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说明濮阳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347580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例说明濮阳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实例说明濮阳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实例说明濮阳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实例说明濮阳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实例说明濮阳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例说明濮阳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例说明濮阳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濮阳市濮阳,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与山东省的聊城市、菏泽市,河南省的新乡市、安阳市、河北省的邯郸市相邻,地处北纬35度20分0秒36度12分23秒,东经114度52分0秒116度5分4秒之间,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100公里。 全市土地面积为426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57% .市区土地面积255平方分里.全市总人口340.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32万人,非农业人口57.31万人,市区人口41.19万人.全市有30个少数民族成分,百人以上的为回族,满族,土家族,壮族,蒙古族。 濮阳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河南

2、省历史文化名城。上古时代,五帝之一的颛顼及其部族就在此活动,故有颛顼遗都 之称。濮阳夏代叫昆吾国、春秋时期称卫都、战国后期始称濮阳,秦代设置濮阳县,宋代称澶州、金代叫开州、民国时复名濮阳。秦汉以来,这里一直是黄河中下游市商繁荣,农事发达的地方,也是南北要津,中原屏障,为兵家必争之地。 漫长的历史岁月,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众多传说和金戈铁马的风云,如仓颉造字、晋文公退避三舍、柳下惠坐怀不乱等历史佳话,春秋时期诸侯14次会盟、晋楚城濮之战、齐魏马陵之战、宋辽澶渊之盟等历史遗迹。许多历史名人如兵家之祖吴起,一代名相商鞅,天文大师僧一行,治黄名师高超等均诞生在这里。1987年在濮阳西水泊出土了距今640

3、0年的珍贵文物蚌塑龙形图案,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轰动,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据此,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命名濮阳为龙乡。 濮阳地势平坦,属于河冲平原,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河南省粮棉主要产区之一。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棉花、花生等。200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60.3吨。畜牧养殖业已形成肉鸡、蛋鸡、品种羊、瘦肉型猪和牛五大养殖基地,2003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0.81万吨,产品远销国内外。濮阳位于中原油田开发腹地,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盐、煤等,其中石油储量10亿吨,天然气储量3000亿立方米,且油气品质优良,综合利用价值高。 濮阳是随着中原油田的

4、开发而兴建的一座石油化工城市,是河南省确定的重点石油化工基地。建市以来濮阳始终把建设现代化的石化城做为总体目标,依托油气资源,相继建成了中原乙烯、中原大化等大型化工企业,以石油化工为主的工业体系构成了濮阳强大经济支撑。当前,濮阳在“以工立市,以工富市,以工强市”的战略指导下,围绕扩大企业规模,拉长石化产业、产品链条,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使石化企业在行业结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中得到长足发展,企业由一种产品发展为多装置、多品种,由单一的农用化工发展为化肥、石油炼制、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多门类100余种产品。 建市以来,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城市,绿化美

5、化城市,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城市绿化覆盖率40.1%,绿地率35.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2平方米。城市绿化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林成带,呈现出“人在绿上走,车在树下行,楼房花丛卧,闹市园林中”的独特景观,展现了北方平原的园林城市特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誉为人居佳境、中原绿洲。城市建成区面积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5万,人均居住面积12.1平方米。城区内城市用水普及率、集中供热普及率和居民生活气化率分别达到100%、88.6%和96.6%。 1983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濮阳市。虽然只有20多年的历史,但我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壮大。濮阳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

6、了对外开放,现已同美国、日本、法国、以色列、澳大利亚、新西兰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技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到2003年底,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56家。全市外贸进出口企业达到185家,出口商品发展到10大类25个品种,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们正在着力构建石油、乙烯、肥料、玻璃制品、塑料编织和羽绒加工六大产业基地。 邮政编码:457000 区号:0393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方位地形 濮阳在河南的位置地貌系中国第三级阶梯的中后部,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较为平坦,自西南向东北略有倾斜,海拔一般在4858米之间。濮阳县西南滩区局部高达61.8米,清丰县巩营乡里直集西

7、南仅44.2米。平地约占全市面积的70%,洼地约占20%,沙丘约占7%,水域约占3%。濮阳境内有河流97条,多为中小河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过境河主要有黄河、金堤河和卫河。另外,较大的河流还有天然文岩渠、马颊河、潴龙河、徒骇河等。 气候环境濮阳市位于中纬地带,常年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年平均气温为13左右,曾出现过的极端最高气温达43.1,极端最低气温有-21。无霜期一般有20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毫米。 自然概况地质 濮阳的大地构造属华北地台,其辖区位于东濮凹陷之上。东濮凹陷夹在鲁西隆起区、太行

8、山隆起带、秦岭隆起带大构造体系之间。东有兰聊断裂,南接兰考凸起,北界马陵断层,西连内黄隆起。东濮凹陷是一个以结晶变质岩系及其上地台构造层为基底,在新生代地壳水平拉张应力作用下逐渐裂解断陷而成的双断式凹陷,走向北窄南宽,呈琵琶状。该凹陷形成过程中,在古生界基岩上,沉积了一套巨厚以下第三系为主的中、新生界陆相沙泥岩地层,是油气生成与储存的极有利地区。该地区地质特征比较明显:(1)下第三系沉积沉降速度快,生油层厚度大,成熟度高。(2)盐湖沉积多旋回、多物源、多含油层系。(3)油气藏类型多。(4)东濮凹陷位于生油两次凹陷之间,油源条件好,长期发育的中央隆起带北部,整带连片含油,油气聚集方便。(5)有油

9、成气、煤成气两种气源,天然气蕴藏量丰富。 土地土壤 濮阳市土地面积41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57.09%,人均0.071公顷(1.07亩)。其基本特征是:地势平坦,土层深厚,便于开发利用;垦殖率较高,但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资源匮乏。濮阳市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悠久。绝大部分已开辟为农田,土地垦殖率77.5%。除生产建设和生活用地外,宜农而尚未开垦的荒地已所剩无几。 濮阳市的土壤类型有潮土、风砂土和碱土3个土类,9个亚类,15个土属,62个土种。潮土为主要土壤,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7.2%,分布在除西北部黄河故道区以外的大部分地区。潮土表层呈灰黄色,土层深厚,熟化程度较高,土体疏松,沙黏适中,耕性良好,

10、保水保肥,酸碱适度,肥力较高,适合栽种多种作物,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风砂土有半固定风砂土和固定风砂土两个亚类,共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6%,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黄河故道,华龙区、清丰县和南乐县的西部。风砂土养分含量少,理化性状差,漏水漏肥,不利耕作,但适宜植树造林,发展园艺业。碱土只有草甸碱土一个亚类,占全市土地面积的0.2%,主要分布在黄河背河洼地。碱土因碱性太强,一般农作物难以生长,改良后可种植水稻。 矿藏 濮阳地质因湖相沉积发育广泛,第三系沉积很厚,对油气生成及储存极为有利。已知的主要矿藏是石油、天然气、煤炭,另外还有盐、铁、铝等。石油、天然气储量较为丰富,且油气质量好,经济价值高。地质资

11、料表明,本区最大储油厚度为1900米,平均厚度l100米,生油岩体积为3892立方千米。据其生油岩成熟状况、排烃及储盖条件,经多种测算方法估算,本区石油远景总资源量达十几亿吨,天然气远景资源量2000亿立方米3000亿立方米。本区石炭至二叠系煤系地层分布面积为5018.3平方公里,煤储量800多亿吨,铁、铝土矿因埋藏较深,其藏量尚未探明。濮阳市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600毫米之间,属河南省比较干旱的地区之一,且年内、年际降水分配不均。旱涝交错出现。水资源不多,除地表水和地下水外,主要有过境的黄河水。地表径流靠天然降水补给,平均径流量为1.85亿立方米,径流深为432毫米。境内浅层地下水总量为6

12、.73亿立方米,其中可供开采的6.24亿立方米。濮阳境内有河流97条,多为中小河流,分属于黄河、海河两大水系。过境河主要有黄河、金堤河和卫河。另外,较大的河流还有天然文岩渠、马颊河、潴龙河、徒骇河等。 黄河干流 自新乡市长垣县何寨村东入濮阳,流经濮阳县、范县、台前县的县南界,由台前县张庄村北出境,境内流长约168公里,流域面积227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3.4。这段黄河水量比较丰富,是濮阳的主要过境水资源。黄河年平均流量为1380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总量为436.6亿立方米。黄河曾给濮阳人民带来过沉重的灾难,屡次决口、改道,使人民深受其害。古人虽与黄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也曾出现过不

13、少治黄能手和治黄功臣。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基本控制了这条桀骜不驯的万里巨川。濮阳建市以后,进一步加强了黄河治理,修固堤防,整治河道,引黄淤灌,变害为利。特别是“九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水利投资9.23亿元,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14万公顷。金堤河系黄河的一条支流,源于新乡县司张排水沟,自安阳市滑县五爷庙村入濮阳境,流经濮阳、范县、台前3县,于台前县吴坝乡张庄村北汇入黄河。境内流长125公里,流域面积175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l。它在境内的主要支流有回木沟、三里店沟、五星沟、房刘庄沟、胡状沟、濮城干沟、孟楼河等。濮阳水文站的资料表明,金堤河年平均流量为52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

14、为1.66亿立方米。金堤河干流河道宽浅,比降平缓,流域内洪涝灾害频繁。1965年进行过一次治理,治理后在除涝、防洪、治碱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效益。但由于没有进行全面的治理,河道淤积,堤防残破,阻水作物和阻水建筑物较多,洪涝水出路不畅,加之涉及豫鲁两省,管理困难重重,造成流域内屡屡发生洪涝灾害。同时由于金堤河水不能及时排入黄河,河水长期浸泡金堤,严重威胁北金堤的安全。因此,1995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批准治理金堤河,设计防洪标准20年一遇,除涝标准3年一遇。1996年11月金堤河治理工程全面开工,2002年已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治理后的金堤河河床宽、深,蓄水量大,南北小堤堤防坚固,充分发挥了防洪

15、、除涝和减灾的作用。卫河 源于太行山南麓的山西省睦川县(一说源于辉县百泉),自安阳市内黄县南善村北入濮阳市,流经清丰、南乐两县,于南乐县西崇町村东出境,入河北省再至山东临清入运河,境内流长29.4公里,流域面积380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支流有硝河、加五支等。卫河支流多出自太行山区,源短流急,暴雨集流迅速,支大干小,排水不及,常泛决成灾,历史上多有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对干流进行了局部疏浚、扩挖、截流、清淤,并对堤防多次修复,泄洪流量由650立方米秒850立方米秒,提高到2000立方米秒2500立方米秒。卫河年均径流总量为27.47亿立方米,平水年为23.9l亿立方米,偏旱年为14.29亿立方米

16、。马颊河 发源于濮阳澶州坡,自西向东北流经濮阳县、华龙区、清丰县和南乐县,自南乐县西小楼村南出境,至山东临清穿大运河东北而去,注入渤海。境内流长70公里,流域面积1150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支流为潴龙河。年均流量为2.47立方米秒,年均径流量为0.7亿立方米。 过境水中,引用黄河水的潜力最大。偏旱年份,全市可供利用的过境水总量8.54亿立方米,平水年为6.56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是黄河水。濮阳市引黄淤灌和供水工程的建成使用,为解决工业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奠定了基础。 濮阳地下水分布广泛,富水区和中等水区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浅层地下水平水年可利用量为5亿立方米,中层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22亿立方米。但近些年,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年开采量大于补给量,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濮阳市位于中纬地带,常年受东南季风环流的控制和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