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493439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 教学预备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 2.了解重力产生的缘由,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 3.了解自然界中四种根本相互作用. 教学重难点 1.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作力的图示. 2.重力产生的缘由,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四种根本相互作用. 教学过程 学问探究 一、力和力的图示 问题设计 做一做以下试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 (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小钢球靠近磁铁时; (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 (3)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 答案

2、(1)小钢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2)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3)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 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要点提炼 1.力的特性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我们谈到一个力时,肯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力的相互性:力总是成对消失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力的作用效果: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说明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转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

3、 3.力的表示方法 (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便利,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 留意(1)标度的选取应依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状况下,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 (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 问题设计 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缘由. 答案地面四周的一切物

4、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才会使水往低处流. 要点提炼 1.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2.产生缘由: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留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 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对下,也不是指向地心). 5.作用点:在重心上. (1)重心是物体各局部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

5、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外形有关,质量分布匀称、外形规章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填“可以不在”或“肯定在”)物体上.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2 教学预备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分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分.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进展充分的争论与沟通,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

6、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对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会物理方法的微妙,体会科学的力气. 3.养成良好的思索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学问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育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分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分. 教学难点 1.帮忙学生正确熟悉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

7、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根本学问 (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 (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 (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 2.思索推断 (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分.() (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 (3)2022年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胜利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放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 探究沟通 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试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

8、 【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试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拟准确地讨论物体的运动状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试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 二、路程和位移 1.根本学问 (1)路程 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 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2.思索推断 (1)路程的大小肯定大于位移的大小.() (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肯定也相等.() (3)

9、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 探究沟通 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下图,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一样? 【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一样,位移一样. 三、矢量和标量 1.根本学问 (1)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2)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 (3)运算法则 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 2.思索推断 (1)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 (

10、2)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 (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探究沟通 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和-5哪一个温度高? 【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3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一)能娴熟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会依据相关试验器材,设计试验并完成操作。 (三)会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四)会设计表格并用表格处理数据。 (五)会用v-t图像处理数据,表示运动规律 (六)把握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语音描述运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一)初步学习依据试验要求,设计试验,探究某种规律的讨论方法

11、。 (二)经受试验过程,准时发觉问题并做好调整。 (三)初步学会依据试验数据发觉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体会试验的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学的讨论方法。 (二)培育依据试验结果作出分析推断并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探究目的: 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讨论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猜测】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有几种可能: 变化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匀称变化等。可结合速度图象描述猜测。 【让学生进展试验设计】提示如何测量出不同时刻的物体运动速度;最终确定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教师引导学生争论】试验过程中留意事项: 1、开头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12、。 2、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顿运动时准时断开电源。 3、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准时用手按住它。 【学生活动】试验过程: 1、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试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试验三次。 高一必修一物理上册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平抛

13、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学问教学中应同时进展科学讨论过程训练,本节课以讨论平抛物体运动规律为中心所绽开的课堂教学,应突出一条讨论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 观看现象初步分析猜想试验讨论得出规律重复试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2)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讨论简单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3)在试验教学中,进展掌握的思想方法的训练:从试验的设计、装置、操作到数据处理,全部环节都应进展多方面试验思想的训练,“试验的精华在于掌握”的思想,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