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应用” 的教学实施与案例(文本).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350121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技术应用” 的教学实施与案例(文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络技术应用” 的教学实施与案例(文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络技术应用” 的教学实施与案例(文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络技术应用” 的教学实施与案例(文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络技术应用” 的教学实施与案例(文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技术应用” 的教学实施与案例(文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技术应用” 的教学实施与案例(文本).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信息技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的教学实施与案例讲座文本王振强“网络技术应用”是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学生学好这个模块的内容,可以对日常的学习、生活起到很大帮助。一、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一)因特网应用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了解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通过尝试与分析,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知道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又称集成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掌握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能熟练使用检索工

2、具获取所需信息。通过使用或演示,了解与人们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其基本工作思想。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体验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分析其局限性。这部分内容,学生在高中基础模块、初中信息技术课,乃至小学的信息技术课中都已有所接触,对许多因特网的具体应用都比较熟悉,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多抓掘出一些应用背后的技术原理、思想和方法。(二)网络技术基础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能描述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能描述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

3、念、思想与功能。能列举并解释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能描述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的概念与特点。理解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知道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过程。知道因特网IP地址、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知道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能说出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并知道其作用。这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接触较少,涉及到的名词术语也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会感觉相对枯燥、难学,教学时应注意采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三)网站设计与评价知道WWW、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

4、互关系。理解动态网页的概念,能解释其工作过程。能够根据表达任务的需求,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动态网页。通过开发实践,学会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网站主题要求设计评价指标,对常见网站的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进行评价。这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比较高,教学时应注意教学方式的选择、任务需求的分析、统筹规划的意识,以及学生作品的评价等教学设计要素。二、课时安排建议教学内容建议课时因特网应用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特点与应用领域。因特网服务组织的类型、提供的服务与服务特点。2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类型与特点。搜索引擎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与发展趋势。常用因特网信息检索工

5、具的使用方法。使用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4因特网应用技术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工作思想。利用因特网获取所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2网络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分类与拓扑结构。1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本思想、因特网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思想与功能。2网络通信中常用的信息交换技术及其用途。1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的概念与特点。1IP地址的格式与分类;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过程。IP地址、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重要管理机构。2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网络服务器的主要作用与基本原理。代理服务器的概念及其作

6、用。3网站设计与评价WWW、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动态网页的概念及工作过程。1根据表达任务的需求,规划、设计简单网站。2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动态网页。11管理简单网站。2作品展示与评价。2合计36三、教学设计与实施(一)因特网应用本部分主要讲述因特网的应用,包括因特网的基本服务,万维网、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它们的使用方法;因特网上信息检索方法和常用的人际交流工具;与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因特网应用等。建议安排一些实践体验活动,如设置Outlook Express (或Foxmail等)账户收发邮件、用浏览器访问FTP服务器、在线数据库的应用、

7、电子商务实践等,还可以安排一些讨论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的兴趣,提高应用网络技术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将网络基础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技能训练有机结合,把做中学和学中做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针对学生在使用因特网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可以指导学生注意下列问题:l 明确应用因特网的目的。l 注意经常整理自己保存的信息网上。l 选择优秀的网站。l 熟悉常用的因特网工具。l 选择正确合理的交流方式,恰当处理网络与现实的关系。l 适当增加学生对网络应用的正当需求。(二)网络技术基础本部分内容是本模块的基础内容。主要讲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因特网应用的基础理论,让学生体会关于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概

8、念和规则。针对基础理论和概念理解比较抽象的特点,可以多设置几个学生活动,如:通过分组考察教室内的计算机网络,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三要素,增强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的感性认识;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个专用网络并描述其主要功能,全班共同讨论,加深学生对身边网络应用的了解,更加深切的感受我们的身边网络应用无处不在;通过分别列出生活中类似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例子,更加深入地了解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查找域名的IP地址、安装并配置代理服务器和了解因特网的管理规定。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亲自组建小型局域网,学会制作网线,学会测试网络是否连通等。通过安装代理服务器软件,使多台计算机可以同时通过代理服务器上

9、网。学习服务器的基本设置方法,使得服务器可以提供一些服务,如WWW服务、FTP服务等。这些内容实践性强,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网站设计与评价本部分主要讲述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动态网页的支持技术以及网页制作工具,网站的规划、设计的步骤与方法,网站的制作与发布以及网站的管理与评估。建议以小组合作方式制订网站开发计划、设计网页结构、确定制作方案,并通过比较与评价,选出最佳方案,根据方案完成网站建设。运用案例教学的思想,逐步展开网站的设计与制作,在整个的网站设计制作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习网页制作时,建议适当加入HTML代码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HTML代码的结构,看懂常用代

10、码。动态网页有两重含义:一种是网页元素的显示效果是动态的,另一种则是网页上的信息是动态的。由于必修模块含有网页制作的内容,因此,建议选修模块适当加一些第一种含义的动态网页。有条件的学校则两种动态网页都可以让学生有所体验。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带有注释信息的代码,学生通过读程序或修改一些参数来体验理解动态网页。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可以归纳为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与人力资源。教学管理部门以及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应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保证信息技术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教学管理部门应保证提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需的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高中学校学生用机总数应不少于教育部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

11、准细则(试行)(高中部分)中的规定。学校应建有校园网。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室应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室局域网应具备广播、监控、转播、分组、作业提交等功能,并能根据需要接入因特网。各种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应保证运行良好,因配置过低或硬件故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应及时维修、升级或更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以及方便应用且管理高效的良好软件环境的支持。良好的软件环境首先要求学校配齐教学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如操作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多媒体处理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网络服务软件等)。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环境管理制度和畅通的师生交流渠道。针对网络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

12、员、任课教师、学生应具有较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办法,可以采用如“域用户+网络文件夹”的管理方式解决软硬件资源管理的难题。学校应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本学科教学任务以外承担的机房管理、网站维护、课件开发、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辅助学校行政管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实际工作,给予充分的认可。建议学校配备专职从事计算机与网络管理维护的技术支持人员。任课教师担任技术支持的工作量,应折合成相应课时。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以及在专业技术知识技能、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进修应给予高度重视,并提供方便。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发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包括教学案例、教学软件、教学网站等,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收集、整理、选择、使用优质教学资源,满足教学需要。应充分利用市、区县教育资源平台,结合校园网,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