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保管试题.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3498005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粮食保管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粮食保管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粮食保管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粮食保管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粮食保管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粮食保管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1使含水量为15.4%的小麦安全储藏的粮温为不超过 。2处理地上笼之间通风死角处的高温或高水分粮,最合适、最有效、最快速的处理方法是使冷却气流或干燥气流 流过粮堆。3用地上笼压入式处理高水份粮,粮食最终会形成上层水分高、下层水分低,且水分梯度差较大的格局,要改变这种格局应采用的方法是在通风干燥末期改通风方式为 。4样品中的成虫在室温、供氧充分条件下饲养 天仍维持不动为成虫死亡鉴定标准。5打开AlP药桶时,出现轻微的燃烧或爆炸,此时,你正确的处理方法 。6在既可以选择单管吸出式通风又可以选择单管压入式通风时,优先选择单管 式通风。7用地上笼上行式压入法处理高水分粮,在最后阶段会形成上层

2、水分高、下层水 分低的格局,要改变这种格局应采用的方法是在通风干燥末期改通风方式为 。8机械通风降水时,仓外大气所对平衡水分应比谷物水低( )%以上。9处理地上笼间通风死角处的高水分粮或高温粮,最合适、最有效、最快速的处理方法是使冷却气流或低温气流 流过粮堆。(填充内容:水平或垂直)1011月某稻谷仓水分15.3%,粮温20,处于 状态,其主要措施为 。11在实践中,应提倡阶段性通风一则机会多二则减少处理难度。第一阶段多在每年的9月底10月初进行,实现粮温目标值为 ;第二阶段多在10月底至1 1上、中旬,实现粮温目标值为 ;第三阶段多在12月至翌年1月,实现粮温目标值为 。12防止走道板上溅落

3、粮食而在工作人员行走时损伤薄膜影响气密性的方法是 。13如在机械通风的前期采用地上笼吸出式降温,在末期为了均匀温差,应改通风方式为 。14缓速降温通风优先选择的风机类型是 。15现行国家标准规定,下列粮食和油料的定等项目是A稻 谷( ) B玉米( ) C大 豆( ) D小麦( ) E油菜籽( ) F大米( )H.小麦粉( )16小麦的杂质分为( )、( )、( )三类。17粮食不完善粒分为( )、( )、( )、( )、( )、( )等几类。18稻谷分为( )、( )、( )、( )、( )五类。19根据国标,小麦赤霉病粒限量为( );谷外糙米限量为( );黄粒米限量为( )。20使用磷化氢防

4、治害虫,温度应掌握在( )以上。21粮食品种中,( )对磷化氢吸附量最大,帮用磷化氢熏蒸时,要( )。22 磷化氢环流熏蒸系统由( )、( )、( )三部分组成。23环流熏蒸系统中,风机安装的部位要使磷化氢气体先进入( )、然后再经过( )环流。24环流熏蒸中,为防止磷化氢燃爆必须采用( )风量环流。25 熏蒸时,磷化氢气体浓度的确定,根据不同粮温、虫种、密闭时间等采用不低于( )毫升/立方米以上的浓度。26 仓房密闭及气密性的测定,仓内压力从500帕下降到250帕的半衰期,平房仓不低于( )秒,浅圆仓、立筒仓不低于( )秒。27使用磷化氢的原则是( )浓度;( )时间密闭。28在储粮害虫的不

5、同虫态中,( )和( )对磷化氢比较敏感,而( )和( )对磷化氢的敏感性要差得多。29粮堆的物理特性包括导热特性( )、( )和气流特性。30在空气中,当磷化氢与双膦的混合气体达到( )克/立方米时,即可发生燃烧。31粮食对气体的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 )吸附。32粮食的呼吸作用分为( )和无氧呼吸。33散装粮堆气流流动特性是( )而( )。34“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中的“三不留”指不留( )( )( )。35粮食入库的五分开指( )。36粮食常规储藏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为( )和( )。37蛀食性害虫有 科害虫,豆象科害虫及谷蠹、 蛾。38甲虫的蛹为 蛹,蛾类的蛹为 蛹。39虫粮等级

6、分为基本无虫粮 、一般虫粮、 、 。40米虱属于 目昆虫,属 变态昆虫。41储粮害虫密度应表示为1kg粮食样品中 的总和。二、判断题( )1底层发热可以采用地上笼压入法进行处理。( )2“三低”储藏利用了低氧对熏蒸剂杀虫的增效作用。( )3粮堆结露最易发生的季节是1011月。( )4因害虫引起的发热霉变,处理时应先降温降水再杀虫( )5对于入库的有虫粮,“三低”顺序应为低温低氧低药。( )6环流熏蒸时,毒气分配管道应在粮堆内均匀分布,尽量减少粮堆内气流死角。( )7 “三低”最佳密闭时间不低于15天。( )8提高PH3效果的方法很多,但主要是在处理期内保持有效浓度的同时,延长处理时间。( )9

7、地上笼压入式机械通风处理粮堆底部结露最适宜。( )10单管通风操作中,相邻的两风管可以采用一支风管吸风,另一支送风的方式处理粮食,且效果优于单一作业方式。( )11 AlP的施药位置不应机械地限于粮面而应结合粮堆气流特性。( )12“三低”中,薄膜药袋缓释法与低药必须以低氧为前提的条件相违背。( )13环流熏蒸时,高浓度磷化氢不能直接流经环流机。( )148%以上的CO2能增效储粮害虫对有毒气体的吸收。( )15 “三低”中,探管投药法应在低氧浓度实现后从多用孔处揭膜投药。( )16粮堆密封时,为防止粮粒滑动到走道板上,宜在走道板下方垫一块薄膜。( )17毒气能否在粮堆中均分布是影响杀虫效果的

8、关键因素之一。( )18只要大气的实际湿含量低于粮堆湿含量,通风就不会造成粮食吸湿。( )19在“三低”技术中所采用的投药方法既要保证在实现低氧浓度后能增效杀虫,又要保证投药过程不影响已实现的低氧环境。薄膜药袋缓释法、药瓶牵引法、预埋探管配合法兰盘投药法能满足这两点要求。( )20粮堆存在微气流循环时,投药位置应是主动流动气流的始点和气流死角区域。( )21通风方式会对通风结露、能否正确地散热或散湿、通风速率产生根本性影响。( )22粮食的含水量越高,其粮堆导热性越差。 )16粮堆密封时,为防止粮粒滑动到走道板上,宜在走道板下方垫一块薄膜。( )17毒气能否在粮堆中均分布是影响杀虫效果的关键因

9、素之一。( )18只要大气的实际湿含量低于粮堆湿含量,通风就不会造成粮食吸湿。( )19在“三低”技术中所采用的投药方法既要保证在实现低氧浓度后能增效杀虫,又要保证投药过程不影响已实现的低氧环境。薄膜药袋缓释法、药瓶牵引法、预埋探管配合法兰盘投药法能满足这两点要求。( )20粮堆存在微气流循环时,投药位置应是主动流动气流的始点和气流死角区域。( )21通风方式会对通风结露、能否正确地散热或散湿、通风速率产生根本性影响。( )22粮食的含水量越高,其粮堆导热性越差。( )23粮食的导热系数在0.2千卡/米时度以下,所以粮堆是热的不良导体。( )24粮堆中氧气越充足,粮粒的呼吸作用越旺盛。( )2

10、5高水分粮堆有时能闻到酒味或酸味是因为粮食以有氧呼吸为主要类型。( )26粮食应当储藏在干燥、低温、缺氧条件下。( )27我国现行的储粮害虫防治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28因害虫引起的发热霉变,处理时应先降温降水再杀虫。( )29鞘翅目害虫在全仓中基本上是均匀分布,而米虱主要集中于中下层。( )30 玉米象喜欢热,因此适于采取低温防治。三、选择题16粮食的呼吸强度随粮粒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当粮食含水量达到15%会产生突跃,此时的水分值称为( )。A 平衡水分 B 安全水分 C临界水分 17小麦收购中要求水分在12.5%。这个水分指小麦的( )。A 平衡水分 B 安全水分 C临界水分 1

11、8影响粮食平衡水分的主要因素是环境中的( )。A 温度 B 湿度 C温度和湿度 19双低储藏中的双低是指( )。A 低温低氧 B低氧低药 C 低温低药20 ( )成虫喜欢上爬行为。A 赤拟谷盗 B 米虱 C 螨类21( )成虫喜欢飞翔并成群迁飞。A 玉米象 B 谷象 C米象 D. 谷蠹22( )对磷化氢具有敏感性而对热氯化苦具有抗性。A 玉米象 B 锯谷盗 C米象 D. 谷蠹23害虫对环境的要求是潮湿、肮脏、( )。A 高温 B 低温 C 温暖四、案例分析多项选择题1某仓库在11月底表层最低粮温9.8,底层最高粮温33.7,堆高6米。12月初平均气温为12,管理人员采用全仓地上笼压入法机械通风

12、进行处理。你认这种处理方式会产生的结果和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 粮堆底层热空气在大量冷空气的推动下受冷造成通风道结露;B 粮堆中下层热空气上升到粮面后遇冷粮面、冷仓壁和冷屋顶,因24的高温差存在必然产生大面积结露;C 通风道结露和粮面结露会持续发生在短时内不会消除;D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是全仓地上笼吸出式通风。2某国库11号仓前入仓稻谷6000吨,平均水分13.6%。2002年11中旬初发现有害虫危害,主要虫种为玉米象,害虫密度为11头/公斤,最高粮温30,平均粮温24,表层最低粮温14。保管员认为粮堆内外温差不大,机械通风效果差,于2002年11月21日进行环流熏蒸,用药量为1.54克AlP/m3。熏蒸时,当地气温参数为最高16,最低9。2002年12月3日当地气温降至59,遂揭膜散气后进行机械通风降温转入低温储藏。计划于翌年粮温上升后再次熏蒸杀虫。你认为该处理过程中的失误之处在于( )。A 该粮堆属于一般虫粮,在2002年11月21日当地气温条件下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机械通风降温达到防虫效果,不应进行环流熏蒸;B 用药量超标;C 熏蒸过程中密闭时间严重不足,杀虫不彻底容易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