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文學之旅.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488849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島由紀夫文學之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島由紀夫文學之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島由紀夫文學之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島由紀夫文學之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島由紀夫文學之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島由紀夫文學之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島由紀夫文學之旅.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書名:三島由紀夫文學旅出版單位:凱信企管作者:陳銘磻入庫日:2011年12月26日發行日:2011年12月28日系列編號:文學堂03產品內容:1書定價:台幣330元港幣110元開數:18開直排單色+彩色頁數:336頁印刷:世和印製企業有限公司ISBN:978-986-7468-86-4 國際商品碼:9789867468864CIP:861.57 日本文學 總經銷:創智文化有限公司閱讀之外,更在旅行地景中品味經典文學,尋訪連日本人都看不到的文學感動!文學旅行作家陳銘磻如此描述:火燒金閣寺出現在小說中,使得被人生疏遠的主角溝口變得更為非凡,被無盡的美包圍著時,怎麼能染指人生呢?於是,作者讓自己的眼

2、睛變成了金閣寺的眼睛,然後藉由書中患有口吃的見習僧人,對於人生是美或不完美,以及疏離與被疏離,以不得不的姿態,在化為永恆之美的幻象前驚恐不安起來。來到鹿苑寺,易於感染到被無盡的美包圍著的氛圍,也的確因為這座在日光底下彰顯美的象徵的金閣殿,而使人惶惶不安起來。金閣遙遠可見,她在樹叢搖曳的包圍下,一動不動的矗立著,但絕不是在酣睡中,好像是夜的守護神。他帶著對日本文史的熱愛,多次往返台日之間,走訪日本文學地景,從事相關資料收集及鑽研,以對日本經典文學的獨到見解,書寫出連日本人都看不到的文學感動;期盼在日本311震災後,讓身在台灣的讀者,依舊可以透過作家之眼,再現文學地景,依循著細膩文字,看見日本經典

3、文學中的感動與美麗,走一趟感官之旅、文化之旅、文學之旅。三島由紀夫:一個集神童、奇才和鬼才於一身的文學家!日本評論家村松剛:三島由紀夫的每一本小說都是一場絢爛豪華的夢。日本著名比較文學研究家千葉宣一認為:三島與普魯斯特、喬伊斯、托馬斯曼齊名,是二十世紀四大代表作家之一。三島一生寫了40部小說,18個劇本與20篇短篇小說,主要著作有假面的告白、金閣寺、禁色、美德的徘徊、近代能樂集與愛的饑渴等,堪稱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曾二度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雖與諾貝爾獎無緣,依然是日本文學成就最高的作家;亦是著作被外國翻譯最多的當代作家!有人讚譽他為日本的海明威。正值創作的高峰期,三島卻於1970年11月

4、25日剖腹自殺(年僅45歲),此事被稱為:日本戰後史上最大的謎團本書帶你走進三島毀滅與至美並存的文學世界!【聯合推薦】作家 吳祥輝 / 詩人 許悔之 / 作家 張典婉 / 詩人 路寒袖 / 台灣文學博士 劉智濬【本書重點】三島由紀夫的出生背景與成長一九四五年對三島來說,是最傷痛的一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佈敗戰,向盟軍投降;四天之後,文藝文化的好友蓮田善明,以陸軍中尉的身分在馬來半島自殺。十月二十三日,妹妹美津子因為傷寒病逝,時年僅十七歲。種種打擊,使得三島的情緒陷入最低潮。這種從年輕時代即萌生的死亡意識,分明了了,竟成為成就三島文學作品重要的素材;死亡與文學、文學與滅絕,無不深刻的被他寫入小說

5、中,發展成隱晦、華麗、陰沉、孤傲,相互交錯的極端個人特色。三島式的死亡美學三島認為死的美學是:人應該為自己而活,為慾望而死的都不算堅強;人為自己的理想而活,則死而無憾!三島式的死亡美學,是建築在自戀的基礎上,我終於愛上自己的腋窩。這就如同他在金閣寺藉由見習僧人溝口心中對金閣之美的妒火,而把美麗的金閣燒燬,用以滿足他的滅絕之美。三島由紀夫的文學創作與小說中的人格特質三島在文學上探索多種藝術,集浪漫、唯美與古典主義於一身,特別是擷取日本古典主義與希臘古典主義結合的美學象徵,尤其描寫男性生與死之美所獲取的藝術成就,為各方所公認。在美學的追求上,三島著力於對深層心理的挖掘,並積極從隱晦的頹唐中探索人性

6、的真實面。現象界虛幻無常的象徵金閣寺金閣寺出版至今已然超過半個世紀,三島在這部盛年時期完成的小說中,創造不可思議的獨特性,他不僅將罪犯行為藝術化,而且透過華麗又優美的文筆美化金閣寺,讓這一座被患有口吃的見習僧人溝口形容為,美到非將金閣燒燬的寺院,化成美的永恆幻影。伊勢灣彌漫著淳樸之美的潮騷三島曾說:潮騷是以塔夫尼斯與克蘿婀為藍本,去尋覓被文明隔絕,卻瀰漫著淳樸美學的小島。塔夫尼斯與克蘿婀是古希臘晚期作家朗戈斯田園詩式的愛情小說,全書著墨刻劃主角戀愛中的歡樂和痛苦,甚且謳歌樸素和真摯的愛情;而潮騷則對應男主角新治的苦難生活和愛情歷程,挑動讀者的心弦。憂鬱含蓄與淒絕的春之雪春之雪是三島生前最後的長

7、篇鉅著豐饒之海四部曲的第一部。小說描繪大正時代,侯爵家公子松枝清顯和伯爵家千金綾倉聰子之間的愛戀,在三島筆下顯得古雅哀怨、細膩纖秀,充滿日本王朝文學之美,同時,三島更在這部小說中詮釋了個人對生與死的輪迴轉世見解。深陷在虛實輪迴中的天人五衰這部屬於三島畢生文學創作的壓軸之卷,他將個人淒絕的生死美學發揮到了極致,是夢、是死、是輪迴,更是他無盡滅絕的死亡美學之作。【三島由紀夫大事記】1925年(大正14年)1月14日 出生於東京市本名平岡公威。 1944年 出版繁花盛開的森林三島的第一部中篇小說。1948年 出版盜賊三島的第一部長篇小說。1949年 出版假面的告白成為當年的暢銷書並確立其新進作家的地

8、位。 1950年 出版愛的飢渴暢銷書,使三島的父親開始以子為榮。1950年 出版純白的夜三島第一部被改編為電影的小說。1954年 出版潮騷刷新日本戰後銷售記錄。1955年 出版金閣寺被日本文壇譽為三島美學的最高傑作。1956年 出版近代能樂集此書深受美國讀者重視。1960年 出版盛宴之後造成日本史上第一宗因隱私權而提告的控訴案。1961年 出版憂國三島親自飾演書中的中尉一角。1962年 出版美麗的星星銷售量之低居三島作品之冠。1964年 出版我的遍歷時代連載的自傳性散文,表達對戰爭歲月的懷念。1966年 出版英靈的聲音三島第一篇被公認為政治性作品的散文。1970年11月25日 在東京自衛隊東部

9、方面軍總監部剖腹自殺。此事被稱為日本戰後史上最大的謎團。1971年出版最後著作豐饒的海第四部天人五衰。【推薦序】寫作人生最忠實的完美結局吳祥輝行動派的作家最吸引青少年時代的我,就像描述人和荒野或海洋的小說,通常比人和大地的故事更讓我著迷。三島由紀夫因此而進入我的心中。青少年的閱讀之心或許比較傾向靈性的感應,對追尋自我生命意義,不害怕死亡的作家總是帶著崇敬之情,無關乎抉擇的內容,或者是病態或健康。國家心靈和作家心靈越到深處越衝突激盪不停。三島由紀夫是最強烈的一種典型。從作家理性看,他崇尚戰前的日本傳統武士道精神,未來對他已經越來越遙遠,而非越來越近。選擇切腹自殺作為封筆之作,恐怕就是他寫作人生最

10、忠實的完美結局。 (吳祥輝,作家,著有拒絕聯考的小子芬蘭驚艷陪你走中國等。)【推薦序】虛妄的死亡美學許悔之評論家認為三島的文學充滿虛妄的死亡美學,也即滅絕。除了金閣寺彰顯這種美學之外,他作品中的豐饒之海四部曲,從春之雪到天人五衰,以本多繁邦這個具有偷窺習慣的說故事者的角色,把幻滅人生的意識表達得最為具體。三島挑釁美,撩撥美,他小說中的男主人大抵為俊美男子,但最終命運都成為作者筆下美的滅絕者。他創造美,棲息美,毀滅美,他心中的美盡是死亡;這可從豐饒之海中的松枝清顯、飯沼勳和安永透,在璀璨的二十歲生命,走進死亡、自殺和目盲看出端倪。美的靈魂被三島擾亂了,縱令他用華麗的文字,截取美的瞬間景色、美的人

11、物,最後仍不免以死傳述滅絕。執拗追逐滅絕幻影的人,三島的作品是美學和死亡交錯的舞台,更是他文學最本源的動力。 (許悔之,詩人,著有我佛莫要,為我流淚有鹿哀愁遺失的哈達等。)【推薦序】男體告白張典婉年少時,初識三島由紀夫是在一群青春的男同學間,才脫離童年與尷尬的少年變聲期,進入了可以成為男人的喜悅,青春的肉體有荷爾蒙滿溢的驕傲,有些人在不同的女子間擺盪追逐,學習成人世界中的愛情遊戲。有些沉溺男體,散發鬼魅的男生,卻是三五成群捧著假面的告白,或是金閣寺的不同版本,討論話題中有著男體對同性間憐愛的疼惜。在他們交談中,我也懵懂地了解三島由紀夫的青春情慾的性別告白。一九七年,三島由紀夫切腹的新聞震驚了全

12、世界,在這些視他為偶像的男體眼中,竟都是有著一樣落寞的眼神。直到很多年後,帶著朝聖的心去到金閣寺,原想找尋美得要毀滅的金色天空,可是太多的觀光客,只想讓人快快逃離現場,突然想起那些年少時期的男體告白,可還依然如昔。 (張典婉,作家,著有太平輪一九四九台灣客家女性苗栗山水等。)【推薦序】雨水滴心寒,意志溢海岸路寒袖三島以死亡或滅絕為主軸的眾多文學創作中,潮騷是少數勵志性的寫實作品,雨水滴心寒,意志溢海岸。小說描述長相俊挺的年輕漁夫久保新治和船家獨生女宮田初江,艱辛曲折的戀愛過程。情節簡單,卻充滿希臘式的田園詩情風格。作者突破個人自戀式的幻滅寫作技巧,從而讓女主角勇於衝撞世俗成見,鄙視財富,執著追

13、求愛情,拒斥在貧窮與財富對應下所產生的階級偏見。全書不脫三島美學的一貫作風,溫柔的初江和溫暖的新治,醜陋的安夫和僻性乖張的千代子,相互交織一幅凡間通俗的愛情故事。性格多變的三島,運用作品中難得溫暖色澤的潮騷,歌頌伊勢灣神島村漁民的純樸個性,如此明朗的文體,正是他反現實主義的文學佳構。 (路寒袖,詩人,著有春天的花蕊憂鬱三千公尺我的父親是火車司機等。)【推薦序】毀滅與至美的詭異並存劉智濬將絕美的金閣寺縱火焚毀,是三島由紀夫及其筆下人物自我救贖的必經之路?毀滅與至美如此這般的詭異並存,挑戰著金閣寺讀者心靈的感應深度與廣度,必須承認,我這個異國、異代的讀者,始終無法真正完全融入其中。侯孝賢悲情城市曾

14、有這樣一幕:最終為國府軍隊殺害的台灣知識份子寬榮,生前提到日本人自殺行為背後的櫻花精神在生命最美的時候隨風離枝,這是全片台灣男子,除了年邁與發瘋者,最後全都殞滅的命運的預告。這大概是我可以理解的極限了,但是距離金閣寺的深邃本質,依然十分遙遠;曾經繞行於秋天的金閣寺庭園,金碧輝煌與璀璨楓紅相映,然而,我只感受到寂靜之美,那個嚴重口吃的僧侶的焚燒之舉與眼前的美景如何連結?日本文化的某些面向,在那一刻,突然陌生起來。 (劉智濬,台灣文學博士,中台科技大學教授)【作者序】風華絕代的文學之美陳銘磻我怕怎麼掉下淚水的記憶都會消失,所以才把心情寫下來。二一一年,時序進入春季,我正積極而緊密的忙碌搜集、整理和寫作川端康成文學旅、三島由紀夫文學旅、夏目漱石文學旅三書,不料寫到川端生並非死的對立面,死潛伏於生之中。與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的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的淒美文字,恰如我彷彿只有腳離開現實,遨遊於天空中了!這時,客廳的電視新聞主播正聲嘶力竭的報導日本東北地區的宮城縣和茨城縣,遭逢九級的強烈大地震,同時引捲起二十幾公尺高的大海嘯,把鄰近城鎮淹沒成一座座空寂死城,死傷和失蹤人數遠超過萬人以上。主播急促的聲音,瞬間喚醒我的知覺,我即刻從川端生死美學的文字裡跳脫開來,焦慮的走到螢幕前,睜眼面對滾滾浪潮把臨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