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地方特色工科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践.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475820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地方特色工科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建地方特色工科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建地方特色工科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建地方特色工科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建地方特色工科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建地方特色工科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地方特色工科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践.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建特色大学的“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实践与探索在上海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历史进程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抓住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努力创建一所现代化特色大学。“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设是我校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建设工程。一“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设理念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现代大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流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和科学的实践教学方案,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获得这种能力

2、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我校立足于为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大学生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方面的作用,努力将学校建成优秀工程师的摇篮。基于以上人才培养目标,我校于1998年5月,成立了“工程实训中心”。2003年,学校在规划建设松江新校区的过程中,投资2亿多元,建设了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大楼,从而为创建国内一流的专业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5年7月,学校整体搬迁到松江新校区后,学校将“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设确立为学校发展的六项主要建设工程之一。学校集成各类专业的实验和实训资源,努力将“现代工业

3、实训中心”打造成为集工程基础训练、现代制造技术训练、交通运输工程训练(含汽车工程专业实验、实训、航空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和轨道交通工程专业实验、实训)的综合性、开放性的工程实验、实训平台和科技创新基地。“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设,遵循高等教育和教学规律,将“开放性、综合性、设计性、示范性”作为建设目标,构建一个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开放式实验、实训基地,“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首先,“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立了比较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立足于培养具有工程背景的各类人才,不仅工程技术类专业接受严格的工

4、程实践训练,而且通过“管工结合”、“工艺结合”设置了,机类、近机类、管经类、艺术类专业的工程教学环节,使全校的各类专业学生都获得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训练。其次,“现代工业实训中心” 构筑了以现代工程实践教学为主的实践教学链。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了一个从专业验证实验课程设计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产学合作第二课堂各种技能训练大学生创新实践。形成了一个以现代工程实践教学为主,围绕现代产业的完整的实践教学链。 “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构筑了三个有机结合的工程实践环节:即先进制造技术基础、电工技术基础、现代数控制造技术。同时,这个实践教学系统突出了交通工程专业特色,学校

5、在汽车、航空、轨道等交通工程方面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实验室:例如, 数控加工实训室、特种加工实验实训室、气动控制技术实验室、机械运动控制技术实验室、信息化制造实验实训室;计算机集成制造实验室、计算机仿真实验室、现代通信实验室、电子驱动控制实验室、现场总线实验室;汽车发动机底盘实验室、汽车电器实验室、汽车检测技术实验室;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实验室、城市智能交通技术实验室、城轨车辆结构综合实验室、模拟驾驶室、车辆故障检测与诊断实验室、城轨交通列车运行仿真教学系统平台等。航空发动机及附件拆装实训室;以上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体现了“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实训条件好,特色鲜明。其次,“现代工业实训中心” 构筑了

6、以工程类专业工程基础训练平台、现代制造技术实验、实训平台、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平台为框架大学生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和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打破各个院系条块分割的实践教学模式,整合和优化了全校的实践教学资源,使全校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多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不仅实现了同一类专业的实践平台统一,资源共享。而且建立了不同类学科和专业交叉的实践平台。为专业建设提供全面的支撑,为新专业的孵化和建设提供基础的保证,为学校科研提供基本条件。再次,“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科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工程综合能力培养

7、和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现代工业实训中心”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模块化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一套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最后,“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加强了实践教学和管理两支队伍的建设。积极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实践教师,同时聘任了一批企业工作岗位上的优秀工程师担任“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实验教师。许多“双师型”的教师进入实验室,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训。同时“现代工业实训中心”还加强了对实验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了实验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极大提高了

8、实践教学指导水平,实现了实验室管理科学化、专业化,使实验教学质量有了保障。二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的基本构架和运行模式“现代工业实训中心”运作模式是,设立“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所有的实践教学运行和实验设备的使用,并对实验室建设、师资和管理队伍建设、实验安排、实验经费、岗位聘任、工作考核和资产设备等资源实施全面管理。集中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实验室管理专业化。实践教学采用项目管理模式,根据学科、专业发展和教学要求,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项目,建立以教授或资深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实践教学队伍,全面负责实践教学建设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确保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保证

9、了实践教学质量。工程实训航空运输工程汽车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电子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基础实验现代交通工程训练部现代制造技术训练部工程基础训练部实践教学科办公室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实验室管理科材料工程“现代工业实训中心”采用矩阵式管理模式,建立实践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两支队伍。实践教学队伍以教授或资深双师型教师为核心,以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为导向,全面负责协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负责实践教学建设和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筹协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现代工业实训中心”以独立的实验室管理队伍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实现验室管理专业化、科学化。实验室管理人员由实验室管理科直接管理,负责对实验室的日常管理

10、,负责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负责实验室的开放和管理工作。“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立了规范化、制度化的实验室开放的管理模式,全面推进中心体系结构的调整和建设。学生可按自己的学习规律在网上选课,自主灵活的安排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在实验室预约实验时间和实验项目,达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目的。为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效果,中心制定了开放式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人员岗位守则等有关规章制度。为保证实验室开放的教学质量对实验项目进行了模块化设计,增加选修实验项目,配置能满足开放实验要求的仪器和设备,编写配套的实验教材,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开放内容包括基本工程训练、机电工程实验、

11、专业实验、创新性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现代工业实训中心”积极推动在实验室进行的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采用申请、审核以及配备指导教师的项目管理方法,由中心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实施人员和设备的调配,保证创新实践活动有序、有效的进行。四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实践教学的特色我校“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设,构建了一个多学科相互渗透,在实验、实训的装备、规模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同类高校前列的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呈现出以下特点。1创新“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设模式。“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设以培养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所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遵循系统性、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的原则,推进“中

12、心”的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推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规章制度、人文环境的一体化建设。“现代工业实训中心”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凭借学校和企业建立的校企业产学研战略联盟,积极嫁接两种资源:一是引进国外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与德国博世集团、德国西门子公司、美国德州仪器、美国盖勒普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一是吸引国内企业集团实践教学资源。目前,学校已经通过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建设了7个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一是引进国外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另一是嫁接国内实践教学资源,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上海航空公司、上海地铁运营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等企业集团建了一批实验、实训基地。2创新了

13、“工科”实验教学体系。“现代工业实训中心”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遵循了“五结合”原则,构建了“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工科实验教学体系。即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创新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学业与就业相结合的五项原则。“现代工业实训中心”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模块化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从工程基础训练、到现代制造业的专业训练的实践教学链,构筑了一套科学的实践教学新体系。3“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立了一套全新的矩阵化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传统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院系分隔、各个专业实验室“各自为政”的缺点。“现代工业实训中心”把工程技术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实验、实训资源整合起来,统一管理,有效地提高了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按照先进制造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知识运用能力要求,制定了一套新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我校“现代工业实训中心”建设,在学校的整体规划下,“中心”的建设力度和速度进一步加大。一个实验教学理念先进,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实验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规范,教师素质高的实验平台已显雏形。“中心”将成为我校培养应用性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实践基地,成为我校创建现代化特色的大学的重要基础。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