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9.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346458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教案9.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项强化演练十四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如果你是花朵,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着急;如果你是大海,何必在乎别人把你说成小溪;如果你是春天,何必为一瓣花朵的凋零而叹息。【解析】 本题考查选用、仿用句式的能力。例句借助形象的语言表达了某种人生哲理。仿写时要注意把握例句的句式特点和其中蕴涵的哲理。 【答案示例】 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破土而出忧虑;如果你是峰峦,何必在乎别人把你当成平地;如果你是太阳,何必为一抹乌云的遮盖而抑郁。 2.仿照下面的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 示例: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游子,我可能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也可能正投宿在小桥

2、流水边的人家。当然,我也可能正牵瘦马行走在西风古道上。我有充足的时间,为每一段路程填一首诗。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是寒窗苦读的书生,还是被贬谪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林的隐士,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请你从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照搬例句的句式。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明确考查的要求:一是要选择一种角色,二是恰当化用古诗文。其次,要认真分析示例的特点。最后,要调动知识储备,写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答案示例】 (1)(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离人,寒蝉凄切,长亭正晚,我可能正与柳

3、七郎执手话别于江畔,想明晨醒来,我该在另一处晓风之中、残月之下的杨柳岸。 (2)(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寒窗苦读的书生,我可能会遇到一个轻衣罗衫的女子,她家就在书馆的旁边,曾倚门,回首嗅一枝青梅,我会有如泉涌般的才思,为她题一首诗。 3.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你制作一张贺卡或编写一则手机短信,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要求:仿照下面句子写两句话,句式大致相同。 妈妈,你是我疲惫中的一杯香茗,当我昏昏欲睡时,浓郁的馨香使我神清气爽。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所给例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并对喻体作了具体阐释。仿写时,首先要找到合适的喻体,然后结合喻体阐释其作用或价值。 【

4、答案示例】 妈妈,你是我沮丧时的一曲清音,当我意懒倦怠时,优雅的旋律使我心旷神怡。妈妈,你是我迷茫中的一盏明灯,当我徘徊失落时,璀璨的光芒使我豁然开朗。 4.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你看那船,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高扬风帆在狂风暴雨中奋勇搏击; 你看那鹰,不是畏惧困难,而是张开翅膀在碧海蓝天中自由翱翔。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分析原句是基础,原句的句式是”船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奋勇搏击”。然后要明确话题,比如草、蚌、鸟、蛹等。最后要从积极的、正面的角度分析其特征,形象化地点出其昂扬的生命姿态,船是奋勇搏击,鹰是自由翱翔,鸟是尽情歌唱,蛹是破茧成

5、蝶等。 【答案示例】 你看那草,不是自惭形秽,而是抬起头颅在狂风暴雨中迎风而立; 你看那蚌,不是拒绝沙粒,而是袒露胸怀在痛苦煎熬中孕育奇迹。 5.参照下列现代诗歌中的任意一首, 以”夏”或”冬”为对象,仿写一段文字。 春 一夜箫声 吹红了姑娘的唇 绿色不是犯人冲开了土地的牢门秋 沉甸甸的枝头挂满了记忆和炊烟 妹妹挎着小篮子摘走了红苹果的童话【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时要注意在句式上、修辞上、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所给例子巧妙地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春、秋的季节特征,仿写时抓住这一特点,写出”夏”“冬”的韵味即可。 【答案示例】 (1)夏一曲琴音 拨动了浪的舞衣 湖水恐是

6、寂寞奏响了风荷的婆娑(2)冬 舞动的精灵演绎着梦幻和轮回 大地珍藏起小秘密沉睡于造物主的亲吻6.在下面的横线上,依照前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 欣赏野草,自然会在野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欣赏大树, 自然会在大树的茂盛中发现高大与挺拔。 , ; , 。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分析供仿句的句式;其次,要注意围绕”欣赏大自然”的话题展开联想。 【答案示例】 欣赏蓝天 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开阔视野和胸襟 欣赏碧海 自然会在碧海的浩瀚中感受广阔和豁达 7.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出适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与画线句子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 假如窗边太朴素了

7、,你可以在窗外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 ; , ; , 。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它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也泛出一片青翠,生动而空灵。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审读题干要求和空缺部分两端的文字,空缺前一句为”有风, 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空缺后为”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据此可知,仿写时当以”月”“雨”“雪”为对象。同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子的结构与画线句子保持一致,要合乎语境。 【答案示例】 有月 你可以欣赏它迷离的倩影 有雨 你可以欣赏它萧萧的歌吟 有雪 你可以欣赏它清雅的素妆 8.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一事物写一段话。要求采用相同的修辞方法和

8、句式。 阳光: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淘金者,从闪动在白杨翻转的叶子上的光点里,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朴实的农夫,把手指插进松软的泥土里,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阳光的朋友,就会有一副红润健康的面孔和一窗晴朗的心境。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首先,要分析所给示例的特点,包括句式特点、修辞手法等,然后分析几个句子在内容上的内在关系。本题中,从句式的角度看,第一句是一个不太整齐的准对偶句;每个分句由三个小分句组成;这三个小分句中,第一个小分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句式是”你得像”,第二个小分句是个介宾短语,句式是”从(介词)里”,第三个小分句是动宾短语。从内容角度看,第一句从两个不同

9、的角度(节奏、力度)来写”阳光”。而从修辞角度看,第一句的两个分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样,本题的第二句用了假设句式。示例的特点分析清楚了,就可按照这些特点仿写了。 【答案示例】 流水:你得像一个勇敢的水手,从帆船的颠簸中,把握流水的语言节奏;你得像一个辛勤的渔夫,把脚伸进激荡的河流中,感知流水的语言力度。如果你是流水的朋友,就会有一副清澈的面孔和一颗纯净的心灵。 9.下面是一首小诗的前两节,请你仿写第三节。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作答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在结构上,供仿写的句式:第一句为”你+动词

10、,或者不+动词+我”,第二句为”就在那里”,第三句为”不不”。在内容上,要与供仿句的内容相关,注意保持上下节的连贯性。 【参考答案】(1)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2)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10.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示例:当李白长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我为他的壮志感动。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分析所给例句的句式特点,然后再看几个分句在内容上的联系。仿写表面上追求”形似”,但根本上追求内容上的”神似”。考生仿写时一定要注意在句式上、语气上、修辞上、风格上与例句保持一致。 【

11、答案示例】 当苏轼感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我为他的释然感动;当泰戈尔写下”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时,我为他的豁达感动。 11.请仿照画线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观点鲜明,句式一致。 北大教授李零认为,孔子是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是一个无权无势,却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 我认为,孔子 ; 。 【解析】 此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仿写题要做到两点:一是”形似”,即仿写出的句子和原句在句式上要一致。原句结构”是,却的人;是,却的人”,仿写出的句子必须符合这一结构。二是”神似”,即仿写出的句子在内部关系上要与原句一致。原句”却”前后语意转折,”却”后为赞扬孔子

12、高尚品格的内容,仿句也要符合这一特点。 【答案示例】 (1)是一个四处游说,却不被统治者赏识的人 是一个才华满腹,却始终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 (2)是一个颠沛流离,精神却永远高高在上的人 是一个平凡普通,却为世代人民无限景仰的人 12.很多人喜欢喜剧,不喜欢悲剧;认为大团圆是喜剧,非大团圆是悲剧。但有不少的作家写出了让人喜欢、让人震撼的悲剧作品。请回忆你高中所学的课文,或自己所熟悉的中外文学作品中,有哪些经典悲剧。仿照下面的例句,紧扣”不肯大团圆”一语,再写两个句子。例句:关汉卿不肯大团圆,痛陈窦娥的冤情,控诉了封建吏治的黑暗。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可联系自己学过的课文,从中找出类

13、似的信息点,便可得出答案。仿写时应注意,句子内容应是文学作品中的悲剧,形式应与例句形式一致。 【答案示例】 曹雪芹不肯大团圆,描写宝黛的爱情悲剧,昭示了封建家族的衰落。鲁迅不肯大团圆,描写祥林嫂的惨死,揭示了国民精神的麻木(或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13.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并且三个句子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解析】 从题干中我们要看到四个信息:(1)要

14、以”家园”或”思念”为开头;(2)要写三个句子;(3)每个句子都要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4)三个句子间要有内在联系。这就意味着难点在修辞手法的仿用上,要明确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的具体要求。 【参考答案】 思念像淙淙的小溪,缓缓流过心田,一路轻吟低唱。思念像浩浩的河流,不可遏止,永远向前。思念像宽广的大海,博大精深,蓄积的全是柔情。 14.仔细揣摩下面这首咏物诗的含意,自拟两个对象(如蝴蝶和蜜蜂,大树和小草),仿写一首小诗。 春蚕也是一种吐丝的昆虫, 却缺少蜘蛛那份高超的智慧。 蜘蛛结网,为的是捕捉飞虫; 春蚕做茧,反而是牢禁了自己。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诗歌仿写一般可以实写,适当引申,可以虚实结合,也可以虚写。多采用拟人、比喻、语意双关等修辞手法,力求表现出一定的意蕴,做到动人心弦。本题应把握两个所咏之物(如蝴蝶和蜜蜂)的特点,它们从表面看有着惊人的相似点,但实质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答案示例】 (1)蝴蝶也是一种采花的高手,却缺少蜜蜂那份可贵的品质。蜜蜂酿蜜,为的是奉献劳动的结晶;蝴蝶采花,却是为了掇取花儿的精华。 (2)小草也是一种绿色的生命,却缺少大树那份执著的追求。大树生根,为的是风雨不动;小草开花,却是为了招蜂引蝶。 15.某学校民乐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