体会到父亲 (2)“但

6、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 (3)、“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就是对一个孩子从小进行严格的( )的教育。(4)拓展提升每个人在社会上都会经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诱惑,也就是像这位作者所说的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你遇到过诱惑吗?遇到诱惑时怎么做的?比如: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我(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我(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我( ):还有这样的例子吗?与同学交流一下。七、运用双色笔整理、完善导学案。学法指导:自读自悟、合作学习,通过自主阅读,自

7、学生词,读懂课文,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自学之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体会,汇报收获,解决疑问。对子交流要互相倾听,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或对课文错误的理解。展示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和评价哟!也可以进行补充,并试着读一读。学校: 年 月 日 备课组长签字: 蹲点领导签字:课型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型阅读课(略读课文)主备人卢卉复备人审核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学会互动交流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 我能读准生字,读通课文。2、 我能说出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件事。3、 我能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深刻含义。本课重难点理解课文结尾父亲所说的话得含义。学习过程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8、一、点燃激情,导入新课1、课前板书课题和学习目标。2、师生谈话导入新课。3、明确学习目标。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1、我能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我能在课文中找到下面的词语并填空。( )不同 ( )不绝 ( )不尽 ( )不断 星罗( ) 心灵( )垂头( ) 大喜( )3、 我能按提示填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一课先讲父亲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再记叙了“我” 次身陷困境,但最后都成功了。4、在人生经历的道路上“我”经历的两件事是什么?我是怎样克服困难的?5、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三、同伴互助,交流分享1、向学习对子提出自己

9、独学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的帮助。2、对子相互交流、检测独学部分的1-3题,并运用双色笔相互批改,然后各自再修改、完善导学案。3、交流4-5题的学习成果,建议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谈体会,轮流读书,对子相互补充、建议、正音或提出质疑。4、提出对学后仍不能解决的疑问。四、合作探究,共同成长A、各学习对子暴露对学不能解决的疑问,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尝试解决,小组长梳理总结。B、组内交流对学成果,展示区板书小组群学成果及群学后仍旧不懂的问题。C、教师引导组间互学,解决各组的疑难问题。D、教师到各组巡视,调查学情,将本课的重点、易错点、疑难点梳理出来,划分为若干个任务。组长到“任务报到站”自主领取大

10、展示的任务,然后进行合理分工,组内进行“预展”。五、主动展示,张扬个性(一)大展示:1、各小组采取恰当的方式,对本组领取的任务进行大展示。温馨提示:大展示时,最好注意两点:一是充分发挥小黑板的作用;二是号召全班同学参与互动,或齐读课文,或请他们解答问题等。2、组间进行补充、建议或质疑对抗、点评。3、如果还有不懂的问题,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可以引导点拨。4、师生共同小结本课的内容和写法特点。六、及时测评,促进发展1、我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像天上的群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罗列分布,形容数量众多,散步的范围很广。 ( )(2)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 )

11、(3)心思灵敏,手艺精巧。 ( )(4)形容过往的人或车辆连接不断。 ( )七、运用双色笔整理、完善导学案。学法指导:1、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独学,完成自主练习。2、根据导学案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做标注。 温馨提示:我还会使用双色笔呢!展示时,其他小组要认真倾听和评价呦!也可以进行补充,并试着读一读。五年级语文下学期15课导学案学校: 年 月 日 备课组长签字: 蹲点领导签字:课题15.落花生课型主备人徐伟审核人复备人本周行为训练重点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正确读写词语:“半亩、尝尝、吩咐、茅亭、榨油、石榴”,会用“居然”造句。2、通过自读、品读、悟读,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

12、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重点)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难点)知识链接 许地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他出生于台湾一个爱国志士家庭。许地山小时候,父亲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给许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1921年许地山开始创作时,就以“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在古文中,“华”同“花”),勉励自己要做一个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落花生,即花生,也叫长生果,豆科,一年生草本。我国栽培极广,以黄河中下游各地为最多。种子富含蛋白质、脂肪,主要用作油料,或作副食,糖果辅料。果壳可制酒精等。茎、叶可做饲料。重、难点预设重点:通过自读、品读、悟读,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难点: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学习过程:一 点燃激情,导入新课二独立探究,潜心会文1、我会用心地把课文读2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2、我要把课文中的生词圈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我还想把这些好词抄写两遍,并会用上其中的一两个造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