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专题二自然地理和地图模块过程性评价.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3494438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专题二自然地理和地图模块过程性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自然地理和地图模块过程性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自然地理和地图模块过程性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自然地理和地图模块过程性评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部分专题二自然地理和地图模块过程性评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专题二自然地理和地图模块过程性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专题二自然地理和地图模块过程性评价.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 专题二 自然地理和地图自然地理和地图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某同学用地球仪(作为地球)和灯泡(作为太阳)演示地球的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12题。1.地球仪旋转在桌面上,轴XY与桌面的夹角应是 ( )A.90 B.23C.6634 D.60解析:显然图中的桌面可代表黄道平面,地轴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634。答案: C2.该演示能够反映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不包括 ( )A.昼夜交替B.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C.极昼极夜D.极光解析:该演示能够反映出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也能反映出地球公转导致的直射点回归运动和极昼极夜现象,但无法反映太阳活动产生的极光现象

2、。答案: D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0月2日凌晨3点39分钟左右,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嫦娥二号卫星用自己身上携带的一部监视相机拍下它的第一幅摄影作品,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地月成像”中的对地成像。10月2日早上8点49分,随着卫星的第一组数据回传,这幅对地球成像的照片也已经被传回。据此回答35题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0月2日凌晨3点39分钟左右,经过一系列姿态调整,嫦娥二号卫星用自己身上携带的一部监视相机拍下它的第一幅摄影作品,也就是之前所说的“地月成像”中的对地成像。10

3、月2日早上8点49分,随着卫星的第一组数据回传,这幅对地球成像的照片也已经被传回。据此回答35题3嫦娥二号进入月球轨道后,对其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月球低空的云会影响嫦娥二号对月球的观测B“嫦娥二号”的“地月成像”利用的是GIS技术C在围绕月球运行过程中,嫦娥二号太阳能帆板会受到月球大气产生的阻力D可能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解析:月球低空不会有云的出现,不会影响嫦娥二号对月球的观测;“嫦娥二号”的地月成像利用的是RS技术;月球表面无大气;它在太空中的运行,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答案:D4会对嫦娥二号发射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B天气C地质 D政治需要解析:嫦娥二号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4、因此会对嫦娥二号发射产生影响的自然因素是天气,包括云量、风力等。答案:B5“嫦娥二号”发射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A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处于10月1日B澳大利亚正在收割小麦C伦敦的气温达一天中最高值D我国西北地区沙尘肆虐 解析:当北京时间为19时时,165W经线的地方时为零时,从180向西到165W的范围内均为10月1日。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正值春季,尚不到收割小麦的时节。伦敦此时大约是上午10时左右,没有达到一天中的气温最高值。我国西部地区多在春季易发生沙尘暴。答案:A我国某中学建了一座太阳历广场,广场中间是6米高的雕像柱(如可图)。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朝丙方向,且影长从不超过6米的外圈。北

5、京时间1240是一天中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刻。据此回答67题。 6该学校可能位于()A黑龙江B湖南C云南 D广东解析:该雕像柱影子最短的时间出现在北京时间1240,说明当地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迟40分钟,故该广场位于110E;再根据该雕像柱正午影长从不超过6米的外圈可知,该地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45,若为45根据H90()可知4590(2326),故2234N。因此该地的纬度较低;综上可知,该学校可能位于广东。答案: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雕像柱附近可观测到北极星在丙方向B春秋分日太阳从丙、丁之间升起C夏至日,正午雕像柱影子朝向丙侧3米的圈内D一天中雕像柱的影子不会超过外圈解析:该地

6、一年中大多数日子正午影子朝丙方向,即丙为北方;位于北半球的各地可观测到北极星位于正北方向附近。答案:A某地储水变化量为该地水量收入与支出之差。下图为4个不同流域多年平均储水变化量图。据此回答89题。8图中地的植被主要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草原C亚寒带针叶林 D热带季雨林解析:地的植被从它的冬夏季储水变化来判断,冬季水量丰富,夏季水量不足,由此可以判断该地最有可能为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答案:A9塑造图中地区域地形地貌的主要力量来自()A流水B风力C冰川 D海浪解析:地冬夏季储水量都严重亏损,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为沙漠气候,最易受风力作用,其地貌的塑造力量主要来自风力作用。答案

7、:B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下图,回答1011题。10若图中甲、乙、丙表示地球表面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乙表示()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知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B11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A箭头表示岩浆活动 B箭头表示重熔再生C箭头表示地壳下沉 D箭头表示变质作用解析:指向变质岩的箭头都表示的是变质作用。答案:D2010年第11号台风“凡比亚”9月19日在台湾登陆,横穿台湾岛和台湾海峡,于9月20日在我国福建漳州市漳浦县沿海登陆。

8、受其影响,广东遭受强降水袭击,造成100人死亡4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23.99亿元。此次台风具有范围小、路径曲折、强度发展快和强度强等特点。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214题。12与台风形成类似的天气系统是()A春季的寒潮 B长江流域的伏旱C贵阳的冬雨 D南亚的印度低压解析:台风是由热带气旋发展而成的,属于低压系统。答案:D13给广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自然灾害不包括()A泥石流 B大风C降水 D寒潮解析:台风不仅可以带来大风、降水等,而且还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此次对广东的造成的灾害不包括寒潮。答案:D14当台风在台湾岛东岸登陆时,台北市盛行()A东北风 B西南风C东南风 D西风解析:根据图

9、示台北的位置和台风中心的位置可知此时台北盛行东北风。答案:A(2010安徽高考)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下图示意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分布。完成1516题。15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A北美西部荒漠地区 B日本东侧海底火山C亚洲内陆荒漠地区 D北美西侧海底火山解析:从材料中可知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在于岩石、沙土中,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深海石英含量总体上是自西向东和向南北两侧递减的,因此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亚洲内陆荒漠地区的石英被带到此地,故选C。答案:C16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A大气环流 B大洋环流C水

10、循环 D岩石圈物质循环解析:从图中可知,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石英含量总体上是自西向东和向南北两侧递减的,石英粉尘是在西风作用下向西运动然后沉积的,因此A项正确。答案:A(2011南京模拟)下图是某流域水量(单位:亿吨)收支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17.图中甲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以及开采地下水量X是()A蒸发55.43亿吨 B下渗40亿吨C蒸发40亿吨 D下渗55.43亿吨解析:降落到一个地区的水,除了蒸发、形成河流径流外,还会下渗到地下,即甲表示水循环中的下渗环节;根据该地区的总用水量可知,除了水库蓄水、河流引水之外,开采地下水的量应为55.43亿吨。答案:D18该地区利用水资源的措施中不合

11、理的是()A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B扩大水库库容,增强调蓄能力C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D植树造林,增加地下水渗入量解析:增加地下水的抽取量,会导致地下水量减小,从而出现地面下沉等现象。答案:A读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理论关系示意图,回答1920题。19一般情况下,V形谷在哪条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Aac BabCcd Dde解析:V形谷多分布在河流上游,是在流水强烈的下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ac河段下蚀作用较强。答案:A20促使下蚀速度VbVa的因素最有可能是()A海拔高 B落差大C纬度高 D位于断层处解析:ac段河流以下蚀作用为主,b处下蚀作用最强,可能是因为

12、落差大。答案:B二、综合题(共60分)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1:2010年2月12日当地时间晚上6点,第21届冬奥会在加拿大西部城市温哥华(4913N,12306W)开幕,历时16天,于2月28日闭幕。材料2:下面甲图为第21届冬奥会开幕时北半球太阳照射投影图,A地为温哥华。(1)当第21届冬奥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010年2月_日_时。(2分)(2)若乙图为甲图中晨昏线与某条经线相交位置图,且O点的地方时为6时10分,则O点所在地是_。(2分)A晨线热带西半球B昏线寒带东半球C昏线温带西半球D晨线热带东半球(3)弧线ac为_(晨线或昏线)。若从甲图中a处乘飞机沿最短航线飞

13、行到c处,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_。(2分)A5 000 千米 B6 371 千米C10 000 千米 D20 000 千米(4)写出第21届冬奥会开幕当天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冬奥会期间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2分)(5)此时,甲图中与c点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为_点。d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的范围是_。(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判读,涉及太阳直射点位置、晨昏线、时间和日期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等知识。第(1)题,温哥华地处西8区,与北京时间东8区相差16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当第21届冬奥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010年2月13日10时。第(2)题,根据O点的地方时为6时10分,可知O点所在为晨线,且O点位于赤道附近地区,为热带;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推断甲图中abc为晨线,据图中经纬度可推断晨线位于东半球。第(3)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弧线ac为晨线;a、c两点在晨昏线上,沿此线飞行距离最短,图中显示a点在赤道上,又因c点接近极点,则a、c两点距离接近大圆的1/4,即10000千米。第(4)题,2月12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京昼短夜长;2月12日至28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第(5)题,c点此时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d点位于北回归线上,一年中其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时最大,为90,在冬至日时最小,为4308。答案:(1)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