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晚秋教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353899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晚秋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安晚秋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安晚秋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安晚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晚秋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安晚秋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登高诗的常用手法:以景写情和用典抒怀;2、 熟悉登高诗的情感主旨,并感知如何用意象赏析法和典故分析法去把握诗人的情感;3、 养成勤积累、多联想的学诗习惯,形成执著追求理想、坦然面对得失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登高诗的常用手法:以景写情和用典抒怀。教学难点:熟悉登高诗的情感主旨,并感知如何用意象赏析法和典故分析法去把握诗人情感。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导语设计: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文学,比如先秦的散文、两汉的赋,提到诗歌,当属大唐,诗坛群星璀璨,诗作异彩纷呈,相信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自己耳熟能

2、详的诗歌,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去复习几首诗歌的,请4位同学来背背看并谈谈诗中蕴含的情感。温习旧知:(PPT)1、生:登高一首登高,写出了杜甫心中的不得见用之愁、人生苦短之悲、忧国忧民之心、孤独寂寞之怅(PPT),下面让我们梦回盛唐去品味孟浩然的伤心苦楚。2、生:与诸子登岘山登上岘山,孟夫子流露了内心深处的吊古伤今之叹、不得见用之愁。(PPT)3、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客居异乡的王维在九九重阳佳节登上高处,内心孤独,流露了亲友之思。(PPT)4、 生: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远在柳州的柳宗元写尽了内心的贬谪异乡之苦,亲友故土之思。(PPT)纵观以上诗歌,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内容上都属于登高诗,诗人之所

3、以登高,在内心基本都有难言的苦楚,我们可以说他们都是古之伤心人,构成了登高诗特有的几大主题,为了排遣内心的痛楚,他们或登高远眺,以景写情,或登高怀远,用典抒怀,也形成了登高诗特有的表达特色。研习新知:今天让我们再在登高诗的世界里徜徉,走近晚唐诗人赵嘏,来品读他的长安晚秋。(PPT)1、 知人论世(PPT)他两入长安,两次失意,有志仕途,却官至县尉。(古之伤心人,人称赵倚楼)2、 整体感知(PPT)自由诵读全诗一遍,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判断这首登高诗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法?3、 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请一生朗读诗歌一遍,其他同学找出诗中围绕“长安晚秋”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具体特征?(PPT)齐

4、读写景的诗句并思考:这些景物描写给你的整体感觉如何?(PPT)(用诗中的一词概括)该词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长安是盛世大唐的繁华都城,为何在作者的眼里如此凄凉?(PPT)(抓住典型意象,分小组讨论)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雁阵“鸿雁传书”、“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笛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羌管悠悠霜满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靖节) 手法:移情于物 炼字静:闲雅静穆、君子之风、归隐三径之心渚莲落花(以花喻人、红颜易老、好景无常)手法:移情

5、于物 炼字愁:好景无常、人生苦短的隐忧明确:景中饱含了作者人生失意的情思黯然神伤的乡思、仕途坎坷的归愿、好景无常的感慨所以准确鉴赏一首登高诗,必须要找准意象、调动旧知、体悟情感,我们把这种读诗方法称之为意象赏读法(板书)赵嘏选取了丰富的意象来展现他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本诗是从哪些角度去描写这些意象的?(参照山居秋暝来分析)边默读诗歌边思考(PPT)4、 从典故入手鉴赏诗歌 作为一首典型的登高诗,本诗除了以景写情,还通过用典来抒怀,结合注释看尾联,思考作者用了哪些典故?抒写了作者内心什么样的情怀?(分析典故题:何时何人何时,寻找古人古事与今人今事的契合点)(PPT)所以要准确鉴赏一首诗,还必须要找

6、出典故、寻找共鸣、体悟情感,我们把这种读诗方法称之为典故品读法(板书)5、 概括诗人形象可见一生致力于仕途的赵嘏的确有着自己的伤心事,考纲要求我们能鉴赏诗歌的手法、语言,还要能鉴赏诗歌的形象,通过本诗的学习,请一生读全诗,其他同学思考:本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提示:注意答题规范PPT)赵嘏有思乡之情、归隐之心,最后却病死仕途,为何不曾归去,你如何看待这一形象?人生寄语:人生没有坦途,理想就如星辰,也许我们永远无法触摸,但是理想会像大海上的灯塔一样,指引者我们走在正确的航向上,我们应像诗人一样执着于心中的理想信念,但是坦然面对得失,适时给心灵一个出口,继续追梦!(PPT)学以致用:阅读学

7、案最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运用意象赏读法和典故品读法理解诗歌、体会情感,并完成后面习题。高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解析】(1)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抓住关键词“吴宫、晋代”,可知写的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时的情况。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抓住关键词“山、青天、水、白鹭洲”可知写的是南京的自然景色。前一句是昔,后一句是今,目的显而易见,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2)结合作者经历及诗歌内容,可以推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错因】诗歌大意未能读懂,专业术语未能很好的掌握和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