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缝纫基础1 (2).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540874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缝纫基础1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服装缝纫基础1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服装缝纫基础1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服装缝纫基础1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服装缝纫基础1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缝纫基础1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缝纫基础1 (2).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机缝常用缝型及其在服装上的运用 机缝缝型的种类繁多,可根据服装的不同款式、部位和工艺要求进行选用。(1)平缝 平缝是把两层衣片正面向叠,沿着所留缝头进行缝合,一般缝头宽为cm左右,用于衣片的拼接,见图1-30。 (2)分缝分缝是两层衣片平缝后,毛缝向两边分开,一般用于衣片的拼接部位,见图1-31。(3)分缉缝分缉缝是两层衣片平缝后分缝,在衣片正面两边各压缉一道明线,一般用于衣片拼接部位的装饰和加固,见图1-32 (4)坐倒缝坐倒缝是两层衣片平缝后,毛缝单边坐倒,一般用于夹里的拼接部位,见图1-33。 (5)坐缉缝坐缉缝是两层衣片平缝后,毛缝单边坐倒,正面压缉一道明线。也有为减少拼接厚度,平

2、缝时放大小缝,即下层衣片缝头多放出0.4或0.6cm,平缝后毛缝朝小缝方向坐倒,正面压缉一道明线,使小缝包在大缝内,一般用于衣片拼接部位的装饰和加固,见图1-34。(6)分坐缉缝两层衣片平缝后,一层毛缝坐倒,缝口分开,在坐缝上离开原平缝线迹0.10.2cm压缉一道线。用于增加牢度,如裤子后裆等,见图1-35。(7)搭缝搭缝是两层衣片缝头相搭1cm,居中缝一道线,使缝子平薄,不起梗,用于衬布的拼接,需拼接又不显露在外面的部位,见图1-36。 (8)对拼缝对拼缝是两层衣片平接,用Z型线迹来回缝缉,此缝比搭缝更平薄,适用于衬布的拼接,见图1-37。(9)压缉缝压缉缝是把上层衣片缝口折光,盖住下层衣片

3、缝头或对准下层衣片应缝的位置,正面压缉一道明线,一般用以装袖衩、袖头、领头、裤腰和贴袋等,见图1-38。(10)贴边缝(窄贴边也称卷边缝)贴边缝是把衣片反面朝上,把缝头折光后在折转一定要求的宽度,沿贴边的边缘缉0.1cm清止口,注意上下层松紧一致,防止起涟,见图1-39。(11)闷缝(也称包边缝)闷缝是把面料两边折光,折烫成双层,下层略宽于上层,把衣片夹在中间,沿上层边缘缉0.1cm清止口,把上、中、下三层一起缝牢。用于装袖衩、装裤腰等,见图1-40。(12)别落缝与漏落缝别落缝与漏落缝是明线缉在坐倒缝旁或分缝中,用于装裤腰、固定嵌线等,件图1-41。(13)来去缝来去缝是把两层衣片反面相叠,

4、平缝0.3cm缝头后把毛丝修齐,翻转后,正面相叠合缉0.5或0.6cm,把第一道毛缝包在里面。用于薄料衬衫、衬裤等,见图1-42。(14)明包缝(也称外包缝)方法一: 明包明缉双线。两层衣片反面相叠,下层衣片缝头放出0.8cm包转,为使包缝平薄,包转缝头缉住0.1cm,再把包缝向上层衣片正面坐倒缉0.1cm清止口,注意反面缝道要分足无虚缝。用于男两用衫、茄克衫等,图1-43。方法二: 先将两层衣片反面相叠,下层留出较宽缝份,缝份宽度根据包缝止口宽度而定。平缝后将下层衣片拉出放平,缝份边缘扣光后盖在上层衣片上缝缉。此方法使包缝平薄,适用于缝制厚布料,见图1-44。(15)暗包缝(也称内包缝)方法

5、一: 暗包明缉单线。两层衣片正面相叠,下层衣片缝头放出0.6cm包转,为使包缝平薄,包转缝头缉住0.1cm,再把包缝向上层衣片反面坐倒,注意正面缝道要分足、无虚缝,在靠包缝一边正面缉0.4cm单止口。用于茄克衫、平脚裤等,见图1-45。方法二:将两层衣片正面相叠,其余步骤同明包缝方法二。(16)止口缝止口缝是先将两层衣片正面相叠平缝,然后将衣片折转为反面相对,止口不倒吐。在正面缉上明线又称压止口。明先有单、双、狭、阔之分,既能增加缝头的牢度,又能起装饰作用。厚料止口内缝份需修剪以减少厚度,止口缝多用于服装的边沿,如门里襟止口、袋盖、袋口及领圈、领头等部位,见图1-46。(17)条饰缝条饰缝是将

6、两层衣片反面相叠平缝后缝头分开,用一条两边扣光的布条盖没分缝缝份,然后沿两边压缉止口以固定布条。这种方法可使缝合后的衣片正反面均不见毛缝。如布条用镶料则具装饰作用,如上衣的开刀分割部位,裤子的外侧缝等,见图1-47。(18)云纹花云纹花主要用于棉袄、羽绒服装、衬绒服装的装饰,以及对填充材料的固定。这类服装通过缉线以后,缝过线迹的部位凹进,其余部位向外凸出,形成凹凸的立体线迹花纹,既有装饰性,又能固定了腈纶棉、羽绒、驼绒、绒布等御寒填充材料。最初的缉线利用各种形状的弧线形成云纹状,故称之为云纹花。现在随着工艺的发展,可以随意设计缉成各种文字、花卉图案、各类几何图形。缉云纹花要求一缉到底,不能回针

7、或重复叠针,因此缝纫前复杂的花纹要事先将针迹走向构思好,画在纸上,将纸附在衣料上再缉线,缉线后撕去纸样即可。如果是有规则的几何图形,要计算后在衣料上画上粉线标记后再缉。为使缉缝线迹更明显,装饰效果更强,可采用与衣料颜色反差大也较粗的缝线,见图1-48(1)(2)。六、机缝特殊缝型及在服装上的运用滚、嵌、镶、荡是服装的传统工艺,常用于睡衣裤、旗袍、童装等服装。滚、嵌、镶、荡用料一般都取斜丝绺,以45斜为最佳,取料、拼接方式,见图1-49。当被装饰的边为直线型时,为省料考虑也可采用横料、直料。取料的宽窄、长短均根据工艺需求而定。滚、嵌的用料可用本色本料、本色异料或异色料等,镶、荡一般都用异色料。下

8、面介绍一些最基本的滚、嵌、镶、荡机缝方法。(一)滚滚就是通常所说的滚边。滚既是处理衣片边缘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装饰工艺。 1、按所用材料及颜色分类(1)本色本料滚。用本身面料做滚条滚边的称为本色本料滚。(2)本色他料滚。用于面料颜色相同的其他材料做滚条滚边的,称为本色他料滚。(3)镶色滚。用与面料颜色不同的相同材料或其他材料做滚条滚边的,称为镶色滚。2、按宽狭及形状分类(1)细香滚。是最狭的一种滚边,宽在0.2cm左右,滚好后滚边呈圆型,像一根细香所以称为细香滚。(2)狭滚。滚边的宽在0.3cm以上,1cm以下的,通常都称为窄滚。(3)宽滚。滚边的宽在1cm以上的通常都称为宽滚 3、按缉缝层数

9、分类(1) 二层滚。既普通滚法,滚条缉上面料时,面料与滚条均不扣转毛缝,只缉牢面料及滚条各一层,共二层,所以称为二层滚,见图1-50。(2)三层滚。为了防止面料散丝,先把面料扣转毛缝后在缉上滚条,缉牢面料及滚一层,共三层,所以称为三层滚。三层滚常用于细香滚及容易散丝的面料,见图1-51。 (3)四层滚。为了防止面料与滚条散丝,以及使滚边外观更厚时饱满,把面料和滚条都扣转毛缝后再缉合,缉面料及滚条各二层,共四层,所以称为四层滚。四层滚常用于细香滚及容易散丝的面料和薄滚条料,见图1-52。4、按工艺分类(图示以二层滚为例)(1)明线滚:方法一:把滚条正面与衣片反面相叠,按滚边的宽度缝合,再翻转滚条

10、,扣光滚条的另一边毛缝,将滚条包紧衣片边缘,盖住第一道缉线并沿滚条边缘缉0.1cm止口,见图1-53。方法二:把滚条正面与衣片正面相叠,按滚边的宽度缝合,滚条翻转,包紧衣片边缘,在衣片正面滚边上缉0.1cm清止口,也可在滚边外口再缉0.1cm,形成双止口。常用于大衣的底边滚边,见图1-54。方法三:用专用滚边压脚,使滚条直接夹缉到衣片上,见图1-55。(2)暗线滚方法一:把滚条正面与衣片正面相叠后缝合,滚条翻转,包紧衣片边缘,滚条扣光毛缝后用手工繑牢在衣身上,正面不能有针迹,见图1-56。方法二:滚条反面缝份扣光,扣光后要盖过第一道缉线0.15cm,在正面沿滚边缉别落缝,将反面滚条缉牢,见图1

11、-57。 方法三:高档服装挂面、底边的毛口滚边和有夹里部位的滚边,反面滚条毛缝可以不扣光,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可以用缉别落缝、拱针、寨针等方法固定滚条,见图1-58。 现在常采用将滚条对折形成一边光边后滚边,使滚边的处理更为方便,见图1-59。(二)嵌嵌就是通常所说的嵌线,嵌是一种装饰工艺。1、按所用材料及颜色分类(1)本色本料嵌。用本身面料做嵌线的,称为本色本料嵌。(2)本色他料嵌。用与面料颜色相同材料或其他材料做嵌线的,称为本色他料嵌。(3)镶色嵌用与面料颜色不同的相同材料或其他材料做嵌线的,称为镶色嵌。2、按形状分类(1)扁嵌。嵌线内不衬线、绳,嵌线呈扁型,称为扁嵌。(2)圆嵌。嵌线内衬线、

12、绳,嵌线呈圆型,称为圆嵌。3、按缝装的部位分类(1)外嵌。 装在止口外面的嵌线称外嵌。通常装在领头、门襟、袖口等止口外。方法是把嵌条朝里对折,与外层衣片外口正面相叠,按嵌线要求的宽度先缉上外层衣片固定,再与里层衣片正面相叠,紧沿第一道缉线里口缉线,将里外层衣片都翻到正面,外嵌就完成了,见图1-60。(2)里嵌。 装在滚边、镶边、荡条等里口或衣片分割缝中的嵌线。图1-60外嵌中的二层衣片是分割的外层衣片,所装嵌线就形成里嵌,见图1-61。滚边里口的嵌线,见图1-62。(三)镶镶就是通常所指的镶边及镶条。镶主要用于不同颜色的镶拼装饰,适用于衣身、领、袖、袋中间或边缘部位的装饰。镶边一般是比较宽的,

13、大都在2cm以上,因为太窄不易做。镶边正面可以根据需要缉明线。 1.拼镶 衣片边缘镶边,见图1-63。2.嵌镶 衣片中间镶边,见图1-64 3.夹镶 夹在衣片缝份上的镶边,见图1-65。(四)荡荡就是指荡条。荡是用装饰条悬荡于衣片中间的一种工艺。适用于衣身、领、袖、袋中间部位的装饰。荡条可宽可窄,并且可以一、二条或三、四条平行荡。荡的做法有单层荡、双层荡,荡条外观可以根据需要形成无明线、一边明线、两边明线等不同形式,需要形成的明线少,只需要在明缉部位改用手缝暗乔即可。荡条也可用织带、花边、扁型或圆型的丝带来做。1、单层荡方法一: 将荡条两边缝份折转,烫成所需宽度。可以借助硬纸条熨烫,考虑到硬纸

14、条有厚度,所以宽度应配小0.1cm或0.2cm,见图1-66(1)。将荡条压缉到所设计的部位,两边均为0.1cm止口.见图1-66(2)。方法二: 将荡条一边缝份折转烫倒。余下的宽度为荡条净宽加一缝份,荡条毛缝一边先缉上衣片,见图1-67(1),再将荡条翻转到正面,压缉另一边止口0.1cm,见图1-67(2)。2、双层荡 将荡条向里对折,荡条双层毛缝一边先缉上衣片,见图1-68(1),再将荡条翻转压缉对折一边的止口0.1cm,见图1-68(2)。3、辫子荡 用斜料暗缉线后翻出成荡条,或用织带、丝带、花边作荡条荡在大身上称辫子荡。辫子荡可分为固定荡、活络荡两种。固定荡是将荡条直接缉在衣片上,可以

15、缉成各种形状。窄的荡条只需居中缉线固定,见图1-69;或阔荡是通过荡条的艺术编织对衣片起装饰作用,见图1-70。 第七节 男西裤制作工艺(五)开后袋 后袋式样有单嵌线、双嵌线、一字嵌线、装袋盖与装扣袢等,但开后袋的工艺要求基本相同。下面以精做双嵌线为例,学习开后袋的工艺方法 1. 确定袋位与粘衬 在后裤片正面,袋口线向上、向下各 0.8 cm画线,反面的相应位置粘衬。若开一只后袋,只需要在右后裤片确定,见图 2 22。 2. 固定袋布与装袋垫布 (1) 固定袋布。在后裤片反面,把袋布伸到腰口,袋布两端进出距离一致,用大头针或长针距缉线固定。注意:袋布斜势与裤片腰口起翘斜势相符,见图 2 23。 (2) 装袋垫布。在下袋布处装袋垫布。袋垫布的位置是袋布向上折转至腰口,并齐袋口向上1cm画线一道,放袋垫布,在袋垫布下口缉线固定,见图 2 23。 3. 缉袋嵌线 (1) 上下嵌线粘衬。黏合衬沿嵌线一边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