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病房护理常规.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519429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介入病房护理常规.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病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住院原因和要求、医疗诊断、主要临床表现、经济情况、家属情况等。 2.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状态:焦虑和紧张,还是开朗和放松,护士应知道病人对自己病情的了解程度,是否要进行保护性护理病人,影响病人的心理因素等。 3.病人体检情况: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无水肿,胸、腹腔积液,穿刺部位皮肤情况等;术前心、肺、肝、肾功能,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是否完善。 4.既往史:病人过去健康状况、所患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 5.病人生活习惯:饮食、睡眠、排便、生活自理程度等。 6.女病人月经情况:

2、介人手术应避开月经期。 (二)护理诊断 1.焦虑、恐惧:表现为紧张、失眠、烦躁不安等。与病人对介入手术方法不了解,担心手术不成功、手术所致疼痛、以往手术不良经验以及恶性肿瘤的死亡威胁有关。 2.病人在床上排尿困难:表现为尿潴留,与病人害羞或排尿习惯改变有关。 3.高血压:与情绪紧张或环境改变有关。 (三)护理目标促使病人以最佳状态接受介入手术。 (四)护理措施 1.向病人介绍病区情况,使病人尽快适应周围环境;讲解介入手术的目的、意义、方法、优点、操作过程、术中配合、以往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思想顾虑,使病人愉快地接受介入放射学的诊断和治疗。 2.协助病人完成术前必要检查:常规检查有血、尿、便三大

3、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乙肝三系,摄X线胸片,作心电图等;特殊检查有B超、CT、MRI、ECT等影像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3.需绝对卧床的病人,应向病人说明术后卧床的意义,术前2天训练病人在床上排尿便。 4.高血压病人术前用药将舒张压控制在110mmHg以下。 5.作抗生素、碘过敏试验。 6.检查手术野的皮肤准备,按穿刺部位作好双侧腹股沟或腋部的毛发处理,督促清洗干净。注意检查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的情况,便于术后对照。 7.根据病情术前导尿或灌肠。 8.为使病人安静地接受检查治疗和减少迷走神经反应,必要时术前30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和地西泮。 9.术前准备药品、敷料和1kg重沙袋。

4、10.一般病人术前4小时禁食,以防术中呕吐。 (五)、护理评价 1.病人是否能接受各种术前检查。 2.病人是否能顺利完成各种术前准备。 3.病人是否能接受介入治疗。 4.病人和家属是否能减轻心理压力。 5.病人是否能得到充足的营养、睡眠和休息。 二、术后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穿刺部位和术侧肢体情况:穿刺点有无渗血、血肿、感染、皮肤破损;术侧肢体温度、感觉、颜色、动脉搏动。 2.身体各器官功能情况:生命体征有无异常、面色有无发绀、有无胃肠道反应、有无排尿异常、有无脊髓损伤症状、有无剧烈疼痛。 3.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 4.心理情况:有无焦虑、恐惧等异常情绪。 (二)护理诊断 1.发热:术后l

5、2日出现,一般在38.5左右,持续12周,与介人手术后造影剂反应、化疗栓塞治疗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有关;体温在38.540,持续23周不退,与继发感染有关。 2.疼痛:表现为腹痛、胸痛、-肢体痛及牵涉痛等,与化疗栓塞治疗后组织缺血、水肿、坏死和晚期肿瘤等因素有关。 3.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呃逆、食欲不振等,与大剂量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有关。 4.排尿困难:尿潴留,与病人不习惯床上排尿有关;尿少、血尿,与术中大量使用造影剂和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有关。 5.出血:表现为穿刺点渗血、血肿;呕血、黑便、皮下出血等。与术中组织损伤、手术应激反应、使用抗凝剂和病人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6.焦虑:与担心疗效

6、和术后不良反应有关。 (三)护理目标 1.维持各器官正常生理功能。 2.减轻疼痛,促进病人休息。 3.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4.加强营养,维持正常生理需要,促进正常排泄。 5.给予病人和家属心理支持。 (四)护理措施 1.血管性介入手术病人护理 (1)平车送回病房,注意穿刺点护理:股动脉穿刺点护理:拔管后加压止血510分钟,松手不出血后盖上58层纱布,十字交叉绷带包扎病人穿刺侧,髂关节应处于伸直位24小时(患肢制动),沙袋加压6小时,观察双侧足背动脉搏动,了解穿刺侧股浅动脉有无发生闭塞情况,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皮下血肿等情况发生,24小时后可以解除绷带和纱布,病人下床活动;股静脉穿刺点护理:

7、股静脉压力较低,拔管后可直接盖上58层纱布,加压包扎,1224小时即可;颈静脉穿刺点护理:颈静脉穿刺拔管后,直接盖上46层纱布,病人取半卧位,6小时后去掉纱布;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穿刺点术后护理:拔管后加压包扎24小时,病人不需卧床,但必须注意观察手指末梢循环情况,如末梢循环差则提示压迫过紧。 (2)注意穿刺点远侧肢体的血管搏动情况,与术前作对比。同时注意其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和运动功能等,如发现肢体冷、苍白、无脉搏或脉搏弱可能有血栓形成,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的出血与肿胀情况:有出血或血肿立即用消毒纱布压迫穿刺部位上方一指处的动脉,同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术后3天发

8、现穿刺部位有红肿,则可能是感染或迟发血肿,可用5的硫酸镁湿热敷,以减轻局部疼痛和血肿。 (4)记录病人24小时尿量,观察尿色:术后注意大量补液进行水化,鼓励病人多饮水,24小时尿量应在2000ml以上。若术后2小时仍未排尿,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尿潴留者行导尿术。 (5)术后24小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术后应注意观察有无脊髓损伤,发现异常者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6)胃肠道反应时给予对症处理:恶心、呕吐可给予2040mg灭吐灵肌内注射或用欧贝8mg静脉推注;轻度呃逆病人可给予地西泮或山莨菪碱肌内注射,顽固性呃逆用中医针灸治疗可逐渐缓解;给予饮食指导,术后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

9、 2.非血管性介入手术护理 (1)病人用平车或轮椅送回病房,根据病情卧床休息224小时。 (2)监测体命体征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等情况。 (3)保持各种引流通畅,做好引流管护理,及时记录引流情况,防止继发感染。 (4)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医师处理。 (5)促进正常排泄功能,及时为病人解除排泄异常情况。 3.疼痛和发热:术后组织炎性反应所致,体温一般在38.5以下,如继发感染体温可超过39。介入治疗术后疼痛一般为轻度、中度,可用非甾体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如双氯芬酸钠塞肛。 4.维持足够营养:给予病人合理膳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 5.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

10、以促进病人休息。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除去室内异味。 (2)调节适当的湿度和温度。 (3)适当运动,避免劳累。 (4)病人如果无法获得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指导病人做松弛疗法或给病人喝一杯热牛奶,以促进睡眠。 6.给予病人和家属心理支持:对术后不良反应应讲解原因,让病人有心理准备,向病人介绍成功的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7.因病人术后需卧床休息,生活上有许多不便,护士需主动关心病人,做好生活护理。 (五)、护理评价 1.病人是否顺利完成介入治疗。 2.病人是否能战胜术后不良反应,护士是否用护理措施为病人减轻不良反应。 3.病人是否在术后顺利排便、排尿,异常是否得到及时处理。 4.病人是否能维持充足的营养、休息。 5.病人和家属是否获得心理支持。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