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单元质量检测三 含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3469174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单元质量检测三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单元质量检测三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单元质量检测三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单元质量检测三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单元质量检测三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单元质量检测三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2习题:单元质量检测三 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训练(24分,16题每小题3分,第7题6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u)窈窕(o) 庐冢(zhn) 余音袅袅(nio)B瑰怪(u) 湍急(tun) 旌旗(jn) 一叶扁舟(bin)C修禊(x) 匏樽(po) 荒谬(mi) 酾酒临江(l)D江渚(zh) 责咎(ji) 禅宗(chn) 横槊赋诗(shu)解析:A项,“窈”应读yo;B项,“扁”应读pin;C项,“酾”应读sh。答案:D2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悟言一室之内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C渺沧海之一粟 D长乐王回深父解析:A项,“悟”通“晤”;B

2、项,“冯”通“凭”;C项,没有通假字;D项,“父”通“甫”。答案:C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解析:A项,修:长。C项,化:造化,自然。D项,喻:明白,理解。答案:B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虽一毫而莫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C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解析:D项,均为连词,和。A项,介词,从;介词,表被动。B项,连词,即使;连词,虽然。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答案:D5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舞幽壑之潜蛟西望夏

3、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侣鱼虾而友麋鹿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火尚足以明也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A BC D解析: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动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答案:C6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解析:A项,斯文:古义为“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为“文雅”或“文人”。B项,茫然:古义为“旷远的样子”,今义为“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或“失意的样子”。C项,非常:古义为“不平凡”,今义为程度副词,“很

4、,十分”。D项,狼籍:古义今义都为“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意思。答案:D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_,_。(赤壁赋)(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游褒禅山记)答案:(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二、阅读能力训练(5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但东汉中叶以

5、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隐为其表,逸为其实。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

6、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

7、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唐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那是隐士最受宠、最春风得意的时代。由于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唐代兴起了一股走“终南捷径”而为官的风气。“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要做隐士,已不必远遁山野林泉,魏晋时代的表隐实逸蜕变为以隐求仕。有“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孟浩然,有以“中隐”闻名的白居易,还有“隐于朝堂之上”的“大隐”人士李泌。在唐一代,文人在入世行“势”或出世入“道”方面,是最心安理得,最被宽容的。对于山水自然,表现出来的是积极地利

8、用,隐逸已不可能是普遍追求的人生归宿。(有删改)8“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选出下面不在原因之列的一项()A汉末魏晋时代形成的隐逸之风。B士大夫阶层思想意趣的影响。C虚无主义的玄学对人们的引导。D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解析:D项是“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答案:D9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隐为其表,逸为其实”,深刻揭示了汉魏隐士们归隐的实质是对“主荒政谬”现实的逃避。B隐士们有的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如陶渊明;有的则失去了人生目标,如谢安。C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是:将淡泊的情怀寄托于自然,又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应有的追

9、求。D“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两句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完全否定。解析:B项,根据原文“或简朴或奢侈”可以看出谢安,也在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C项,应是自然感发情怀,然后将情怀寄托于自然。D项,“完全否定”错,唐代是“以隐求仕”。答案:A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士大夫文人们隐与不隐以及选择何种隐逸方式,都受制于社会状况和时代风气。B崇尚自然,将自然人格化是魏晋六朝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文化的突出特征。C从汉末到唐代,隐逸文化中的自然山水都是隐士们寄托人生情怀的对象。D唐代以隐求仕风气的形成是隐逸文化的一次蜕变,也折射出作为封建盛世的唐代政治的宽松和社会的宽容。解析:C项,应

10、是到唐代,自然山水被利用来“以隐求仕”。答案:C(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

11、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逝者如斯逝:往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应C方其破荆州 方:当D固一世之雄也 固:本来解析:B项,适:享有。答案:B1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解析: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B项,介词,在;C项,句末语气词;D项,结构助词,的。答案

12、:A1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解析:都是宾语前置句,是被动句,是状语后置句。答案:A14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自然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势力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B第一自然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C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

13、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D第二自然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点。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解析:D项,作者“不变”的观点也涵盖了人生,从“物与我皆无尽也”可以看出来。答案:D15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4分)译文:_(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4分)译文:_答案:(1)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以麋鹿

14、为友。(2)耳朵听到的成为声音,眼睛看到的成为美景,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22分)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再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视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复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安石议论高奇,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