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489324 上传时间:2023-01-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校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校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校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校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设计说明.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说明一、设计概要1. 设计背景建设用地位于日喀则市江当乡。位于市区东,雅鲁藏布江南岸,距市区约45公里。面积304平方公里,人口0.5万。农作物以青稞、油菜为主。古迹有恩归寺,境内有和平机场。2. 设计概要用地内预计将建设学校主入口大门的设计,教学楼、办公楼等建筑的女儿墙改造,入口广场的改造,体育场主席台的改造,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以及外围围墙的改造。二、设计依据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3. 汽车、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2、,J114-2001)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 日喀则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7. 建设方提供的方案投标文件以及其他设计要三、设计理念1. 通过项目建设,提升日喀则江当乡中心小学教育办公形象及功能;2. 创造简洁、大方的现代风格建筑群,丰富地区空间形象。3. 与原有的方案进行整合,并配套部分公共服务设施、体育活动设施,形成有效的互动。四、总体设计说明1.视线分析1. 建筑布局对女儿墙进行修改设计,提升了建筑形象的同时,为城市景观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将各具特色的办公教学公寓配套等功能的建筑设计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创造出现代风格的鲜明的建筑形象,使得本案成为新区建筑的

3、新代表.各个设施的建筑布局的方式统一为一体,对道路景观加以规划和完善,形成道路认识性很高的建筑形式,尤其考虑到人流车流的视觉效果.2.交通流线分析用地的主要车辆出入口按照规划要求由东门进入,在此设置了停车场。行人流线主要集中在南侧大门主入口。行人流线和车辆流线分别依附不同的道路,尽可能的减少交叉,形成圆滑通顺的道路交通系统。3.立面设计通过对各个教学楼的女儿墙改造,建筑形态更加挺拔与瞩目,力求打造的是简洁大气的现代风。4.绿化设计以浓厚的教学氛围为背景,打造舒适安静的环境景观积极利用东侧的非建筑用地,将景观搭配引入场地的设计中,努力营造舒适、宜人、自由、开放、完整、美观的景观空间,为提升地域的

4、景观品质做出贡献。入口广场充分考虑建筑物的主要朝向和入口位置,将基地的南侧作为人行的主要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形成对外开放的学校广场,也提供面向市民的展示空间。开阔、敞亮是学校广场的主要特点和要素。各种景观设施灵动性和情趣感,是艺术文化内涵的体现。内庭围合空间利用建筑创造宁静的内庭围合空间,屏蔽外界的干扰,平静的水面、独立舒适的小空间,为在此工作学习的人们提供安静、祥和的室外空间。幽静、沉思、生活、安居成为内庭围合空间的主旋律。片区绿化 作为基地室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和活动类型,人们可以奔走嬉戏,可以静坐观赏,可以三五成群谈天说地,是室外活动放松之地。结构设计说明一、设

5、计依据1、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范、规程(1)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2)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3)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95)(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5)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6)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7)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2、自然条件(1)工程所在地区基本风压为Wo=0.45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C类。(2)工程所在地区基本雪压为So=0.35kN/

6、m2,雪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为III区。(3)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结构的阻尼比取0.05,设计特征周期为0.65S,场地类别IV类。3、主要设计参数(1)本工程建筑结构以及各类结构构件的安全等级均为二级,重要性系数均为1.0。(2)本工程建筑结构以及各类结构构件的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3)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二、材料选用1、各类结构构件所用混凝土等级及构件尺寸在后续设计阶段明确,地下室底板、外墙等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2、普通钢筋采用HPB235级

7、和HRB335级钢筋,预埋件采用Q235-A.F钢。3、建筑填充隔墙采用轻质材料。三、结构上的作用1、永久荷载为结构及设备的自重。2、可变荷载: 楼面及屋面活荷载标准值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取值。3、其他作用:(1)结构分析时不计温度应力的作用,通过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后浇带及适当提高配筋率等措施,控制因温差产生的不利影响。(2)结构分析时考虑地基、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基础设计时按规范要求控制建筑的整体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严格控制基础相对上部荷载的偏心。四、上部结构设计1、上部结构选型: 根据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合理选用结构方案和建筑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

8、适用。高层建筑,采用剪力墙-框架柱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一、二、三、四层公共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等级为三级; 为保证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控制楼板裂缝,除特殊部位采用轻钢结构外,其余楼(屋)盖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2、伸缩缝、沉降缝的设置: 对于地上部分平面尺寸超出规范要求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建筑物,应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伸缩缝或后浇带等措施来控制建筑物因温差产生的不利影响。 地下室通过在合适的位置设置伸缩缝、后浇带、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及适当提高配筋率等措施,消除混凝土收缩及温度应力的影响。五、基础设计 由于无地勘资料,本工程暂定建筑结构采用桩基、条形(独立)基础等,待岩土工程

9、勘察完成后,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及施工条件,确定合理基础形式及基础尺寸。 给水排水设计一、设计依据:建筑及有关工种提供的条件图及设计资料;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对本工程的设计要求;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二、工程概况和设计范围:本工程设计范围包括规划红线内的给水系统、热水系统、消防系统、中水系统、排水系统。三、设计内容:1、给水系统(1)水源: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既有DN300给水管道一条,经一路规划DN500给水管道一条;校区拟设置三根DN300引入管,将校区环状给水管网与城市环状管网连通。本工程离城市水厂较近,市政给水管道水压满足多层建筑的供水要求。 (2)、用水量

10、:用水量标准如下:教学楼:50L/人d;学生宿舍:150L人d;教工公寓:300L人d;食堂:25L/顾客次;公共浴室:100L顾客次;未预见及管网漏损:15的日用水量;规划校区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为5430 m3/d,最大时用水量720 m3/h。 (3)系统形式:高层建筑的下部(五层及五层以下)及所有多层建筑利用市政水压由室外给水管网直接供水;高层建筑的上部采用二次加压供水系统,二次加压设备采用无负压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设备。 (4)室外给水管道管径)100者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橡胶圈接口;管径100者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室内给水管道干、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管径)100者卡箍连接,管径100

11、者丝扣连接;支管采用PP-R管道,热熔连接。2、热水系统: (1)、设置范围:公共浴室、学生宿舍考虑集中热水供应。教工公寓、教学楼、行政办公等用水分散建筑根据用水点灵活设置小型热水器,以满足用热需要。 (2)用水量:用水量标准如下(60 0C ):学生宿舍:60L人d;公共浴室:60L顾客次;规划校区最高日热水量为1440 m3/d,最大时用水量480 m3/h。 (3)系统形式:集中热水系统采用机械循环系统,热交换站共设置两座,分别满足相对独立的用热区域(单身宿舍及公共浴室)的用热需要,热源为蒸汽。 (4)室外热水管道采用铜管,焊接连接,保温处理后直埋铺设。室内热水管道采用PP-R热水管,热

12、熔连接。3、消防系统: (1)、设置范围:消火栓给水系统:超过五层或体积超过10000m3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多层建筑及高层建筑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餐厅、校行政中心、会议中心、文体活动中心等。 (2)、消防用水量:室内消火栓用水量3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30L/s。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28L/s;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I级,喷水强度6L/min m,保护面积160m。(3)、系统形式: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采用区域临时高压给水系统,两系统相互独立,系统均由低位消防水池、消防给水泵、屋顶消防水箱及管网组成,消防水池和屋顶消防水箱共用,其余相互独立。室外区域临时高压管网和建筑室内

13、消火栓管网均呈环状布置。消防水池容积500m3左右;屋顶消防水箱18m3;消火栓给水泵共2台,一主一备;喷淋给水泵共2台,一主一备;上述设备均设于餐厅部分。 (4)、室外消防管网:室外消防管网为生活消防合用低压系统,管网呈环状布置。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保护半径为150m. (5)、消防给水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管径)100者卡箍连接,管径100者丝扣连接。 (6)、其它灭火系统:计算机工程馆网络中心机房、主机房、电子阅览室、特藏室等设置气体灭火系统。 (7)、灭火器配置:根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除计算机房等设置C02灭火器外,其余建筑均按规定设置磷酸按盐干粉灭火器。4、中水系统:

14、(1)、中水水源:目前,本工程规划地界内贯穿有河流。河流水质达到日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较优;河流没有通航要求,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出发,本工程拟采用河水作为中水水源。 (2)、中水供水范围:冲厕(高层建筑除外)、浇洒道路绿地、消防用水。 (3)、用水量:用水量标准:宿舍、教工公寓冲厕用水:21日生活用水量;教学楼冲厕用水:60日生活用水量;浇洒道路绿地:3L/md;未预见及管网漏损:15的日用水量;规划校区中水最高日用水量为3410 m3/d,最大时用水量300 m3/ho (4)、水质标准:处理后中水应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 (5)、系统概述:

15、根据校区规划布局,共设置三套相对独立的中水系统;中水系统由取水构筑物、水处理系统和供水系统组成。水处理工艺根据河水水质确定,拟采用一级处理消毒的工艺流程。供水系统由中水蓄水池和变频调速恒压供水设备组成,蓄水池储存35日中水用量。 (6)、室外中水管道管径)100者采用球墨给水铸铁管,橡胶圈接口;管径100者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室内中水管道干、立管采用钢塑复合管,管径)100者卡箍连接,管径100者丝扣连接;支管采用PP-R管道,热熔连接。5、排水系统: (1)、系统概述:室内生活污水系统采用污废合流制;屋面雨水系统采用87式雨水斗重力式排水;室外排水系统为雨污分流制。建筑物室内污水排出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就近排入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