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专科护理指引.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554605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8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科专科护理指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骨科专科护理指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骨科专科护理指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骨科专科护理指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骨科专科护理指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科专科护理指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科专科护理指引.doc(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节 骨科健康教育的护理指引一、骨科健康教育的护理指引目的: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开展后,患者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在术前、术后及康复锻炼方面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 实践反应临床护理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使护理人员自身价值得到体现。 结论 健康教育在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的护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术前健康教育护士运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减轻紧张恐惧心理,利用宣传资源宣传骨科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方法。邀请患者现身说法,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积极配合治疗。急诊患者护士应配合医生抢救并做好术前准备。对意外伤害要给予安慰和照顾。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达到理想的

2、康复目标。(二)术后健康教育1.牵引病人 请家属协助给患者做预防褥疮护理。保护牵引完好。颈椎牵引病人嘱头部不要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旋转,有事用笔写在纸上。喂饭、喂水应从口角一侧缓慢喂入,防止呛咳、窒息造成生命危险。定期按摩骨隆突及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2.石膏固定病人 搬运、翻身或改变体位时防止折断。保持石膏固定位置。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褥疮。发现渗血应沿血迹边界划圈,注明时间,观察血量是否增加。肢端是否有5“P”征。3骨折内固定病人 体能活动、完全负重和承载是造成植入物早期松动、折弯甚至断裂的原因。嘱患者决不能用患肢正常负重或承载。植入物去除后要充分保护患肢防止再骨折。

3、4、骨折外固定病人 外固定针需经过皮肤肌肉组织,患者有恐惧感。讲解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解除恐惧心理。定期更换敷料。外固定器占有一定空间,暴露患肢要注意保暖。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肌肉萎缩。5、断肢(指)再植病人 意外中丧失肢(指)体。精神上、肉体上受到伤害还面临残废。面对残废及再植成功与否的疑问,心理、精神上要给予患者关心、安慰和照顾。介绍成功经验,增加患者信心。术后室温保持在24以上。术后一周内用60100度烤灯照射再植肢体,距离33-50cm,局部保温以促进血液循环。(三)康复锻炼骨折早期:骨折上、下关节不活动,其他肌肉、关节均需锻炼。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骨折中

4、期:患肢肿胀、疼痛消退,骨折端已纤维连接逐渐形成骨痂,患肢上、下关节可以活动,避免继发骨折。骨折后期:加强患肢关节主动活动锻炼。促进恢复正常活动范围,骨折后行走活动时:患者不能用伤肢负重。采用“三点步态”防止骨折处再损害。二、预防足下垂护理指引概述:足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能力的高低。1、护理目标 预防或减轻足下垂的发生2、护理措施1)能够准确评估发生足下垂高风险患者:截瘫、腓总神经损伤、牵引、下肢石膏固定患者。2)截瘫、腓总神经损伤、足部不能背伸的病人卧床休息保持足背伸900中立位,在足部放置一个软枕,避免足跟悬空。3)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抗足下垂的辅助用具。4)指导、督促牵引、

5、下肢石膏固定患者主动踝泵运动,每日4次,每次5-10分钟。5)指导截瘫、腓总神经损伤、足部不能背伸的病人被动做从足踝关节到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每日4次,每次15-20分钟。6)及时准确的记录护理过程3、护理评价能有效预防或减轻足下垂的出现。三、正确摆放骨科病人肢体体位护理指引概述:骨科病人的体位摆放是否恰当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舒适、康复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1、护理目标1)骨科病人的体位摆放必须符合病人病情需要,利于骨病康复。2)病人感觉舒适,骨突处有合适衬垫,避免局部压疮发生。避免或减少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2、护理措施1)外固定病人肢体建议功能位摆放:肩关节保持外展4

6、5度,前屈30度,内旋15度,肘关节保持屈曲90度;腕关节保持20-30度;尺倾5-10度;髋关节保持前屈15-20度,外展10-20度,外旋5-10度;膝关节保持屈曲5-15度;踝关节保持背屈90度2)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或骨折未行外固定的病人摆放的体位建议取休息位:上肢-曲肩90度,屈肘90度,前臂旋前30度;下肢-曲髋屈膝15-20度。髋外展15度。目的是使韧带及肌肉处于放松状态。3)颈椎骨折:屈曲型颈部后仰过伸位,伸直型保持颈部中立位避免肩关节外展大于90度。4)胸腰椎骨折:保持躯干成一直线,避免屈髋大于90度。5)锁骨骨折:患者取卧位时,注意使用薄枕或不使用枕头,保持肩部的后伸外展,避

7、免骨折移位。患者取坐位或站位时,使用颈腕悬吊带固定,避免患侧负重。6)肱骨外科颈骨折:取平卧时,可适当抬高30-45度,利于肢体肿胀的消退。在患肢侧垫软枕,避免肢体前屈或后伸。7)肱骨干骨折:注意保持患肢的屈肘90度,前臂中立位。掌心贴腹放置。8)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骨折病人,患肢屈肘90度,颈腕吊带固定于胸前;针对屈曲型骨折病人,患肢屈肘40-60度,吊带悬吊于胸前。患者取卧位时,患者下垫软枕,注意保持患者的屈曲位置。9)肘部骨折:平卧位时,患肢垫软枕,使患肢略抬高,帮助静脉回流,利于肿胀消退。离床时,用吊带或三角带悬吊上肢于胸前。肱骨外髁骨折应保持屈肘90度,前臂旋后位(掌心向上);肱骨内

8、上髁骨折和髁间骨折等应保持屈肘90度,前臂中立位和旋前位(掌心向下)。尺骨鹰嘴和尺骨近端骨折可以固定在屈肘60-70度,前臂中立位;复杂的挠骨折小头骨折和挠骨小头移植可固定在屈肘120度,以稳定挠骨头。11)挠尺干骨折:在排除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前提下,卧位时应抬高患肢,可在患肢下垫软枕,或使用床边悬吊带,促进静脉回流,利于水肿消退。站立回坐位时,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旋转中立位,悬吊带或三角巾固定于胸前。12)挠骨远端骨折:患者卧位时抬高患肢,使用软枕垫高或吊带抬高上肢,利于静脉回流,促进肿胀的消退。站立回坐位时,使用吊带将上臂悬吊于胸前。3、效果评价1)病人肢体体位摆放符合病情需要,病人感觉舒

9、适。2)病人无因为体位摆放不当引起的压疮。3)能预防或减轻关节畸形、肌肉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四、下肢骨牵引病人护理指引概念骨牵引法用不锈钢针穿入骨骼,通过牵引钢针直接牵引到骨骼,下肢牵引的穿刺部位胫骨结节、骨股髁上、跟骨目标病人骨骼牵引有效、安全、减轻疼痛,能保持最佳功能位护理指引1、向病人解释牵引的目的及配合护理的注意事项2、保持有效牵引确保整个牵引系统完整,下肢牵引抬高床尾,以保持有效反牵引力确保正确有效牵引重量,避免秤砣接触地面几随意加减重量确保牵引绳结游离滑轮病人足板不能接触床尾保持牵引两边平衡保持持续牵引,不能随意中断3、牵引体位护理病人平卧或侧卧保持患肢与躯干成一直线,患肢保持

10、中立位严禁旋转4、牵引针眼护理观察针眼情况:有无红、肿、热、痛,渗液等异常情况推荐用生理盐水去除针眼分泌物和焦痂建议每天用碘伏消毒针眼伤口后用盐水脱碘后敷予无菌纱块保持牵引架清洁,建议每天用酒精纱抹试发现针眼异常分泌物报告医生,并送标本培养5、牵引专科观察患肢末梢皮温、颜色、感觉活动是否正常肢体动脉搏动情况、肿胀情况,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肢体与牵引排列是否成一直线病人主诉:疼痛、麻木、肿胀感观察有无足下垂等腓总神经受压的症状产生需报告医生异常情况:疼痛增加、针眼渗液渗血足下垂、严重肿胀等牵引皮肤护理每天检查针眼周围皮肤有无拉紧,检查皮肤有无受压、发红,檫损防止受压,每隔4小时协助转换体位一次,高危

11、人群每2小时翻身一次加强足跟皮肤护理,建议悬空足跟冬季,牵引患肢可用开口棉腿套保暖,避免感冒与腹泻避免压力局部包括: 腓骨外侧腓神经、足背、足跟、骶尾骨7、牵引病人功能锻炼鼓励病人深呼吸练习鼓励双手握床吊架做引体向上练习及抬臀练习鼓励做踝泵运动鼓励做双下肢骨四头肌舒缩锻炼观察并发症的症状及给予合适的有效指导五、皮肤牵引的护理指引概念:凡牵引力通过对皮肤的牵拉而使用力量最终到达患处,并使其复位,固定和休息的技术称皮肤牵引,由于皮肤本身所能够承受的力量有限,且胶布对皮肤有刺激和粘着不持久,所以临床适应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一)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骨折需要持续牵引疗法,但又不需要强力牵引或不适

12、于骨骼牵引,布牵引的病例,如小儿股骨干骨折、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等。2、禁忌证:2.1 皮肤对胶布有过敏史;2.2皮肤有损伤或炎症者;2.3肢体血循环障碍者;2.4骨折严重错位,需要重力牵引者。(三)牵引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用的牵引架及附属装置,宽胶布,绷带,扩张板,安息午酸酊,纱布或棉纸,牵引绳,以及作好患者皮肤准备。(四)牵引方法1、按肢体粗细、长短,将胶布剪成相应的宽度和长度。2、将扩张板粘于胶布中央偏内侧23CM,中央钻孔,穿入牵引绳,于板之内侧面打结。3、胶布两端撕成叉状,其长度为一侧胶布全长的1/31/2.4、骨突处放置纱布,患肢贴上胶布,外侧胶布较长,扩张板处于水平位置,距足底约两横指

13、。5、有绷带缠绕,将胶布平整地固定于肢体上。6、将肢体置于牵引架上。7、窝及跟腱处应衬棉垫,切勿悬空。8、牵引重量依年龄、病情而空,一般不超过5kg.(五) 注意事项及时注意牵引重量是否合适,有无皮炎发生,胶布和绷带是否脱落,患肢血运,足趾(指)活动情况等。六、石膏固定术护理指引护理目标 病人石膏固定合适安全,保持最佳的解剖位置护理措施1、向病人解释石膏固定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2、打石膏前评估病人患处情况3、视需要酌情剃毛或清洁皮肤,脱去不必要的覆盖物4、局部有伤口的,打石膏前给予合适伤口换药5、做好病人健康教育向病人解释石膏干前会产热指导病人石膏不要负重,不要按压石膏,以免石膏变形或断裂根

14、据病情抬高患肢至心脏水平或高于心脏水平根据病情指导手指/足趾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密切观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皮肤破损、局部感染、石膏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肉萎缩)向病人提供健康小册子6、按需要或常规观察患者皮肤和神经血管情况石膏松紧是否适宜,是否保持完整患肢功能状态病人舒适度7、观察有无并发症症状和体征,给予合适有效的指导七、外固定架护理指引(一)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外固定支架是骨科常用的骨折固定技术,护士应积极宣传外固定支架的优越性,消除病人恐惧心理。2、备齐各项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片等。3、手术野皮肤准备骨折部位上、下超过两个关节,并以上,下运侧延

15、伸1020CM为备皮范围。4、手术前做血型测定,必要时备血,按医嘱完成常元曲药物的皮肤敏感试验,全身清洁,手术前禁食12小时。5、过床时妥善固定患肢,防止加重损伤。6、按医嘱给术前用药。(二)术后护理1、按臂从或硬膜外麻醉常规护理。2、卧位:上肢骨折术后,用薄沈垫高患肢30度。下肢骨折术后将薄薄枕垫于腘窝及小腿处,使膝关节屈曲2030度,以促进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合并血管损伤或骨盘膜高压征患肢下宜垫高,以免加重肌肉缺血、肿胀、坏死。3、预防钉孔感染:(1)钉孔处每日用75%乙醉点滴2次,直至拔除。(2)术后两周内每天以安尔碘和0.9%)、生理盐水清洗钉孔后无菌下敷料包扎12次,如局部渗出、结闸,形成一个保护屈,可不必去除。术后两周后,如钉孔处干洁,无感染症状以暴露为主。4、功能锻炼:(1)肌肉锻炼:术后当日即可做肌肉的静力收缩或舒张,每日23次,每次1530分钟。(2)关节锻炼:上肢骨折以肩关节和肘关节为重点。肩关节以外展、上举、旋转为主,肘关节以屈、伸、旋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