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本质和结构.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491519 上传时间:2023-1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的本质和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化的本质和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化的本质和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化的本质和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化的本质和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的本质和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的本质和结构.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文化的本质和结构(一)、文化的概念1、 古汉语:文治教化,治国之本。2、 现代汉语:一般知识,以及运用文字的能力。3、 考古学: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4、 理论领域 狭义:指哲学、文学、史学、艺术、宗教、科学等精神财富。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以及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二)、文化的转承演变 1、文化进化 文化的时间转移。 2、文化播化 文化的空间转移。3、文化涵化 不同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现象。(三)、文化的特征 进化性、后天性、共有性、传承性、民族性(四)、文化的基本结构 1、人与外部世界的认识关系 2

2、、人与外部世界的价值关系 3、文化的内在矛盾及其悖论二、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基本形态(一)、传统文化的概念 1、文化的过去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发展起来的文化 2、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对今天的文化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化 3、文化的将来式: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 固此,中国传统文化是连接古代、现代、未来中国的时间之流、生命之流,是中国人的精神生命。(二)、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 1、客体化的文化形态:历史典籍,文化古迹,文艺作品 2、主体化的文化形态:文化心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趣味。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在世界文化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唯一能够延续几千年而没有中断

3、的文化。(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1、 倡导学习西方的文化洋务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共产主义运动,改革开放2、 如何使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中西互为体用,综合创新(二)、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的积极作用1、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动力2、 中国传统文化为现代化运动所需要的良好秩序提供资源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新世纪人类文化(一)、现代社会的三大冲突1、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天人冲突2、人和人之间,社群之间,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人人冲突3、个人身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身心冲突(二)、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世纪人类文化建构中的作用1、 中国文化的中和价值

4、观可以化解人们的身心冲突2、 中国文化的中和价值观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和冲突3、 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观可以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一、 文化的涵义:(一)“文化”界说 1“文化”的字源学考察人类从野蛮到文明,靠文化进步,从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靠文化教化。人们的个性、气质、情操,靠文化培养;人们的崇高与渺小,靠文化赋予;人们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靠文化确立。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首先,让我们看看 “文化”这个概念是怎样形成的。(1)“文”: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

5、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段文字中“观鸟兽之文”,就是指观察鸟兽身上的各色交错的纹理。这段文字说明,我们的祖先包牺氏重视观察自然与人类自身,从自然界与人类自身领悟道理,概括为“八卦”来通天地万物之神妙,来分类归纳万事万物的情状。这里主要是用“文”来表示动物身上的纹理。另外,礼记乐记记载:“五色成文而不乱。”说文解字说:“文,错画也,象交文。”都是指纹理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文”字又有许多引申意义。其一,引申为文字、文章。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诗词曲赋。其二,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其三,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其四,在礼乐制度

6、和修养的基础上还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如成语“文质彬彬”(论语雍也)中的“文”即指文采和修养德行。在这些引申义中,文字、文章、修养、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文化”一词的意义最为接近。(2)化:“化”的本意有三个方面:一是改易,二是生成,三是造化。主要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渐进性改变。在此基础上,后来又引申为风俗、风气教化等等。“化”字的引申义与现代人理解的“文化”一词最相近的是“教化”,也即伦理德行的化成,如“潜移默化”。(3)文、化:“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传:“(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强调的是“以人文教化天下百姓”,

7、具有明确的文明教化之意。西汉以后,“文”与“化”经常一块连用,后来渐渐凝固为一个词。但并未出现现代意义上人们常说的“文化”一词。按照古人的理解,“文化”就是“以文教化”。近代(五四前后)在译介西方有关语汇(拉丁文culture)时,借用中国固有的“文明”、“文化”等词,赋予新义,就产生了我们今天通常所理解的“文化”一词。不过中国的“文化”一词侧重于精神领域的“文治教化”,而“文明”一词则兼容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而且,文化和文明是两个内涵不同的词,它们的相同之处:二者皆是针对人类群体生活而言。不同之处:文化侧重人内在的精神层面,是由人类群体内部的精神积累而产生,比如说我们通常所说的中国文化、西方

8、文化、印度文化。文明则侧重于社会的物质层面,包括生产力、政治制度等等,文明可以向外传播或被人接受,如近代欧美的工业文明。文明是可以进行比较的,并且有一些具体的特征把它们分为先进或落后,比如说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制度优劣。文化是不能进行比较的,我们无法说那一个文化先进或那一个文化落后,这是特定社会群体内部自发产生的,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国度性。比如说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你如何区别它们谁更先进2文化的定义。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一词经历了一个渐次发展的过程。(1)把“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众多学科探究的对象,实际上发源于近代欧洲。西方语言的文化一词与汉语的文化有相近的一面,又有相异之处。牛津词典把15

9、10年作为文化的精神、人文用法在英语首次出现的日期。但此时的文化主要指栽培、种植的意义以及由此引申出的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涵义。(2)自中世纪起,文化与今日的文化概念相当,英语中的文化“culture”的本义指精神文化,即人文宗教文化,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有精神和人文的指向,因此,各国对文化的理解稍有差异,但也有共同之处。(3)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对文化作了系统阐释,他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的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泰勒强调了文化作为一个精神文化的综合整体的基本含义,对后世产

10、生了重要影响。(4)对文化概念进行了详细考察和整理的是美国文化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他们于1952年发表了文化的概念,对西方当时搜集到的160多个关于文化的定义做了梳理与分析,指出:文化既是人类行为的产物,又是决定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关于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文化”的含义:据当今学者的不完全统计,在中国自“五四”前后至今,关于文化的定义,几乎有260多条,教材上基本采用了冯天瑜先生的说法(教材3页)“文化便是人与自然、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统一物(中国文化史断想第17页)”。 这里所说的主体是指人,客体是指自然。人是指整个人类。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这里所

11、说的自然不仅指人类赖以生存并与之相对立的自然,也包括人类本身的各种自然属性与生理属性。比如人脑具有自然属性与生理属性。人类运用发达的头脑,在认识、改造自然过程中逐渐掌握了自然的规律,创造了文化,也改善了人类本身。比如说,一块粘土不具备文化意蕴,但经过人类烧制,并且绘上图案,成了彩陶,注入了人类的审美观念和劳动技能就成为彩陶文化。又如一个山洞,人类钻进去只是为了遮风避雨,繁衍后代,似乎这个山洞算不上有什么文化味。但一座建筑物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和建筑人员的精心施工,把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意境追求通过石头,木头和沙子体现出来了,那么这座建筑物就可称作体现文化价值的建筑艺术。文化的定义:由这两个例子我们

12、可以知道: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其结果,都属于文化;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说文化的本质就是“自然的人化”。” “自然人化”是文化的哲学概括,是人类改造自然界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自然的人化”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其二是人类自身的进步。体质的发展,精神领域的丰富,文化逐步积累导致人类不断进步,文化的积累在某些方面是不可逆的。 二、文化的分类与基本结构(一)广义文化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指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也称“大文化”。这一文化领域最简单的分法为二层,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层。物质文化就是实体文化,是指人类用各种材料对自然加工造成的器

13、物的、技术的、非人格化的、客观的东西,如城池、宫殿、祠庙、长城、桥梁、器皿、工具、服饰、饮食等等。精神文化又称虚体文化,是指人类对自然进行加工或塑造自我过程中形成的用语言或符号表现出来的,精神的、人格的、主观的东西。如文字、语言、宗教、哲学、音乐、绘画、书法、风俗、制度等等。实体文化与虚体文化组成文化统一体。比如,建造宫殿,是先设计后建造的。设计建筑物时,表现为精神文化;当建成这一建筑时,表现为物质文化,同时这个建筑物体现了这个设计师的建筑思想。建筑是工程,又是艺术。所以说,建筑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体。影视先是实体,后是虚体,最终成为欺骗眼睛的艺术。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我们把广义的文化它们

14、分为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是由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即“物化的知识力量”构成的。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务,构成整个文化创造的基础。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艺术文化均属物态文化层,大运会上有传统服饰表演,展示的是中国传统物态文化。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存需要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制度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构成的。它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国家、经济、政治、宗教社团、教育、科技、艺术组织等。它规定了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科举制度也属制度文化层。中国古代的三公九卿、三省六部一夫多妻均属于制度文化层。新颁布的婚姻法、户籍改革规定也属制度文化层。3行为文化层是由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构成的。它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起居动作之中,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如宋代至清代的聘礼,男方给女方送茶,用茶不能移植来寓意一女不嫁二夫。行为文化有三个特征,一是集体约定俗成,并反复履行,如春节、五月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等等。西方的复活节、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