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475626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加快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加快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加快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加快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wd. 关于加快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主席会议部署,在王世清副主席带着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组从4月下旬开场,进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听取了市发改委、科技局关于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情况的通报,制定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调研方案,召开了从事新能源产业的企业、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和有关专家学者参加的座谈会,赴国轩高科、阳光电源、三川自控、国祯环保、同智机电等企业调研;还前往常州、无锡、宁波三地开展对比式调研,考察了广源热电、新誉集团、无锡尚德等企业。经调研组认真讨论,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现状 关于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

2、概念,国内外有多种提法。参考多方面意见,我们认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大致包括: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为对象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和相关配套服务等行业的总和。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水能、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主要包括节能环保技术设备研制和服务、节能环保产品制造、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 近年来,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得到了迅速开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一批企业开展势头良好,三大领域初显优势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我市重点开展的新兴产业之一,在节能与环保装备、新能源、节能环保材料三大领域已初步形成优势。据X

3、X市20092012 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82户,超过1亿元产值的企业30家,完成产值240亿元包括节能家电产值、局部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5%左右。其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的产值约150亿元,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体系的总产值约30 亿元,与环境有关的建设体系总产值约60亿元。行业科技人员近2.5万人。 2、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涌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产品 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先后有45家企业获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获得各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有6家,国风集团、东华工程科技、通用机械研究院、国祯环保、继远电网等是

4、我省第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我市涌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近两年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术攻关方案工程支持的近百项,新产品80多项,申请国家专利近200项,在太阳能光伏、生物能源、锂电池、污水处理、建筑节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产业化根基的关键和共性技术。 3、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优化我市产业构造 目前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涵盖的技术领域较宽,处于培育成长时期。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方面,产品涉及到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领域;在环境保护方面,产品涉及到水污染治理设备、空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回收利用设备等;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产品服务涉及到生产过程

5、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进展回收和合理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在环境保护服务方面,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门类和体系。 4、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效应有所显现 美菱、荣事达两家企业的太阳能热水器进入全国20个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行列,我市 根本形成了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产业链;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可完全代替进口装备,荣事达、派雅新能源、景坤新能源、国轩高科、安兴高科等企业积极推进晶硅太阳能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单晶硅工艺研发和产业化等工程,形成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重要结点;江淮汽车、安凯汽车、英科智控、同智机电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进展,使我市新能源汽车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我

6、市已作为首批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城市。易能生物、格林生物等企业,生物质油生产的设备和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国祯环保的销售额排全国第8名全省第1名,该公司主持或参加编制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现已有6项行业标准获批准发布;利特环保、元琛环保等在烟气脱硫、除尘领域有一定的实力,利特环保是全国环保行业百强企业之一。工业节能、绿色照明领域也有一定产业根基,三川自控、云龙科技、大明电子等开展较快。 二、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条件和机遇 从目前看,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开展有着良好的条件和机遇: 一是具有较丰富的资源。一是农业资源。我市三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一方面,有利于家禽家畜

7、的规模化养殖和肉类加工等食品工业的开展,另一方面,为以农业秸秆、枝丫材、垃圾粪便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的纤维板、生物质发电、生物柴油、沼气、生物有机肥等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二是工业废弃物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市工业经济开展,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工程、马钢合肥公司年产500万吨优质钢生产基地工程的投产,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将增至400万吨,铁渣等废弃物大量增加。其综合利用技术已经成熟,我市每年还消化外地粉煤灰、铁渣100万吨。三是地热资源。据地质勘察发现,我市周边存在地热带,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为地热供暖、地热种植养殖提供条件,为深度开发地热温泉、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开展

8、根基。 二是具有较广的本地市场需求。一是新能源需求量大。随着一批重化工业工程的投产,全市用电量还将剧增。近几年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已接近或到达大规模商业生产的要求,生物质能的技术不断突破且商业利用成本不断降低,符合节能环保要求,新能源产业的开展前景看好。二是节能环保产品需求旺盛。随着中盐合肥化工基地工程、安徽桑铌公司年产200万吨重油深加工工程、德国大陆轮胎合肥工程、京东方6代线工程、皖能发电6号机组600mw工程、马钢合肥公司年产 500万吨优质钢生产基地工程的陆续投产,一方面,因技术和装备先进改变了我市原有重化工业“高能耗、低产出的现状,另一方面,增加了我市能源消费总量,我市的节能环保工作压

9、力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工作压力的另一面,又是我市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现实市场需求。 三是具有较强的科技支撑。我市拥有一批具有雄厚研发实力的科研机构和学科,如: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的大气环境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新型薄膜太阳电池重点实验室,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国家制冷设备检测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拥有国家、省重点学科8个,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四是具有良好的开展机遇。国家和省里高度重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开展,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开展规划,有望近期出台;安徽省节能环保产业开

10、展规划正在抓紧制定。这些意见在开展的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人才队伍建设、优势企业和产业园区开展、投资和财税优惠政策、市场环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将提出明确的支持政策。我市出台了XX市20092012年工业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近期又出台了关于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小企业振兴方案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假设干政策、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开展的假设干政策、XX市承接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开展假设干政策和XX市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假设干政策措施试行即2010年合政25 号、26号、28号29号四份文件,政策保障范围涵盖了新能源与环保产业。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创造了

11、良好的开展机遇。 2、面临挑战 一是企业总体规模不大,缺少行业旗舰企业。尽管有阳光电源、国祯环保等一批开展势头很好的企业,但这些企业仍然处于成长期,与国内同行业排头企业相比,规模不够大、整体带动力不够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企业,都是从自主知识性研发起步的高新技术企业,多数企业面对新兴市场,开发能力相对较弱,资本积累缓慢,企业开展资金难以筹集;企业对技术的衰减周期认识缺乏,引进社会资本时犹豫不决,担忧股本构造中技术份额被低估,往往错过最正确利用时机,由于不能及时果断引进战略投资,企业竞争力不强。资金的缺乏导致企业规模难以扩大,当新兴市场迈入成熟阶段时,面对更加剧烈的竞争,企业将面临存在考验。 二是

12、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产业配套能力较差。为数不多的企业,其产品可以参与国际竞争,可以为国内龙头企业配套,但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带动能力较弱。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或不能持续,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不高,对产业链拉动效果不明显,且产业链不长也不完整。 三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品推广难,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大。一方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一些核心关键技术的应用存在生产成本高、产品性能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高科技产品受到传统习惯或管理因素的影响,难以得到应用推广;另一方面,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目前属于政府政策驱动型市场,没有各级政府

13、政策的强力驱动,市场启动困难,步入成熟市场时间较长。而且国内外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开发新兴市场难度较大。 四是产业规划指导力度不强,扶持的力度不够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层面确定的,市政府所作的产业规划若何与国家、省里规划衔接协调,市政府若何出台具体政策促进和扶持本地产业开展,不仅仅是制定政策的问题,更是体制机制建设的问题。近年我市也制定过产业规划和政策,由单一部门制定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在统一协调、先导性、成体系方面尤其是具体落实上存在缺乏,企业反映规划指导的力度不强、扶持的力度不够大。 三、常州、无锡、宁波三地的做法和经历 为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三地都出台了相应的产业规划,

14、制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实施方案,从加强组织领导、建设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企业、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实施人才战略、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开展环境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同时积极举办高层论坛,鼎力筹办博览会。三地的做法和经历,见附件。 四、推进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开展的建议 1、加强组织协调,着力规划引导产业开展 首先,我市要尽快成立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全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开展工作。成立“节能环保产业专家委员会,广泛吸纳我市以及省内外专家,把脉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现状、前景和规划,组织业内专家对我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遇到的问题进展诊断,寻求合理

15、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对重点工程和引进工程进展识别和市场前景预测等,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询专家意见的根基上,组织编制XX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规划20112015年和重点领域行动方案,并做好与国家、省里相关规划的衔接,明确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各行业的优先开展方向和目标任务,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开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做到“工程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工程走,切实发挥规划引导开展的作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设扎实有效的产业推进机制 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作为优先开展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形成有利于产业开展的政策驱动和保障机制。对国家和省里鼓励开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工程要优先立项,优先安排土地;对符合国家标准、通过权威机构认定的产品,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扶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的税收政策,落实好我市刚出台的合政25号、26号、28号、29号四份文件所规定的各项政策,并希望出台促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的专项文件。 设立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里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外,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展重大工程、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工程、重要共性关键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