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两首》教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3464095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诗两首》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现代诗两首》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现代诗两首》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现代诗两首》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诗两首》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诗两首教案 主备人:冯军杰 学习目标 一 体会诗人对故乡、祖国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操。 二 掌握诗歌寄情于物、借物抒情的写法。培养读诗、写诗的兴趣。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长城谣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激趣导入,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说出中国的象征物,如长城等。(游子思乡的载体) 2、检查预习 正音正字:焉支 隘口 蹲踞 荒莽 山巅 焚起 敕 (注音略) 3、作者简介 席慕容(略)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1、听录音,整体感知 2、学习第一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 明确:写一部浩浩荡荡的长城史,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长城

2、作为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使诗歌的气势一下子显得大气磅礴。 3、学习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总、一就) 明确: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之情和赞美。(唱、写) 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的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4、学习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 明确:梦回长城 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

3、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 5、老师小结 诗人从小生长在长城脚下、黄河岸边,而且对于故乡,她是“少小离家老大难回”。因此,在诗人的心中,长城除了是民族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愁乡思的意象.。这是一首咏物抒情,反观历史的抒情诗,具有民歌风味,意境悠远,感情真挚.。 6、当场成诵! 三、拓展练习,反馈检测1、布置预习一片槐树叶,思考两篇诗歌之间共同点。2、诵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并赏析其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感!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

4、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欣赏一片槐树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激趣导入,自主学习 1、以复习长城谣的情感思乡导入新课 2、简介作者纪弦(略) 二、合作探究,小组讨论 1、听录音,整体感知诗歌 2、学习诗的第一节(可先范读)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一片“槐树叶” 然而这片槐树叶却使用了极其繁复的修饰语:“全世界”指出范围;“最珍奇、最宝贵”指出程度;“最使人伤心、最让人落泪的”指出它背后的故事;“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指出它的形状、颜色

5、。这样的一片槐树叶使诗人睹物生情,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3、学习诗的第二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写槐树叶的来历 追问: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是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这里“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也许指的是古老的中国文化,虽忘却了它的具体的来历,但它肯定是故土的槐树叶,诗人因此而略感欣喜,因为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开启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思乡愁之门。 4、学习诗的第三节 提问:本节写什么内容? 明确:对将来的企盼,表达了游子思归的情感。 思考:这一节运用了诗歌的什么手法?诗怎么写的? 明确: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槐树叶联想到故土的泥土,进而联想到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5、教师总结 本诗以“一片槐树叶”为意象,寄托了诗人思乡盼归的情感,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和上一篇诗歌一样,都使用了咏物抒怀的艺术手法。 6、再听范读,要求当场成诵。 三、拓展练习 见学习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