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提纲.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518145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单元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单元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单元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提纲.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一、洋务运动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2.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3.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化国防。4.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 口号: “自强”(前期)、“求富”(后期)6. 前期:创建近代军事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湖北织布

2、官局 张之洞-汉阳铁厂7. 破产标志: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8. 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影响: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消极),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积极)二、轮船铁路与电报业的出现:(1)交通:187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1年,唐胥铁路竣工,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长的铁路。(2)通讯:1880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三、状元

3、实业家-张謇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四、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詹天佑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它的建成,振奋了民族精神,为中国工程界赢得了荣誉。(意义)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一、公车上书1.时间:1895年;2.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维新派);3.导火线:马关条约的签订;4.作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二、严复的天演论1.目的:培养人才,积极宣传维新思想,制造变法舆论。2.内容: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4、。3.影响:严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4.评价: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三、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6月到9月2.开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3.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4.意义: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局限性: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5.性质: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6.

5、失败: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海外,谭嗣同等人牺牲。戊戌变法前后持续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7、给我们的教训或启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第8课 辛亥革命一、孙中山创立同盟会1兴中会的创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2同盟会的创立:成立: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旗帜:孙中山明确提出“三民主

6、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二、武昌起义(又称辛亥革命) 1.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占领武昌城。2.影响:全国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这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3.性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三、中华民国的成立1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巩固措施:(1)孙中山发布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法令;(2)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

7、法。3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局限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2、新文化运动主要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资产阶级激进派)。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4、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指导思想): “民主” 与“科学”。5、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

8、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斗争锋芒直指封建儒家思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6、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二、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1、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2、陈独秀明确提出“文学革命” 的口号。3、作用:以白话文运动发端的文学革命,对传播新思想,繁荣文学创作,推广国民教育,起了重要作用。三、新文学的巨匠-鲁迅1、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

9、说。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2、影响:鲁迅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成果,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一、京师大学堂的开办1、诞生: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2、地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3、意义: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对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4、发展: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二、废科举,兴学堂1、兴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此后,各地逐步建立起各

10、级新式学堂。2、废科举: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三、申报的创办1、时间:19世纪70年代,地点:上海2、地位: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四、商务印书馆的创办1、时间:1897年,地点:上海2、功能: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3、地位: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照相与电影的出现1、照相:(1)诞生:照相术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末的西方国家。(2)传入中国的时间: 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2、电影:(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西洋

11、影戏):时间:1896年,地点:上海。(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名称:定军山,时间:1905年。 意义: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3)发展:20世纪初,电影从无声默片发展为有声电影。 20世纪30年代,出现一批优秀作品和演员,中国电影事业初具规模。二、剪发辫 改称呼1、剪发辫: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剪去辫子,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2、改称呼:官场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国民政府的职员之间一律改称职务。 民间: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三、服饰的变化1、男装: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的首选服装;中山装是清末民初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2、女装:高领服装逐渐开始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名师点拨: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对西方的学习从未止步,从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的程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中国近代化给我们的启示(感悟): 1、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艰难曲折,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走向富强;2、只有坚持对外开放,兼容并蓄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3、我们应该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培养人才。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