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年轻人:你知道你有斗志吗.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3499932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你是年轻人:你知道你有斗志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你是年轻人:你知道你有斗志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你是年轻人:你知道你有斗志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你是年轻人:你知道你有斗志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你是年轻人:你知道你有斗志吗.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是年轻人:你知道你有斗志吗?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10-08 22:49:00 / 个人分类:做人修身 年轻人的斗志哪去了 “年轻人是冉冉升起的太阳”,老一辈人都喜欢这么形容年轻人,因此年轻人似乎都应该是朝气蓬勃、斗志昂扬、乐观向上的,但中国青年报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并非如此。对于“你对人生缺乏热情吗”这个问题,71.0%的受访者认为现实生活充满焦虑,55.0%的人对人生缺乏热情,有些年轻人竟然说:“我们过的还不如父辈呢。”社会无疑是进步了,年轻人为什么缺乏激情、丧失了斗志?如何才能帮他们调动生活的积极性呢?生命时报记者采访了心理专家及各行业资深人士。 半数年轻人对生活没目标 该调查还

2、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58.5%的人没有具体的人生计划,51.3%的人对国家大事不感兴趣,40.4%的人讨厌和别人比较,甚至有35.0%的人不想外出工作。无独有偶,在互联网上,一项测试也吸引了不少人参与,该测试通过经济收入、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来判断被测人是否属于“下流社会”。这里说的“下流社会”是相对于“上流社会”而言,这个概念来自2005年轰动日本的畅销书下流社会,书中表达的意思是大批年轻人在严酷的竞争压力下,逃避承担事业和家庭的责任,在工作、婚姻、学习中自暴自弃,最终从社会中间层向下滑落。而“对人生缺乏热情”恰恰是“下流社会”的最大特点。 有评论认为,年轻一代落入“下流社会”,并不仅是他们比

3、上一代人收入低,重要的是他们的沟通和生活能力、工作、学习和消费意愿等全面下降。 农村青年比父辈过得好 现实情况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记者历时天采访了名年龄在至岁的都市青年,发现从农村考入城市上学并就业的受访者中,几乎都认为自己过得比父辈好。小林对记者说:“我爷爷我爸都是农民,和大葱白菜打了一辈子交道,就指望孩子能上学有文化。现在,经过努力,我能留在北京工作,物质和精神各方面肯定比上一辈好。将来,我有了孩子,他也会比我过得好。”小林这种想法确实代表了大多数来自农村的年轻人的想法。而他们的父辈也认同这种观点。 老黄今年岁,孩子在城市工作,把他也从老家接了过来。老黄提起自己的孩子特别自豪:“娃有出息,现

4、在在大单位工作,我们当爹妈的也跟着沾光。他们比我们强多了。” 城里的孩子心态复杂 然而,在城市里成长、上学并就业的都市青年情况却比较复杂。记者采访的个人都是大学学历,他们对调查所涉及的“讨厌和别人比较”十分认同。毕业年,如今在一家杂志社当美术编辑的伏小姐说:“我最讨厌和别人比了,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根本没有意义。”在中直机关工作的王小姐说:“现在社会压力大,竞争激烈,这是发展所致,遇到困难也没什么好埋怨的。但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了,我的生活肯定比父母好得多。”伏小姐的妈妈也不认同“年轻人不如上一代”的看法:“以前,我们要什么没什么,现在的孩子虽然压力大,可动力也大,只要肯努力,怎么不能过上好日子

5、?”那么,到底是谁对生活没有信心?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上世纪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心理学家认为,这代人受成长经历的影响,考虑问题狭隘,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遇到挫折不知如何排解,对生活缺少热情。 独生子女多心智不成熟 对此,北京阳光华仁心理咨询室宋玉梅主任说:“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对他们影响很大,他们往往生理成熟,心智不成熟,不会关心别人。” .生活中心,以己为重。这些年轻人不关心政治,更愿意关注明星偶像的行踪或哪里出了自己喜欢的菜。19年出生的小徐说:“我关心娱乐新闻,其他的不是很清楚。至于具体的人生计划,因为现在每天都有变化,说不好。” .追求速成,忽视责任。现在,一些年轻人心态浮躁

6、,做什么都图快。不只工作,在情感方面,这部分人也追求刺激,认识没几天就结婚,结婚没几天又闹离婚,对生活缺少责任感,是这一代人的通病。 .认识不足,好高骛远。一些都市年轻人喜欢新奇和挑战,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在工作中“跳来跳去”。小徐的朋友毕业没多久,就换了份工作,总想找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一般来说,刚踏入社会,没有资历,收入不高很正常,而攀比和不满足现状的心态往往让他们对自己认识不足。 .怕失败,面对挫折失去信心,没有斗志。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现在有些年轻人吃不下这个“堑”。一旦在某方面失败了,就可能从此不敢再涉足。要知道,失败后再迈出去的一步距离成功就近多了。 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年

7、轻人的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宋玉梅主任认为,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学生时期就显露出来了。一些孩子性格孤傲,不愿意向朋友、家人倾诉苦恼。其实倾诉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能让消极情绪影响生活,否则日积月累,就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和处理模式。 对此,宋玉梅主任、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肖震宇等业内专家为这些缺乏生活热情的年轻人提出了建议。第一,要有实际的目标,但目标应该是层进式的。比如工薪阶层买房子,月收入只有元,非要买万的豪宅,这种目标就是好高骛远,容易造成人的心理负担,形成挫折感。第二,不要脱离社会,要学会善解人意,否则容易自闭。第三,学会乐观向上,遇到事情往好的方面想,化解悲观情绪。第四,重视团体,学会向别人求

8、助,重视亲情、友情和爱情,不能自我封闭,变成“套子里的人”。第五,遇到挫折多从自身找原因,把磨炼当成一笔财富,化被动为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学习别人长处。资深媒体人吴先生补充说:“现在的年轻人处在社会大转型过程中,他们应该看到自己比父辈的优势信息、见识和知识多,清楚自己比上一辈好在哪、不足在哪,虚心接受别人的指点和批评,多看励志书籍。” 一些企业也在考虑如何给员工树立信心。一家广告公司人事部主管对记者说:“我们这儿年轻人多,公司每个月都会搞聚会,给大家提供交流倾诉的机会,同时也会发福利用品,鼓励他们的工作热情。”最后,宋玉梅主任说:“对任何人来说,挫折都是历史,消极的时候要学会和不如自己的人比。而且,要学会知足常乐,有追求目标的同时也要学会满足。困难就像一块石头,不要把它当成绊脚石,应该当成垫脚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