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536571 上传时间:2023-12-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3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名称、代码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代码: 0810二、专业简介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设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我校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同时拥有河南省电磁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激光与光电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本学科现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1人,留学回国人员16人。该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科研水平较高,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在通信信号处理、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嵌入式无线终端技

2、术、现代信号处理、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领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8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13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三、培养目标本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认真学习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热爱祖国,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自由创新精神,追求真理,具有献身科学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在所研究方向的范围内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硕士学位学术水平。四、修业年限

3、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申请学位最长时限为4年。即自研究生入学之日起到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其学位论文的时间为4年。研究生提前达到毕业要求的,按照郑州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暂行规定,经考核批准,可以提前毕业。五、专业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目前具有7个相对稳定的专业研究方向:1、通信信号处理本学科方向综合利用各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通信系统中的信号处理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信号检测与估计;干扰抑制;信道编码理论与方法。 2、宽带无线通信本学科方向结合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侧重于认知无线通信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SDMA/O

4、FDM无线通信技术研究;认知无线电无线资源分配研究;基于压缩感知的协作通信研究。3、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本学科方向结合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在信道估计与检测、无线资源管理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宽带无线移动信道多径衰落和频率选择性条件下以及快速时变信道环境下的高速通信问题;宽带码分多址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策略的研究;多业务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下行链路分组调度算法;多用户OFDMA系统随机服务模型及呼叫接纳控制策略。4、嵌入式无线终端技术本学科方向是以信息处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和仪器仪表的最新技术,对信息处理系统的理论和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5、:DSP和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研究;无线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用研究。5、现代信号处理本学科方向综合利用信号处理和控制理论的最新成果,在自适应滤波、检测与估计、网络与系统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Delta算子方法在信号处理与控制中的应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时变信道参数估计算法;OFDM系统最优阶次选择方法;均衡算法。6、多媒体技术本学科方向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的最新成果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媒体视频信息处理数据计算;大规模复杂数据信息挖掘及处理技术;多媒体信息挖掘与处理技术综合应用。7、数字图像处理本学科方向将在多媒体信号特征识别、图像处理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

6、括:一维和二维信号的处理、变换、特征提取;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情感识别;车辆交通标志以及工业和农林业图像信息的处理;公路收费的车辆识别及收费系统;医用图像处理;三维重建与图像压缩。六、课程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如下表所示: 课程类型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专业必修课公共必修课9951002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21995900104英语(硕士)7242公共基础课995300203矩阵分析引论5431专业基础课175540003应用随机过程4831175540103现代数字信号处理4831175540203信息论与编码(全英语)4831175540302现代通信理论48321

7、75540403DSP原理与应用4832学术活动995400201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听取学术会议报告1实践环节995400101实践能力训练1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175635802信号检测与估值3222175645602现代通信网3221175645702宽带无线通信3221175635502物联网技术3221175646002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及其应用3222175643502无线Ad Hoc网络3222175635602数字图像处理3221175646302嵌入式系统3221175635102电子设计自动化3222175646502信号时频分析与应用3222175645902数字图像分析与

8、理解3222175646602多媒体技术3222公共选修课995200101自然辩证法概论(必选)1811全校性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类的课程0七、攻读学位的学分要求攻读学位的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论文研究学分两部分,总学分不少于50学分。其中论文研究18学分(包括开题报告2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预答辩2学分、学位论文12学分);课程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其中必修课不低于24学分,选修课不低于8学分。培养计划由导师根据专业要求确定由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组成的学位课程7-8门,一经确定不得修改,学位课程考试成绩不低于75分获得相应学分,其他课程成绩不低于60分获得学分。八、学位论文硕士研

9、究生论文研究时间不少于1 年,学位论文答辩前要经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预答辩三个环节,各环节要求如下:1、开题报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时间由导师根据硕士生工作进度情况确定,应于入学后的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预期成果等。阅读与引用文献不少于30篇。开题报告的评议由学科负责人或导师负责召集,评审小组由5名学科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在听取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与否的决议。评审未通过者应在两个月后重新进行开题报告。2、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在入学的第二学年第四学期进行。硕士研究生要对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写成工作小结。中期考核应在一级学科范

10、围内进行,评审专家不少于5人,重点审查论文工作进展及有无创新之处。中期考核未通过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3、预答辩学位论文预答辩一般在正式答辩1个月之前进行;聘请本学科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成预答辩评审小组;预答辩程序与正式答辩一样,每位研究生的答辩过程不少于30分钟;评审小组应对学位论文进行认真审查,重点检查论文的创新性、工作量、有无学术不端行为等,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提出修改意见。预答辩评审小组将评议意见填入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预答辩意见书,并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后交研究生院培养办。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字数不少于3万字,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见解;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按照郑州大学研究生

11、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基本要求执行。研究生修满培养计划内所有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则准予毕业;经院系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学位。学位授予按照郑州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及学位管理相关文件执行。九、培养方式与方法本学科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同时重视发挥学术团队的作用。注重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互动教学方式。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并获得相应的学分。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进行培养。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考核程序,建立必

12、要的筛选制度,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附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应用随机过程课程名称应用随机过程英文名称StochasticProcessesandTheirApplications课程代码175540003所属院系信息工程学院学时48学分3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开课学期1授课方式以课堂讲解方式为主,辅以讨论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任课教师叶会英课程简介该课程是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着重讨论随机过程的基本研究方法,论述应用广泛的几种基本随机过程,并对其在通信和电子技术中的应用作了相应的介绍。本课程主要内容有:提出随机过程的两类基本分析方法:概率

13、分布函数分析法和矩函数分析法;采用第一类分析方法研究马尔可夫过程和马尔可夫链,对马尔可夫过程着重研究的是参数连续状态离散的马尔可夫过程,对泊松过程作了较详细的讨论,并引出了排队问题。采用第二类分析方法研究二阶矩过程、平稳过程,并着重讨论了随机分析;研究谱分析和线性系统;讨论正态过程和估值理论。教学大纲一、 教学目标与要求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能够: 1、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理解随机过程的定义,了解有限维分布函数簇;掌握均值函数,方差函数,自相关函数,自协方差函数;了解正态过程;掌握互协方差函数;了解两个随机过程的独立性和不相关。2、理解马尔可夫链无后效性,掌握齐次马尔可夫链。掌握多步转

14、移概率与多步转移概率矩阵。掌握C-K方程。了解马尔可夫链的有限维分布律,了解遍历性,掌握极限分布。3、了解Poisson 过程,非齐次Poisson 过程,复合Poisson过程。4、了解连续时间马氏链, 生灭过程,Kolmogorov微分方程,极限概率。5、理解二阶矩过程,随机分析,正态过程,随机微分方程。6、掌握平稳过程的定义。了解平稳相关,时间均值和时间相关函数。了解各态历经性和各态历经过程。二、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0章 概率论基础 (3)第1章 随机过程概念 (4)第2章 马尔可夫过程(I)-马尔可夫链 (9)第3章 马尔可夫过程(II)-状态离散参数连续的马尔可夫过程(10)第4章 二阶矩过程, 平稳过程和随机分析 (8)第5章 平稳随机过程的谱分析及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分析 (10) 第6章 高斯过程 (4)三、 实验及实践性环节(注:此项没有的不填)四、 教材(序号,编著者姓名,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出版日期)陆大金,随机过程及其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1986五、 主要参考书(序号,编著者姓名,教材名称,出版社,版次,出版日期)1.张卓奎、陈慧婵,随机过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申鼎煊,应用随机过程.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