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学校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51464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式下学校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形式下学校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形式下学校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形式下学校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形式下学校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形式下学校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式下学校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形式下学校工会工作机制的创新【摘要】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国工会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工会履行维护职责的作用,增强基层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提高工会工作整体水平,工会工作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保持旺盛的生机活力,这是在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关键词】基层工会 工作机制 创新要做到学校工会工作的创新,增强学校工会工作活力,首先就要做到工会自身建设创新、维权创新、职能创新。通过工会工作有效的开展,从而达到促进学校快速稳步发展。一、工会自身建设工作要创新随着工会职能的拓展、任务加重、难度加大的客观现实,工会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2、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工会队伍建设,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塑造工会干部新形象,这既是广大教职工的殷切希望,也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的要求。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工会工作的新突破,更好地发挥工会在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中的作用,工会干部的素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做好工会工作,工会干部要积极开拓创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学校工会活力。1、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改变过去形成的封闭、保守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务实的思维方式。要牢记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广大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离开教职工的参与和支持,学校将一事无成,工会也将一事无成。所以,工会干部说话办事始终要遵循“依靠”方针,始

3、终要着眼于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体这个基本点,通过学习不断地提高并展示自己的工作才能,使人信服,受人尊敬,塑造博学多能的服务者形象。2、要勇于开拓创新。目前工会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仅凭过去的老经验是难以应付的,必须在实践中坚持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作为工会干部,要努力提高洞察能力,塑造优秀的人格形象。还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精通业务,吃透有关工会工作基本理论和相关的知识,熟悉工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自觉贯彻执行工会工作方针和总体思路,全面履行工会的基本职能,善于将工会工作与学校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工会说话办事才有底气,在群众中才有号召力,才能使工会工作开展得正确规范,

4、富有成效。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理念和措施要创新 工会法中明确指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将“维权”从工会四项职能中突出,在法律上确认了工会代表者、维护者的身份。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是学校工会积极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要充分体现维权的本质要求,必须创新工作:1、要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始终把保持与教职工的密切联系作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密切联系教职工是工会工作的最大优势,脱离教职工是工会工作的最大危险。胡锦涛总书记说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突破了传统服务观念,是一种创新。工会干部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都要心里装着教职工,工作依靠教职工,一切服务教职工,使广大教职工

5、切实感到工会是自己的组织,工会工作才能真正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2、要创新规范服务程序,把党政领导关注的重点、社会反映的难点和教职工关心的热点,有机地形成工会工作的结合点,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工会组织面临着一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始终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的贯彻落实,并不断探索贯彻落实这一方针的有效形式与途径,真正做到从源头上参与、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切实发挥出工会的作用。3、要经常深入教职工之中,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教职工的生活工作情况,热情地为教职工服务,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使工会发挥出联系党和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要把教职工的事情作为

6、头等大事,认认真真、竭尽全力去做实、做细、做好。不论教职工的事多么细小繁杂,要在具体的教职工保障机制上体现维权、要在教职工帮扶上体现维权、要在教职工发展上体现维权。工会干部尤其应该时刻把教职工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努力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地在政治上、生活上关心教职工,使他们感到党的温暖,组织的关爱。若教职工或退休教师遇有生老病死、家庭特殊困难等情况,都要做到及时慰问,并与财会人员协助这些教职工进行医疗保险的理赔工作,把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爱及时送到教职工心里。4、要以教职工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来评判工会工作创新水平。工会在服务于教职工的同时,定时定期地组织教职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让教职

7、工懂得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维护教职工的学习权、受教育权,这是最好的维护。工会要形成维护、协调、服务三位一体的大维护格局。5、要提高法律意识,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利益。做好工会工作,必须树立强烈的法治意识,熟悉和运用法律武器,做到依法治会,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利益。无论是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还是监督法律的执行,都需要不断提高正确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工会干部要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做到言行都有法律、法规为依据。要善于运用法律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用法律知识指导工作。在参与制定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政策时,能够及时、准确、科学合理的提出法律依据。三、提高教职工素质的方法要创新学校工会要站在学校长远发展的

8、战略高度,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职工”活动的开展。通过教育培训,帮助教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推进教职工知识化进程,全面提高教职工素质,建设“四有”教职工队伍,是工会教育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创新之路。1、学校工会要加大教职工教育培训的力度,全面提高教职工素质。学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教职工素质,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使人力资本增值。建立与学校发展相匹配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工会要积极配合学校把教职工素质培训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在

9、参与培训计划的拟定、实施过程中,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文化和专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重点和培训方式等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使培训方案更加切合学校发展实际,更加科学和规范。2、学校工会要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活动载体,促进和帮助教职工成才。工会要鼓励教职工在搞好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如读书自学、技能培训、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在实践中完善充实自己。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激发、调动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文体活动,不仅弘扬学校精神,陶冶教职工情操,同时也能充分展示广大教职工奉献岗位、勇于进取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精神,激发广大教

10、职工“知难而进“的顽强斗志,促进学校两个文明建设。 四、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形式要创新1、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教代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集中体现,是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是集中管理、形成合力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一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是其他组织无法替代的。工会工作要把开好教代会作为重中之重,从筹备到召开的全过程,要紧密依靠党组织,发动和组织教职工,按要求,讲规范,突出重点。重要的报告要预先广泛征求意见,发动教职工参与讨论,提出建议,上下征求意见,修改完善,使报告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更有利于通过实施。对一些重大的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及时组织召开教代会,

11、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真正体现教代会“管大局、议大事”。教代会的提案工作是征求意见,反映群众呼声,体现民主管理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征求意见要诚心诚意,解答提案要立足实际,落实提案要有措施。召开教代会党政工要保持密切的联系,形成合力。工会要在主动开展工作的同时及时征求党组织、行政领导及上级工会意见,要主动为教代会的中心议题当好参谋,出好主意,使教代会工作保证质量,顺利开展。2、深入开展校务公开工作。校务公开是维护教职工对学校事务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制度,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平台”,是学校党政工齐抓共管的一项综合性工作。工会要明确职责,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不问不闻、放任不管。校务公开的深化

12、,体现在工作上的规范化、标准化、经常化、程序化,内容上的真实性、关键性、探究性,形式上的多样性等方面。工会是党政联系职工的桥梁和纽带,从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出发,工会应该把这些敏感性工作做实、做细,真正代表教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校务公开,提高教职工对校务公开的参与和监督能力,使校务公开工作成为教职工心目中的一面明镜,让教职工感到他们是学校真正的主人,从而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人的最大潜能也就得到发挥。创新是工会工作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不竭动力,从前人总结的经验可知,工会工作要不断开拓、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增强工会工作的活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工会各个方面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字数:3727)【参考文献】1、工会基础理论概论,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7。2、工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概论,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7。3、新编基层工会干部培训读本,刘驰,张祖明, 云南省工青妇干部学校,2004.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