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班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有效策略》结题.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3487430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大班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有效策略》结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让大班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有效策略》结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让大班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有效策略》结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让大班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有效策略》结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让大班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有效策略》结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大班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有效策略》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大班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有效策略》结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大班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有效策略结题报告 王成虎一、课题背景进入大班后,幼儿更加活泼好动,喜欢动脑筋思考问题,动手探索新事物,随之而来的错误也就增多了,多数的幼儿犯了错误后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犯错了,有的甚至理直气壮。在最初的观察、调查中发现,主动承认错误的幼儿只有30%左右。通过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及5-6岁幼儿年龄特点,我们了解到幼儿进入大班后,规则意识开始萌芽,他们开始学习着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集体的一些共同规则,例如,游戏结束了要把玩具整理好放回原处,上课发言要举手,和同伴友好相处等等。大班后期的儿童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像体育游戏、棋类游戏等。对在活动中违背规则的行为,儿童常

2、常会“群起而攻之”。但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规则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自律,规则对儿童来说还是外在的。因此,儿童在规则的实践方面还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出现很多错误,分析幼儿所犯的错误发现,其实大多数错误都是违反了规则造成的。比如有的幼儿打人是违反了交往规则,有的幼儿玩完玩具后不整理玩具是违反了游戏规则,有的幼儿上课总是和别人说话是违反了课堂规则等等。如果幼儿违反了规则并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长期如此,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就会漠视规则,甚至践踏规则。在我们前期的调查问卷中发现,面对幼儿犯错误的情况,很多家长显得比较急躁、粗暴,方法不多、效果也不好,发现问题后,有的不问青红皂白就开始批评自己的孩子;有的对

3、幼儿的错误完全漠视,听之任之;有的家长教育观念不统一,幼儿就学会了看脸色行事。做为老师也尝试过一些方法,比如惩罚、批评,都是以负强化为主,效果却不太明显,有的方法反而不利于幼儿主动承认错误,老师都感觉很苦恼,每天都忙于解决这些问题。个别幼儿也出现了效仿那些不承认错误的幼儿的情况,犯了错误一走了之,除非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否则绝不承认。在中班时,对幼儿没有明确的要求,这也使很多幼儿犯了错误后不会主动承认错误,往往都是在老师的提醒、教育下才会少犯错误,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需要帮助幼儿把规则意识内化成为自己的经验,能主动承认错误,减少犯错误的次数,并最终改正错误,形成规则。本质上还是培养幼儿的

4、规则意识、自控能力。 我们课题组经过分析、商讨,最终选取了一个小课题:让大班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有效策略,从家长、老师、幼儿三个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研究,形成有效的教育策略。二、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1、分析幼儿所犯错误的类型;2、了解幼儿在犯了错误之后的策略;3、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分析影响幼儿犯错误后能否主动承认错误的因素;4、找出家长、老师在幼儿犯错误后的教育误区;5、在平时的教育中不断总结教育经验,最终形成实用的教育方法。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1、 规则的语源和定义从词源上看,现代英语中的规则(rule)一词在中古英语中为reule,它来源于古法语,并可进一步追溯到拉丁文的regula和reg

5、ere(它们分别是“直尺、标尺”和“指导、统治、管理”的意思),后来rule有主见引申为“规则、规章、规定、条例”等,同时也有依规章来“指导、统治、管理”的意思。在哲学辞典中,规则往往被用来指称“行动或行为的指导(prescribed guide for conduct or action)”,并被分为游戏规则、形式系统中的规则、语言的规则、道德的规则和法律的规则等;另外,规则还表示一种经验的常规型(an empirical regularity)。根据哈耶克、亚当福格森、亚当斯密、埃德蒙伯克和门格尔等学者的研究成果,规则有这么些特点:1、它是一个有关人类行动的命题;2、它是一个规范性命题;3

6、、它是一个普遍命题或者说全称命题;它是一个可以用“正当与否”加以评价的句子。总之,规则是一种可以从正当与否的角度来加以评价的有关人类行动的普遍的规范性命题。规则和规律、命令和契约都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按照规则对于行动的约束力,可将规则分为两类:构成性规则和范导性规则。其次,依照规则的不同根据,又可以把规则分成三类:技术规则、游戏规则和道德规则。2、哈耶克的规则论在哈耶克看来,遵循规则是我们人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特别指出:“人不仅是一种追求目的(purpose-seeking)的动物,而且在很大程度也是一种遵循规则(rule-following)的动物”;他认为不仅人们的行动是遵循规则的,而且人们

7、的感知也是遵循规则的。3、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理论 他把儿童对游戏的规则意识分为三个阶段,即“单纯个人规则的阶段(五岁以前)”“信奉他律绝对的规则的单方面对权威归依或尊敬的时期(六到九岁)”及“尊敬自律的相对的规则的相互尊敬即协同的阶段(十岁以后)”。在第一阶段中,儿童的游戏完全是个人的,游戏的规则没有成为社会性的事实,儿童没有把规则看作是义务性的;在第二阶段中,儿童开始迷恋于游戏的胜负,但对规则的本质还只有笼统的观念。他们一方面认为规则是最神圣的绝对不能侵犯的东西,一方面又屡次破坏规则;在第三阶段中,儿童不再把规则视为绝对的或神圣的东西,但是实际上决不破坏规则。皮亚杰认为,儿童出现这样的表

8、现取决于他对规则的理解即认知。在第一个阶段中,儿童根本不理解规则,他们不关心胜负,只是对游戏本身抱有兴趣;在第二个阶段中,儿童的游戏限于模仿,对一个个的规则不能充分理解,而且认识的规则完全是他律的规则,是由外界强制的,是模仿地强制执行的;在第三个阶段中,儿童已经充分理解了规则的意义,并且认识到规则是为了进行游戏互相协商制订的。正是儿童认知的不断发展,使他们对规则的理解不断深入,从而产生了三个阶段的规则意识。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本次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行动研究法、问卷法、观察法进行。在开展一定规模的社会问卷调查的同时,采用座谈和个别访谈,进行个案的质的研究,使调查真实、生动、丰富,提高研

9、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1、 文献法。我们在研究之前,在学校订阅的学前教育杂志、书籍或者网站上查阅了有关幼儿规则意识、幼儿犯错误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发现有关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性已有成果较多,但是有关幼儿主动承认错误、帮助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有效策略却很少,为我们确定课题提供了帮助。2、 行动研究法。因为幼儿会在生活中犯很多错误,这些错误也不尽相同,面对这些错误时,老师处理的方法也不同,有的方法有效,有的却无效,在我们研究阶段,我们总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善,使我们的研究更加深入。3、 问卷法。在最后检验幼儿在家是否也能主动承认错误及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时,我们采用了问卷法,给大班

10、幼儿的家长都发放了问卷。通过分卷,我们获取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通过皮尔逊积差相关公式计算得出信度为0.75,说明问卷内容可信度还是不错的。4、 观察法。从幼儿入园开始,我们就对幼儿进行了观察,覆盖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午休、课间操、喝水、如厕等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为最后的分析总结提供了数据和资料。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有机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结合,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理论问题在互动中发展完善,实践问题在互动中得到解决。五、课题研究的结果与分析(一)研究对象本次选取了大班6个班共计256人作为研究对象。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

11、构成 班级人数男女 年龄范围 大一班 43 25 18 5.56.5 大二班 43 23 20 5.56.5 大三班 41 20 21 5.56.5 大四班 43 21 22 5.56.5 大五班 42 23 19 5.56.5 大六班 44 26 18 5.56.5 总计 256 138 118(二)幼儿错误的类型对于大班幼儿来说,90%的错误都是因为违犯了规则,而现阶段是幼儿规则意识的萌芽期,还不能坚持遵守规则。通过观察分析,我们把幼儿的错误分为了以下几个类型:表2 幼儿犯错误的类型错误大类错误小类A.游戏错误a1.违犯游戏本身规则a2.损坏玩具a3.不参与游戏B.行为错误b1.乱拿别人东

12、西b2.不能认真做操b3.打架、骂人b4.说谎C.安全错误c1.拿尖利物品玩c2.上下楼推挤别人c3.将小物品放进嘴里或耳朵c4.在教室追逐D.学习错误d1.上课不认真听讲d2.不完成布置的任务d3.上课坐姿不正确d4.抄袭别人的作业E.生活错误e1.不能安静进餐、午休e2.不能有序喝水、如厕e2.看电视时间太长e3.不讲卫生(三)幼儿犯错误后的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分析,我们把幼儿犯错误后的行为分为了以下5个级别:1、 在没有外力干预下承认错误;2、 在教育下承认错误;3、 沉默、默认;4、 拒不承认;5、 撒谎,推脱给别人我们把前2个级别的行为都认定为幼儿能主动承认错误。(四) 影响因素1、家庭

13、因素通过我们研究初期的访谈、调查发现,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对幼儿能否主动承认错误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家长是耐心的,在幼儿犯错误后能冷静的询问幼儿错误的原因,引导幼儿认识错误,那幼儿更愿意主动承认错误,同时我们也发现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更加稳定,幼儿更愿意与人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反之亦反,幼儿不愿意承认错误,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想法。2、 老师因素与调查家长的结果相类似,我们发现,老师的教育方法也会对幼儿能否主动承认错误有直接影响。有的班老师过于严厉,不给幼儿犯错误的机会,幼儿害怕犯了错误遭到老师的责罚,犯了错误不敢承认,有的班老师又过于宽松,幼儿犯了错误没有追究责任,简单说一两句就结束了。慢慢

14、的,幼儿就觉得承不承认都无所谓了。有的班老师在幼儿犯错误后教育方法适当,幼儿容易接受,更愿意主动承认错误。3、 幼儿自身因素根据观察和调查发现,四种不同性格(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的幼儿在主动承认错误方面没有明显不同,说明性格影响较小。在研究中发现,有责任心的幼儿更倾向于主动承认错误,做事不坚持、没有责任心的幼儿在犯了错误后更想去逃避。同时,由于样本太少,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我们没有得出结论。(五) 分析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整理分析问卷后,发现经过1年时间的教育,家长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都有了改善,这种改变也促使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人数的比重有了增加。“家长有正确教育观念”提升到了95%以上,绝大多数的家长都知道幼儿犯错误很正常,在成长阶段,错误也能给幼儿带来经验,但同样也很重视幼儿的每一次错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的引导幼儿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尝试改正错误。“家长有正确的教育行为”提升到了80%以上,家长现在不会再随便打骂幼儿(只占5%左右)了,会通过很多的方法引导幼儿改正错误,而且80.15%的家长们觉得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耐心的引导。幼儿主动承认错误的比重也从研究一开始的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