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防火设计.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545615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防火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课 时2序 号23授课班级日 期教学方式讲授课 题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任课教师教学主要内容、目的、要求、重点与难点、复习、提问、小结、布置作业等复习与提问教学主要内容教学主要目的教学主要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小结作业1、 1、 建筑立面的设计实例2、 2、 建筑立面的设计方法3、 3、 民用建筑的安全等级第五节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5.1 建筑失火与火灾发展1、失火原因与燃烧条件2、火灾的发展和蔓延5.2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5.3 民用建筑防火分区1、防火分区的重要意义2、防火分区的原则5.4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1、安全疏散的重要性2、安全疏散路线3、疏散楼梯4、安全出口及数目通过本次课

2、程的讲述,使学生知道建筑失火的原因及火灾的发展途径,对于不同建筑应如何确定其耐火等级,如何确定其防灾分区,以及安全疏散的有关内容。 1、 1、 了解建筑失火与火灾的发展2、 2、 掌握建筑物的耐火等级3、 3、 掌握民用建筑防火分区的原则4、 4、 掌握民用建筑安全疏散的路线、楼梯、出口及疏散宽度与距离的 确定。1、 1、 构件的耐火极限及燃烧性能的定义2、 2、 防火分区的设置原则3、 3、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构件的耐火极限、燃烧性能的概念对于任何一栋建筑而言,防火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带来的损失将是无法预料,而本节设计恰是针对防火有关知识的一些讲解,这些基本的防火设计原则及有关规定都是不可

3、少的内容,应重点掌握。P270 8、208.5 民用建筑防火设计 8.5.1建筑失火与火灾发展 1、失火原因与燃烧条件 建筑物失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如违反电气安装及使用安全规定、违反安全操作规定、吸烟、玩火、自然灾害等。 燃烧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 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同时存在,而且可燃物、助燃物要具备一定的数量或浓度,火源具有一定的能量,可燃物才会被点燃,火灾才会发生。 2、火灾的发展和蔓延 建筑火灾是指烧损建筑物及其收容物品的燃烧现象。建筑物一旦失火,其火势蔓延之快是十分惊人的。火从起火房间向外蔓延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由外

4、墙窗口向上层蔓延在现代建筑中,火通过外墙窗口喷出烟和火焰,沿窗间墙及上层窗口窜到上层室内,这样逐层向上蔓延,会使整个建筑物起火见图8.68(a)。若采用带形窗更易吸附喷出向上的火焰,蔓延更快。为了防止火势蔓延,要求上、下层窗口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些。要利用窗过梁、窗楣板或外部非燃烧体的雨蓬、阳台等设施,使烟火偏离上层窗口,阻止火势向上蔓(图8.68b)。 (2)火势的横向蔓延火势在横向主要是通过内墙门及隔墙进行蔓延。如户门为可燃的木质门,被火烧穿;铝合金防火卷帘因无水幕保护或水幕未洒水,导致卷帘被熔化;管道穿孔处未用非燃材料密封等处理不当导致火势蔓延;铁皮防火门在正常使用时是开着的,一旦发生火

5、灾,不能及时关闭;当采用木板隔墙时,火容易穿过木板缝隙窜到墙的另一面,木板极易燃烧;等等。(3)火势通过竖井等蔓延 在现代建筑物中,有大量的电梯、楼梯、垃圾井、设备管道井等竖井,这些竖井往往贯穿整个建筑,若未作周密完善的防火设计,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便会通过竖井蔓延到建筑物的任意一层。 (4)火势由通风管道蔓延8.5.2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划分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目的在于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不同提出不同的耐火等级要求,做到既有利于安全,又有利于节约基本建设投资。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按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划分为四级(表8.6)。建筑物所要求的耐火等级确定之后,其各种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

6、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表中相应耐火等级的规定。对于各类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查阅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现就构件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作如下说明: 构件的耐火极限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构件在标准耐火实验在中,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止,这段抵抗火作用的时间,一般以小时计。 构件的燃烧性能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即非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非燃烧体是指用非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如天然石材、人工石材、金属材料等。难燃烧体是指用不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构件,或者用燃烧材料做成,但用非燃烧材料作为保护层的构件,例如沥青混凝土构件、木板条抹灰的构件均属于难燃烧体。燃烧体是

7、指用容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构件,如木材等。根据各级耐火等级中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特点,可大致判定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砖石结构建筑可基本定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砖木结构建筑可基本定为三级耐火等级;以木柱、木屋架承重及以砖石等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为墙的建筑可定为四级耐火等级。 8.5.2 民用建筑防火分区 1、防火分区的重要意义 设计民用建筑必须遵循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在设计时根据使用性质,选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设置防火分隔物,分清防火分区,保证合理的防火间距,设有安全通道及疏散通口,保证人员及财产的安全,防止或减少火灾的危害。 随着国家建设

8、事业的发展,现代建筑其规模趋向大型化、多功能化发展,如北京饭店新楼标准层面积达2800m2。有的单层纺织厂房,占地面积4万多m2,有的工业厂房9层高达54m等等。这样大的范围内,若不按面积,按楼层控制火灾,一旦某处起火成灾,造成的危害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要在建筑物内设置防火分区。 2、防火分区的原则 (1)建筑物面积过大,室内容纳人数和可燃物的数量也相应增大,火灾时燃烧面积大,燃烧时间长,辐射热强烈,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严重,火势难控制,对消防扑救人员、物资疏散都很不利。为了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对建筑防火分区的面积,按照建筑物耐火等级的不同,给予相应限制,即耐火等级高的防火分区面积要适当大些,耐火

9、等级低的防火分区面积就要小些。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民用建筑,耐火性能较高,除了未加防火保护的钢结构以外,导致建筑物倒塌的可能性较小,一般能较好地限制火势蔓延,有利于安全疏散和扑救火灾,所以,规定防火分区面积为2500m2。三级建筑物的屋顶是可以燃烧的,能够导致火灾蔓延扩大,故防火分区面积应比一、二级要小,一般不超过1200m2。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构件大多数是易燃或可燃的,所以防火分区面积不宜超过600 m2。同理,除了限制防火分区面积外,对建筑物的层数和长度也提出了限制,详见表8.7。 (2)建筑物内如有上下层相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其建筑面积的允

10、许值取决于建筑的耐火等级及使用功能。 (3)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成面积不超过500m2的防火分区。 8.5.4 民用建筑的安全疏散 1、安全疏散的重要性 民用建筑中设置安全疏散设施的目的,在于发生火灾时,使人员能迅速而有序地通过安全地带疏散出去。特别是影剧院、体育馆、大型会堂、歌舞厅等大量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中,疏散问题更为重要。 2、安全疏散路线 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路线应尽量短捷、连续、畅通而无障碍地通向最安全出口,应避免下图8.69(a)(b)中所示现象。安全疏散路线一般可分为三种:(1)室内 室外(2)室内 走道 室外(3)室内 走道 楼梯(楼梯间) 室外 3、疏散楼

11、梯每一幢公共建筑均应设两个楼梯。对于使用人数少或除幼儿园、托儿所、医院以外二、三层建筑符合表8.8的要求时,也可以只设一个疏散楼梯。 (1)开敞式楼梯间对标准不高、层数不多或公共建筑门厅的室楼梯常采用开敞形式,见图8.70(a);在建筑端部的外墙上常采用设置简易的、全部开敞的室外楼梯,见图8.70(b)。该类楼梯不受烟火的威胁,后者可供人员疏散使用,也能供消防人员使用。此外,侵入楼梯处的烟气能迅速被风吹走,也不受风向的影响。因此,它的防烟效果和经济性都较好,结合我国国情应尽量采用,当造型处理得当时,还可以为建筑立面增添风采。 (2)封闭式楼梯间 按照防火规范的要求,医院、疗养院、病房楼、影剧院

12、、体育馆以及超过五层的其他公共建筑,楼梯间均应为封闭式。 1)不带封闭前室的封闭楼梯间。当建筑标准不高且层数不多时宜采用,设置防火墙、防火门与走道分开,并保证楼梯间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 2)带前室的封闭楼梯间。高度超过32m的高层建筑,疏散楼梯应采用能防烟火侵袭的封闭形式。这种形式常设有排烟前室,此时前室就起增强楼梯间的排烟能力和缓冲人流的作用。封闭前室也可以用阳台廊代替(见图8.71)。 4、安全出口及数目对于层数较低(三层及三层以下),建筑面积较小,使用人数较少且具有独立疏散能力的建筑符合下列要求时也可以只设一个出口: (1)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

13、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内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接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m。 (2)二至三层的建筑(幼儿园、托儿所除外)符合要求时也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3)单层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除外)如面积不超过20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4)设有两个以上疏散楼梯的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公共建筑,如顶部局部升高时,其高出部分的层数不超过两层,每层面积不超过200 m2,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楼梯。但应另设一个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 (5)九层及九层以下,每层不超过6户,建筑面积

14、不超过400 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6)超过六层的组合式单元住宅和宿舍,各单元楼梯间均应通向平屋顶,如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通至屋顶。 (7)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面积不超过50 m2,且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设一个。 5、疏散宽度及距离 (1)民用建筑底层疏散外门、疏散楼梯和走道的宽度指标。 1)每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按表8.9计算,当每层人数不等时,其总宽度可分层计算,下层楼梯的总宽度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2) 疏散楼梯和走道的宽度应为净宽。 3) 当使用人数少于50人时,楼梯、走道和门的最小宽度可适当减小。但门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800mm。 4)每层疏散门和走道的总宽度应按表8.9规定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