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测试题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540376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综合测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中综合测试题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 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 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B )A .都出现了盛世B .都创立了有利于统一的制度和措施C.都开凿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D .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2. 观察“举子看榜”图,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B )A .汉代 B .隋代 C.唐代 D.宋代3. 有人曾作诗称赞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 ,赚得英雄尽白 头。”诗中的“长策”是指(A )A .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B .医治战争创伤,实行休养生息C.善用小恩小惠,骗取百姓服务到白头D

2、 .处理好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使其首领乐为己用4.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的盛世局面。例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这 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前提条件是(A )A .国家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B .统治者的励精图治C.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D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5. 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布达拉宫。 这个少 数民族是(D )A .突厥 B .匈奴 C.南诏 D.吐蕃6. 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图中诗篇的作者 生活于同一朝代的是(A )A .杜甫 白居易A4狗

3、X头头B .屈原 苏轼C .颜真卿李清照D .吴道子辛弃疾7. 七年级(1)班负责学校本月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了如下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不恰当的 ( D )A .朝鲜音乐在民间广泛流传B .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C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 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8“渔阳颦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D )A .黄巾起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安史之乱9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 ,使得中国人丧 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 ,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 ,

4、以至其在与辽、西 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B )A .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10袁腾飞曾在百家讲坛中讲“塞北三朝” ,指的是与两宋 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 ( D )A .辽、西夏、清 B.大理、金、元 C.金、西夏、元 D.辽、 西夏、金11澶渊之盟后 ,宋辽边境“生育蕃息 ,牛羊被野 (遍地 ),戴白 之人,不识干戈 (战争)”。这说明 ( D )A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12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

5、中搜集的一组图片 ,由此可 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D )济斷刘家功夫针铺商标淸明上河图A .魏晋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B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C.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的繁荣D.两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13. “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 孙三代塵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这是马克思对下 列哪一人物的评价(C )A .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14. 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其目的是(C )A .发展农业生产B .加强民族交融C.有效统治全国 D .实现国家的统一15. 2016年12月20日,蒙古国外长蒙赫奥尔吉勒在接受采访

6、时表示,蒙古正在为蒙中关系重回正轨,恢复有关对话作出积极努力。 蒙古坚定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一贯认为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开始于(C )A .唐朝 B .宋朝 C.元朝 D.明朝16. 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 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 家。”下列名词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 的是(D )A .交子 B .瓦子 C.夜市 D.岁币17在宋代的文学史上 ,有两位来自济南的著名词人 ,人们称他 们是“济南二安”。他们都生活在两宋之交 ,一位是女词人 ,所作的 词风格婉约 ,“凄凄惨惨

7、戚戚”;另一位是男词人 , 所作的词风格豪 放 ,“醉里挑灯看剑”。他们是 ( B )A .苏轼、李清照 B.李清照、辛弃疾 C.李清照、关汉卿 D.苏 轼、柳永18.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 ,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 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 B )A.苏轼 B.关汉卿 C.汤显祖 D.辛弃疾19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 960 年宋代 兴起 ,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 ,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这里的“物 质文化”的展开主要有 ( A )纸币的流通 火器的使用 指南针的普遍使用 雕版 印刷术的发明A B C D 20学习宋元历史后 ,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

8、讲。你认为 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D )A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二、非选择题 (共 4小题,21题 14分,22题13分,23题12分, 24题11分,共 50分)21中国古代史上 ,秦朝、隋朝既有举世瞩目的成就 ,也有扼腕痛惜的结局 ,历史让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不 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 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历史学家翦伯赞材料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 , 共禹论功不较多。

9、皮日休汴河怀古材料三 秦朝时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十分沉重。 国家征收的 赋税占农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 ,制定了严酷的刑法。隋炀帝继位后 ,但因连年大兴土木 ,多次发动对外战争 ,不 惜民力,酷虐残暴 ,终于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 ,指出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原因。(2 分)结合所学知识 ,请从文化方面列出秦始皇是“杰出人物”的成 就。(2分)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统一文 字。(2) 材料二中 ,诗人肯定了隋炀帝的功绩。请从经济方面举一例说明诗人的观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4分)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加强了

10、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 流;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3)依据材料三,请概括出秦朝、隋朝二世而亡的相同原因。(2分)统治残暴或实行暴政。(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秦、隋兴亡的认识。(4分) 统治者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国家统一,实行制度创新,发展经济和文化;爱惜民力,轻徭薄赋,施行仁政。(言之有理即给分,两个 层面各2分,共4分)22. 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历史上开展了主题为“我与历史名人”的 探究活动,请你共同参与。(1)以下是黎明同学收集的三幅图片,请你完成下面所缺内容。(5豐榆道建”若无養殿执舟半,皮日休:c汗河怀古A.汴河怀古U 大唐曲礙记G某塑像图A :是反映隋朝(朝

11、代)修建的运河,隋炀帝(人物)为连接南北 交通,巩固统治而开凿的。图B:是根据唐朝高僧玄奘口述而整理,是研究唐朝时西域和南 亚历史的参考书。图C:是岳飞的塑像,他是南宋(朝代)著名抗金将领。刘阳同学整理了两则材料,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 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材料一反映唐太宗重视人才,为选拔官员,他完善了什么制 度? (2分)科举制度材料二 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 口明显增加,从而进入鼎盛时期。材料二的“他”是谁? “鼎盛时期”又指什么?(4分)唐玄宗、开元盛世。许杰同学搜集了一份报道,如

12、下:杜甫很忙,正在QQ空间写诗。请你谈谈对恶搞杰出历史人物的看法。(2分)如:包容有尺度,娱乐有底线,世界文化名人值得世界的尊重和礼遇。(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 (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 470 68519.8%9 985 78580.2%唐朝3 920 41543.2%5 148 52956.8%北宋11 224 76062.9%6 624 29637.1%材料二 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4分)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

13、,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 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2分)经济重心南移 (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3)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分)南方的战乱较少 ,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 ,加 上自然条件的便利 ,南方农业生产发展逐渐超过北方。(4)你认为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启 示?(2 分)政局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 度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及时引进、 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于经 济建设中 ,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 保护生态平衡走可持续 发展的正确道路等

14、。 (符合题意即可 )24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中华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 进贡 ,定期朝见周天子。 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 出发 ,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二 柳子厚谓秦有叛民 ,而无叛吏;汉有叛国 ,而无叛郡; 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 ,既无世袭 ,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 民,而又不假之以兵 ,其势固无从叛。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三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 ,分行省以治外 ,其官名品

15、秩略同 ,所以达远迩、均劳逸 , 参错出入 ,而天下事如指掌矣。虞集道园学古录(1)依据材料一 ,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 分) 特点:等级森严 (层层分封 ),诸侯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2)材料二称赞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2 分 )依据材料二分析这一制度是如何克服分封制弊端的? (3 分) 制度:郡县制。克服弊端:地方官员不得世袭;不占有土地、人 民;不掌握军权。 (任写一点得 1 分)(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是什么?(2分)创举:开创省制 (设立行省 )。(4)综合上述材料 ,概括历代王朝加强地方制度建设的核心目的。(2分)目的:维护统治。 (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