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3512397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司马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司马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司马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司马光》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马光》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光》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光教学设计一、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

2、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设计理念】将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有机会地整和,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学会说话,会解决

3、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伙伴。教学中应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朗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教学对象分析】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感知理解课文,从而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方法分析】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

4、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三、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教学难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5、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 板书课题,指一生读,学习“司”字,用猜字谜方法学习。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2.从课题中,我们能看出来课文讲的是谁呀?我来介绍一下司马光,他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写了本书叫资治通鉴,得到了许多历史学家的称赞。今天我们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为什么要救人,又是怎么救的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1. 图上画的是什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学生认真看图,回答

6、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准字音。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并提要求:(1)先把认字表上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遍。(2)画出本课生字。3.说一说课文写了个什么故事。4.(学生认真听,认真读并积极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培养良好的听、读习惯。四、自主识字1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拿出自制字卡,同桌互相认读。3找小老师到前面领读生字。4小组互相学习生字。5向老师汇报你用什么方法很快地记住了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设计意图:集中识字,培养自学能力五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出声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

7、号。2分段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明朗读(2)“从前”是什么意思?(3)在这一段中发生了什么事?(4)思考: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状况?第二自然段(1)指名朗读(2)讨论:从哪里看出小朋友都慌了?还可能有什么样子的?(和小组成员共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探究的快乐,能尊重他人,学会倾听他人意见。(3)汇报学习成果(学生有个性化的表达,畅谈自己的体会。)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4)别的小朋友慌了,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样呢?第三自然段(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画出描写司马光砸缸动作的句子。(2)出示句子司马光没有

8、跑,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那口缸砸破了。讨论: 司马光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 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3)再引导学生看图;提问 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中的小朋友吗?设计意图:体会司马光的机智、聪明,方法巧妙而实用。(4)通过这件事你能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5)你能代表得救的孩子向司马光说一句感激的话。(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教育表达感激之情。 六学习生字:司、跑、出。 1老师指导书写。 2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虚宫田字格的位置,然后再写,写完后进行对比。 3老师提醒学生

9、写字时要注意“三个一”。七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都慌了掉进缸里别的小朋友叫喊跑找 没慌司马光拿砸(几下子)得救了(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第二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总结全文。1.指名朗读。2.看图复述故事。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2)司马光砸缸。司马光用(石头)砸缸。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2.指导书写。“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朋”由两个“月”组成。“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