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丁到儿童.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3488333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园丁到儿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园丁到儿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园丁到儿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园丁到儿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园丁到儿童.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园丁到儿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曾经有人把老师比作春蚕,体现了老师的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有人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比出了老师的高尚情操,博大的胸怀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有更多的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在他的照料下学生们茁壮成长;而我认为在“爱生学校”中老师不能再是园丁。树的茁壮成长需要园丁的精心呵护,并非拔苗助长。由于儿童在其生理上心理上的弱小发展的不成熟,需要成人的保护。但是保护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修剪他们,并不等于可以不尊重他们,恰恰相反,保护儿童必须以尊重儿童为前提。没有尊重谈不上保护,缺乏尊重的保护可能会变成对儿童权利的剥夺。比如当前独生子女家庭中,儿童在家庭里

2、被成人包办了应该由儿童自己解决的事,这种过渡的保护,其实是对儿童人格尊严、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不尊重,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树只有在呵护下自由生长才能茁壮,同样儿童权利只有在尊重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保护与尊重是相辅相成的,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儿童成为独立成熟的权利主体,这既需要保护,更需要尊重。儿童只有在尊重的环境中体验到尊重,才能学会尊重与自尊。在呵护、照料学生时,教师是要像园丁一样。 爱生学校教育中,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教师并非园林的管理者。有一句古老的西方谚语说:“孩子并不是我们要塑造的东西而是我们要发现的人”。这说明教师应该态度谦恭地面对孩子的智慧,要相信他们需要探索和发现的秘

3、密就在他们的生活中,而不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在成人的股掌之间。儿童也不是“橡皮泥”,更不是“面人”,任凭成人的摆布,而是权利主体。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经常站在成人的视角看儿童的需求,按照成人的标准进行施教,儿童意见、建议、需求被漠视,儿童权利的缺席依然是常见的现象,教师依然是以园丁的角色教学,儿童依然是园丁“统治”的对象。其根本原因不是教师不 “爱”学生,而是由于观念的落后,忽视了“树”才是园林中的主体。卢梭在批评违背自然的教育时说,那种另酷的教育把儿童像花园中的树木那样,照它喜爱的样子弄得歪歪扭扭。把儿童作为必须要按照教育设计了的样子进行修剪,必定要把任何不符合要求的树叶除掉,必定把儿童摆布成一种“可爱”的样子,但是这种园丁的“修剪”违背了儿童纯真的天性,贬抑了儿童的自尊,甚至牺牲了儿童的健康,扭曲了儿童的人格。园丁心态虽然隐喻了教师对儿童的辛勤的关照,但这种“关照”却体现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强权和支配意志。总之要把教师比作园丁已不再恰当了,只能隐喻教师对儿童精心的关照,而园丁的角色已不能再适应新的教育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