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园林史复习题.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49598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园林史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西园林史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西园林史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西园林史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西园林史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园林史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园林史复习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园林史复习题二、 名词解释题1. 三潭映月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三潭印月”素有“小瀛州”之称,运用亭、榭、桥、石、廊等园 林建筑,组成重重层次,构成富有变化的景区。从曲桥的湖面望去,那亭亭玉立的三塔正好在“心心相印”亭的两旁和中间圆洞门的框景之中,皓月中天,如中秋赏月,塔内灯光、月色、湖波、塔影,相映成趣,诗情画意,尽蕴育其中。2. 张涟字南垣。明末清初造园艺术家,擅长叠山,对中国造园叠山艺术的重大贡献是改变了那种矫揉造作的叠山风格,他反对千篇一律地摹拟整座大山的筑山方法,主张从实际出发,根据面积的大小和地势,这种以截取大山的一角,而使人联想到大山整体形象的做法,代表了当时叠山艺术中

2、的一种流派,对后世造园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张涟除造园叠山外,还善制盆景。善绘人像,兼工山水,以山水画意造园叠山;善制盆景,颇负盛名。3. 一池三山自周末产生神仙思想的影响下,效仿神话传说中东海之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格局,在皇家园林中,在一片水面上布置三个岛屿的格局称一池三山,以汉代建章宫中太液池、蓬莱、嬴洲、方丈三山为开始,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一直延续到清代。4. 园冶明代计成著,中国最早、最系统的造园著作,也是世界造园学上最早的名著。主

3、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园冶一书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和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5. 计成字无否,号否道人,苏州吴江人,明末著名造园家,于1634年写成中国最早的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被誉为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扬州影园山是他的设计作品。同时也是诗人和画家,时人评价他的世如“秋兰吐芳,意莹调逸”,可惜诗作如今已全部散佚。6. 竹林七贤中国魏朝七位名

4、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的合称,成名年代比“建安七子”晚一些,因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祀为宗师。其中,嵇康和阮籍的成就最高。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集团不合作,嵇康被杀害。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东西,分崩离析。7. 曲水流觞是

5、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汉时,三月上巳,确定为节。每逢该日,官民都去水边洗濯。上巳节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饮酒,相互作乐,称为曲水流觞。始于晋代永和九年,书法家、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42人,在兰亭修禊后,举行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引为千古佳话。这一儒风雅俗,一直留传至今。王羲之也在此次活动中乘兴而书,写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这次兰亭聚会,虽也举行修禊祭祀仪式,但主要进行了“曲水流觞”活动,突出了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绍兴,“曲水流

6、觞”这种饮酒咏诗的雅俗历经千年,却一直盛传不衰。“曲水流觞”这项活动在后期是一些文人们的活动。其实就是在院子里挖一条小河,然后让仆人在河的上游将酒杯漂浮在河面上,当酒杯漂到哪位的面前时,那位就要去做一首诗。如果做不出的话就要去喝酒。8. 士流园林唐代,山水园林、山水风景区蓬勃发展。其中,尤其是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因直接受到时代思潮的哺育启示而茁壮成长,比较普遍,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被称为“名士园囿”、“士流园林”。士流园林由官僚、商人、地主和士大夫阶层所造,他们借助园居生活得到暂时的“穷则独善其身”的解脱,满足了入士者的避世企望,起到娱乐享受的缓冲作用。假山一词也是现于唐代。9. 花石

7、纲徽宗位时,命平江人朱缅专搜集江浙一带奇花异石进贡,号称“花石纲”,并专门在平江设应奉局狩花石。载以大舟,挽以千夫,凿河断桥,运送汴京,营造艮岳。宋徽宗时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10. 借景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借景分近借、远借、邻借、互借、仰借、俯借、应时借7类。其方法通常有开辟赏景透视线,去除障碍物;提升视景点的高度,突破园林的界限;借虚景等。借景内容包括:借形,借声,借色,借香四种组景方式。11. 三山五园万寿山清漪园,最后建成的大型天然山水园。玉泉山静明园,以山景为主,兼有小型水景的天然山水园。香山静宜园,带有浓郁山林野趣的大型山地园。圆明园,规模最大的人工山水园号称“

8、万园之园”。畅春园,康熙首次南巡后,全面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皇家大型人工山水园。三山五园汇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全部形式,代表着后期中国皇家宫苑造园艺术的精华。12. 建章宫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宫苑。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13. 风致式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指英国在18世纪发展起来的自然风景园。这种风景园以开阔的草地,自然式种植的树丛,蜿蜒的小径为特色。造园指导思想来源于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论”,认为美是一种感性经验。总的来说,它更加排斥人为之物,强调保持自然的形态,园林空

9、间也更加整体与大气。但由于它过于追求“天然般景色”,往往源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又由于过于排斥人工痕迹,因之细部也较粗糙,园林空间略显空洞与单调。风致式园林改变了欧洲由规则式园林统治的长达千年的历史,这是西方园林艺术领域内的一场极为深刻的革命。 14. 勒诺特路易十四的宫廷造园家,也是造园史上罕见的天才,后世称他为“王之园师,园师之王”。其庭园式样不仅是法国文艺复兴时代造园的精华,且是代替过去意大利台地式而风行全欧造园界的一大式样。代表园林作品有凡尔赛宫花园、孚.勒.维贡府邸,其他设计包括园林的特里亚农,圣克卢,并蒂伊和公园圣日耳曼内层和枫丹白露。15. 意大利台地园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

10、代表性的一种类型,它有层次感、立体感,有利于俯视,容易形成气势。别墅园林多半建立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势而作成若干的台地,即所谓的台地园。山坡上特殊的气候特点和地理条件,使台地园称为意大利庄园的主要形式。布局通常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稳定,主次分明,变化统一,比例协调,尺度适宜 的构图方式,反映着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 16. 摩尔式园林西班牙摩尔氏园林 西班牙伊斯兰园林是指今日西班牙境内,由摩尔人创造的、以伊斯兰风格为其特征的园林作品,又称摩尔式园林。摩尔式园林在欧洲曾盛极一时,造园水平大大超过了当时的欧洲其它国家,对后世的欧洲园林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代表作有红宫(阿尔罕布拉宫是伊斯兰建筑、园林艺术在

11、西班牙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格内拉里弗园(空间布局是西班牙伊斯兰园林最典型的代表)17. 柱廊园起于古希腊宅院当中柱廊围合的院落式花园,园子当中一般造水池和喷泉,四边配置方块的花坛。花园周围围绕一圈宽敞的柱廊,使住宅和花园相互渗透。后来发展成四面环绕的柱廊庭院,对古罗马有影响。三、 简答题1.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1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要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以自然山水为创作主题思想的园林,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2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能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其他造园

12、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以群体取胜,以散点透视而造,建筑木构为主。3 诗画的情趣。中国古典园林通常借鉴文学的章法,绘画的创作来进行园林设计创作。4 意境的涵蕴。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在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中把主题表现出来。2.通过白居易的池上篇和池上图分析白居易履道坊宅园的造园特征。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造园学家。他精于假山的应用,苏州园林中对太湖石的应用就是自他而开始的。他的园林及美学理论和园林实践活动,对我国以及对东瀛日本后来的园林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履道宅园是他园林美学思想达到高峰时,经营的一个

13、功能完善、艺术境界完美的城市第宅园林,标志着我国自然山水园林发展到唐代艺术特质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池上图池上篇分别是白居易为履道坊宅园所作的韵文和绘制的山水画。池上图现收藏于俄国圣彼得堡国家艺术馆。履道坊宅院的造园特点如下:(1)宅园的空间划分与使用功能紧密结合。整个园区形成了开放收合的空间序列,使开放的园林空间与封闭的居住空间形成对比。(2)宅园的艺术景象是一个水景园林。“水是园林的命脉”,“无水不成园”的思想,在履道园池中反映的比较突出。(3)园林植物丰富多彩。竹子,乔木,花卉,共同营造丰富环境。(4) 岛屿是履道园池的主景。南园池中有三个岛,分隔了水面,增加空间,增多了景观画面层次

14、,求得了小中见大的效果。(5)园林建筑精在体宜。亭在岛上、岸边,榭在水边,渠边升楼,池中立阁,花间建筑等各种形式,便于赏景,同时也使其与环境组景。充分反映着园林建筑与风景环境的艺术结合。(6)置石和叠石是履道宅园的主要景观之一。3.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设计风格。简远:景象简约意境深远。这是对大自然的风致的提炼与概括,是宋代艺术的普遍风尚,也是创作方法趋于写意的表征。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普遍受到重视,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诱导欣赏者的联想。宋代主要是以诗的意趣,即景题的“诗化”来表现园林意境。景题能够寓情于景,抒发主人的襟怀,诱导游赏者的联想,其创造

15、意境比唐代更为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疏朗:景物不多但是整体性强。园内的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因而整体性强而不流与碎琐,园林的筑山往往主山连绵而客山拱伏成一体,且山势多平缓,不做故意的大起大伏。水体多以大面积来形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植物配置亦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林间留余空地,虚实相衬托,于幽奥中见旷朗。建筑密度低、数量少,且个体多于群体,不见有游廊连接的描写,更没有以建筑群围和或划分景域的情况,景观开朗。雅致:园林成为抒发士大夫脱俗情趣的媒介。文人士僚不同于流俗的清高、文雅,园林的经营就成为其人格物化的体现,故园林的景致多呈现雅致的文人化风格。园中大量使用梅菊等展现高标意象的植物。石以琴棋

16、书画并称,也是文人园林中必不可少之修饰,尤以太湖石为最。曲水流觞向来被视为高雅之事,故所有园中多设流杯亭。此外,建筑物多用草,诗化景题的命名,多抒发了文人士大夫脱俗而孤芳自赏的情趣,表示不同流俗。天然:力求园林本身与外环境的和谐;园林成景以植物为主,是宋代园林天然之趣的追求和表现。园林的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更注意收纳、摄取园外之景,使得园内园外两相结合而浑然一体。4. 以艮岳为例的宋代皇家园林造园特点。全园以山石奇秀、洞空幽深的艮岳为国内各景的构图中心。艮岳的缀山,雄壮敦厚,是整个山岭中高而大的主岳,而万松岭和寿山是宾是辅,形成主从关系,这就是我国造园艺术中“山贵有脉”、“岗阜拱状”、“主山始尊”的造园手法。介亭建于艮岳的最高峰,成为群峰之主,是全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