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347972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一语言互动同步文言文翻译原文:卫人束氏,举世之物,咸无所好,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兽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束氏日市肉啖之。狸狌生子若孙,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辄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 南郭有士病鼠,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鬓,又磔磔然,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注释举世之物所有人世间的东西。举,全。 咸(xin)无所好(ho)全都不爱好。咸,全,都。好,喜爱。 唯只。畜x喂养。狸狌(lshng)狸猫、野猫。这里指

2、猫。家东西指住宅周围嗥(ho)野兽吼叫,这里指猫叫。束氏日市肉啖(dn)之束氏每天买肉喂养它们。日,每天。市,买。啖,吃,这里是喂。7、若:及,至于 8、以啖肉故因为喂养肉的缘故。以.故,因为.的缘故。9、辄(zh)立即,就10、食已与与如也,熙熙如也吃饱了就舒舒服服(蹓跶),快快乐乐(玩耍)。已,完毕。与与如,走路安逸舒适的样子。熙熙如,和悦快乐的样子。11、南郭有士病鼠城南有家人家闹鼠灾。病以.为患 (12)假借。 (13)鬣(li)这里指老鼠嘴角的胡须。(14)磔磔然吱吱地叫。磔磔(zhzh),形容声音。(15)意为异物也以为是什么怪物。意,认为。为,是。异,反常,奇怪。 (16)度(d

3、u)猜测、估量。 (17)啮(ni)咬 (18)奋掷而出:用力纵身逃出 译文:卫国有个姓束的人,全世间的东西都不爱好,只是爱养猫。猫是捕捉老鼠的动物。他家养了一百多只猫,这些猫把家周围的老鼠都抓得快没有了。猫没吃的,饿了就大声嚎叫。束家就每天到市场买肉喂猫。几年过去了,老猫生小猫,小猫又生了小猫。这些后生的猫,由于每天吃惯了现成的肉,竟然不知道世上有老鼠了;饿了就叫,一叫就有肉吃,吃完了就是懒洋洋的,一副柔顺和乐的样子。城南有个读书人的家发生鼠患,他家的老鼠成群结队地走动,有的老鼠掉进缸里,他急忙从束家借了一只猫回去。束家的猫看见那些乱窜的老鼠耸着两只小耳朵,瞪着两只小眼睛,黑如亮漆,翘着两撇

4、小胡须,一个劲儿地吱吱乱叫,竟然以为它是怪物,在缸沿上随着老鼠转来转去,却不敢跳下去捉那老鼠。这家的主人见状不由得发怒,就将猫推了下去。猫害怕极了,对着老鼠大叫。过了好久,老鼠估计猫没有别的本领,就咬它脚,猫用力从缸中逃了出来。 寓意(1)告诉人们过分的享受、过度的溺爱,都会带来不良后果。养尊处优的生活会让人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失去的。缺乏锻炼,长期不锻炼业务,必然丧失专业技能(2)优越的生活条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会使人意志消磨,减弱生活能力,最后变成一个又馋又懒又虚弱的废物。 狸牲失去本领的主要原因:狸狌由于被卫人束氏娇惯、溺爱而没有得到锻炼,渐渐失去了捕鼠本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

5、(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注释】(1)箪:音,古代盛饭用的竹器。(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3)乐:乐于学。【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评析】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原文:孔子过(13)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1)。夫子式

6、(2)而听之。使子路(3)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4)重有忧(5)者?”而曰(6):“然。昔者,吾舅(7)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12)也?”曰:“无苛(8)政(9)。”夫子曰:“小子(10)识(11)之,苛政猛于虎也。” 译文: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

7、“学生们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注释(1)哀:极伤心(2)式:同“轼”,车前横木,用作动词,指扶轼而听(3)子路:孔子的弟子名仲由字子路。(4)壹似:壹:确实。壹似:确实像。(5)重有忧:有很多伤心的事。(6)而曰:妇人接着说。(7)舅:当时称丈夫的父亲为舅,即公公。(8)苛:苛刻,暴虐。 (9)苛政:残暴的政令。 (10)小子:古时长者称晚辈为小子。这里指孔子称他徒弟。(11)识(zhi):同“志”,记住。(12)去:离开。 (13)过:路过。原文: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

8、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注释:登州:指现在山东蓬莱、栖霞以东一带。台观:古时宫殿前的高台,台上建楼观。城堞:指城上女墙。 冠盖:旧指做官人的冠服和他们车乘的篷盖。 蛟蜃:古人传说中的海中蛟龙类动物,说它能发洪水,能吐气为楼台。 驿舍:驿站。古代人乘马传递信件,叫马传,马传停息的地方叫驿站。 【参考译文】 在登州(即今蓬莱)的海上,有时候会出现(这样)云气,象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都)清晰可见。有的人说:“(这是)海中的蛟龙吐气而形成的。

9、”(我)怀疑不是这样的。欧阳文忠曾经出使河朔,路过高唐县,在驿管的房屋中夜间听到有鬼神从天空而经过,车马人畜的声,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说的很详细了,这里不详细记录。询问本处的老人,他说:二十年前曾经白天路过这个县,也清楚可以看见人与物。人们也称之为海市。同登州所看见的大致上相同。海市蜃楼【原文】尝读汉书天文志,载“海旁蜃气像楼台”,初未之信。庚寅季春,余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余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邀余。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列如崪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欻起,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

10、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如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曰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注释】海旁蜃气像楼台:汉书天文志有“海旁蜃气像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之句。此指“蜃气”形成“楼台”的景象,即“海市蜃楼”.庚寅:指元至正27年(1290),时作者避元初战乱于浙江沿海。叠巘(yn):重叠的山峦。崪(z)岫(xi):耸立的高峰。榭(xi):建在高台上的敞屋。欻(x):突然。浮图:佛塔。老子:李耳,相传为道教之祖师。三门:庙门。晡(b):即晡时,相当于午后3时至5时。【译文】:曾经读汉书天文志,上

11、面记着“海旁蜃气像楼台”,当初我不相信这事。庚寅春末,我在海滨躲避敌寇侵扰。一天吃午饭时,家中仆人跑来报告一件怪事,说:“海中忽然涌现几座山,都是以前不曾有过的。乡里父老看了都认为太怪。”我也惊奇地出去看。恰逢陈家主人派遣仆人邀请我。到了海边,我们相扶着登上聚远楼向东望去。只见浩渺大海中,高高矗立的“奇峰”,层层相连的重叠的“山峰”,紧密相连着高峻险要的“山峰”,忽隐忽现。过了一些时候,城郭台榭一下子出现了,就像人口稠密、建筑宏伟的地区,像几十万户人家鱼鳞般紧靠着。当中有佛寺、道观,三座门高高在上,钟鼓楼像两翅坐落在寺观左右,屋檐边的饰物很分明,就是充分发挥公输般的高度技巧,也不能超过它。又过

12、了一会儿,有像人站着的,有像兽散去的,有的排列得像旌旗上的饰物,瓮盎之类的器皿,怪异繁多。快黄昏时,才慢慢地消失。刚才所有一切在哪里呢?大海还是原来那样!原文:楚人有生而不识姜者曰:“此从树上结成。”或曰:“从土里生成。”其人固执己见,曰“请与子以十人为质(评断、见证),以所乘驴为赌。”已而遍问十人,皆曰:“土里生也。”其人哑然失色曰“驴则付汝,姜还树生。”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姜产于土,而曰树结;菱生于水而曰土产;皆坐不知故也。物理无穷,造化无

13、尽盖一例以规物真瓮鸡耳! -雪涛谐史译文:在楚国生的不认识姜的人,说:这是树上长的.有人说:是从土里长的.那个人非常固执,说:咱们请十个人来评断一下,以我骑的驴为赌注.然而问遍10个人,都说:是土里长的.这个人脸色大变说不出话来,还强调说:这驴归你了,但是这姜还是树上长的.北方出生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工作,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吃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的.这个人演示自己的错误,说:我知道,连壳一起吃清火.有人问他:北方有菱角吗?这人回答说:前山后山,遍地长的都是,哪没有啊?生姜长在土里,却说长在树上;菱角生在水里,却说长在土里;都是不知道而翻的错误啊.世间的东西无穷无尽,只用一种事物来概

14、括所有的规律,真是瓮中的鸡啊!陈元方候袁公 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师,学习。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

15、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1)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2)意思是说:你和我老爸就像孔子周公一样,都很厉害,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言下之意:既照顾了对方的体面,又保存了自己的尊严,不卑不亢原文: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负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