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51900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张连珍说,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一要坚持以人为本。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根本目的是让群众生活得更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生存质量。二要推动四化并进。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三要着力城乡统筹。要把城镇化和农村发展摆在“一盘棋”上,加快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一体化”步伐,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发展要素在城乡之间平等交换,努力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共同繁荣。四要注重文化传承。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

2、文脉,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五要突出生态保护。要走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路子,走生态优先、保护环境的路子,在城乡面貌改变、人民生活改善的同时,把碧水青山保留给城市,把村庄原始风貌保留给农村。编辑:罗韦以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时间: 2010-11-02 10:50:58来源: 经济日报 发表评论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资源环境承载力 新型工业化 城镇化建设 城市化建设 内容摘要: 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必然选择。近年来,诸暨认真落实浙江省“强县扩权、强镇扩权”战略举措,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使命感,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诸暨民营经济发达,有工商注册经营实体1

3、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2000多家,上市公司9家,中国500强企业3家、服务业500强4家,国家级品牌100余个。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必然选择。近年来,诸暨认真落实浙江省“强县扩权、强镇扩权”战略举措,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使命感,加速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店口的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示范借鉴。必须以一流规划引领城镇建设。规划是第一要素,只有规划领先才能保证发展率先。未来几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杭州都市经济圈、绍兴大城市战略的深入实施,“高铁时代”带来“同城效应”的放大,加上省里对诸暨大城市发展作出的新定位,各级对中心镇培育力度的不断加大,为我市加快新型城

4、市化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因此,必须遵循大城市建设目标定位和发展方向,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规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土地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前瞻性地科学修编城市规划。要在大城市规划的统领下,坚持差异化个性化发展,着力打造规模适度、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型城镇,努力把店口诸北新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培育成为中小城市。必须以率先转型强化产业支撑。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诸暨民营经济发达,有工商注册经营实体1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2000多家,上市公司9家,中国500强企业3家、服务业500强4家,国家级品牌100余个。下一步,诸暨将以袜业、珍珠、

5、铜加工及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环保新能源6大工业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62”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积极引导企业向开发区、产业功能区集聚,在产业与城市的同步转型提升中,全面增强区域竞争新优势。必须以品质生活促进和谐发展。我们要坚持民生优先,扎实推进文教体卫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健全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努力让广大市民更好地共享精品文化、优质教育、放心医疗、健康体育;要致力绿色发展,把生态乐居作为城市的核心价值来追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6、绿色经济,为子孙后代留足发展空间。必须以改革创新强化活力后劲。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大力弘扬创先争优精神,解放思想、放远目光、放开手脚,在用足用好各级扶持政策的同时,积极推进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人口、户籍、土地、保障、社会管理等制度改革,加速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加快功能区建设步伐,建立完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三新”联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发布日期:2011-06-26访问次数: 4956字号: 大 中 小 闫辉(2011年6月22日)城镇化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最具实力和

7、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全县上下奋力冲刺“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目标的关键时刻,全面审视我县城镇化发展历程、剖析存在问题,研究探寻思路举措,全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必将成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助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引擎。一、我县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县把城镇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城镇化步伐加速推进、城镇规模逐步壮大、城镇职能不断扩展、城镇人口显著增加。目前全县23个乡镇中,省级重点中心镇2个(双沟、半城)、市级重点中心镇3个(上塘、梅花、界集)、县级重点镇3个(龙集、金锁、临淮),其中临淮、半城定位为水乡特色镇来建设;原有自然村1997个,通过2

8、005年、2008年和2009年三次缩并调整为242个。城镇建设取得的明显成效、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县进一步加快全县城镇化进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是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十一五”末,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81亿元,五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美元大关,达3073美元;财政总收入32.0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3.4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8%和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95元,均实现五年翻番。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城镇化率在30%70%区间,是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也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期。我县2010年城镇化率40.

9、12%,按照这一轨迹,我县已经进入城镇化发展的加速期。二是城镇容量快速扩张。城市框架实现了历史性拓展,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8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34万,合围面积达82平方公里。2010年,小城镇新增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城镇容量的成建制、规模化扩张,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广阔空间。三是城镇发展势头强劲。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1.8亿元,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9.61亿元,占全部投资的44,县城区和各中心镇均呈现出强势扩张的态势。特别是面对去年以来宏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形势和限购、限贷、限价、加息等一系列政策叠加影响,我县房地产业继续呈现供需两旺的良性发

10、展态势,充分说明城镇化的内生动力十分巨大,总体趋势不可逆转。四是内在需求十分旺盛。据统计,全县有近24万农村劳动力在从事非农领域的生产,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57%。这说明,在城乡要素市场形成过程中,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在急剧减少,城镇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吸引力。二、新一轮城镇化规划体系的初步设想规划是城镇发展的龙头和总纲,是引领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然需要一个“立足当前、指导长远、准确定位、分步实施、彰显特色”的城市规划。目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20102030)已形成初案,结合几次听取方案汇报和相关部门的反馈意见,我想新一

11、轮城市总体规划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明确城镇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定位。(1)关于中心城市规划。在发展定位上,目前及至“十二五”期间定位为苏皖边界现代化中等工贸旅游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在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中,进一步融合了“宁徐走廊节点、泽西区域中心、宜居旅游城市”等功能。在发展目标上,年初召开的县委扩大会提出,十二五末,我县城市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50万人,城市化水平50%以上。在新一轮2030年远期规划中,未来城市规划区范围将包括双沟、瑶沟、梅花、石集、车门等乡镇,总规划区面积将达到74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将形成东至245省道、南至

12、245省道、西至改道后的121省道、北至钱塘江路,总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达到6080万人。在发展方向上,综合考虑目前的城市格局和发展基础,初步考虑是,坚持“北扩东进、南优西拓”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坚持老城区、新城区、城南区、经济开发区“一城四区”错位发展,即以商贸、住宅为重点的老城区,以行政办公、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城北片区,以工业发展为重点的工业园区,以高档人才公寓、文化旅游、科技创新为重点的城南新区。(2)关于城镇布局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县提出构建以县城为中心、双沟镇为副中心的“一主、一副、八组团”的城镇体系,但随着宿淮铁路、梅花铁路站点、建设路北延工程的实施,梅花镇的区位优势和重要

13、地位日益凸显,新一轮规划中,我们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变化,建议以县城为中心,双沟、梅花为两翼,六大片区发展的城镇特色发展战略。六大片区之间在产业、用地等方面相互配合,有竞争有合作。每个片区有一个核心,作为片区的经济增长极。北部片区的梅花镇是市级重点中心镇,又是泗洪“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围绕县城的“两核”之一。随着铁路站场和物流园区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够带动整个北部片区的产业发展,吸引、带动归仁和金锁镇发展。东北片区的曹庙乡、界集镇、太平镇和龙集镇全部紧邻洪泽湖,自然资源良好,规划330省道自北向南串联起这4个乡镇,大大提高了交通条件。其中,界集镇处于节点位置,交通区位更加优越,可规划作为片区重点镇

14、。东南片区中的半城镇是省级重点镇、也是特色发展乡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规划330省道环湖连接起半城镇、陈圩乡和城头乡,有利于带动环湖乡镇的统筹发展;青城公路、青临公路将东南片区的乡镇与县城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提供便利的旅游服务设施。南部片区中的双沟镇是省级重点镇,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较高,能够带动交通相对较弱的四河乡和峰山乡,发展相关产业或上下游产业。西南片区以上塘镇为核心,县道为联系轴,带动魏营镇和天岗湖乡发展。利用西南片区高效农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基础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西南岗生态农业基地。中心片区以县城为中心,以2条高速公路、2条省道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朱湖镇和车门乡、石集乡、

15、瑶沟乡因距县城距离较近,受县城辐射影响较大,作为近郊型乡镇,在县城的带动引导下发展。(3)关于村庄布局规划。在最近一轮镇村布局规划中,我县将现有村庄缩并为242个,方案已上报审批,但根据6月16日全省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试点工作会议上得到的反馈意见来看,此方案可行性不强,省住建厅明确要求扩大村庄数量。下一步的村庄布局规划中,住建部门要会同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综合考虑实际需求,按照鼓励发展型、控制发展型和撤并型三种类型,进一步调研论证,最终确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集中居住点布局规划。2、注重在规划中体现城市特色和内涵。一要发掘历史文化。泗洪历史源远流长,五万年前即有下草湾人生息繁衍。西周时境内为徐国中

16、心,曾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徐文化。泗洪又是革命老区,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驻足。如何保护开发这些历史遗存,发扬光大这些文化遗产,有效整合这些古色和红色资源,是我们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努力的方向,也是体现我们泗洪特色的优势所在。二要突出绿色生态。要结合洪泽湖湿地、亚洲最大的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等生态优势,通过城南生态文化旅游片区的精心打造,切实做好城市与洪泽湖的有效衔接,做到“引湖入城”、“映湖入城”,实现由滨水县城向滨湖之城的转变。精心编制“两河三堆”等城市绿化景观设计,大力推进濉河风光带南侧、汴河风光带东侧、团结河风光带南岸、城区出口等绿化景观工程,加快实施城市森林覆盖工程,规划建设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体系、公园广场、游园小品,为市民创造生态、幽雅、绿色、宁静的人居环境。三要彰显滨水特色。泗洪临湖傍淮,风光秀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