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重点词语.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345780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理解重点词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理解重点词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理解重点词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理解重点词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理解重点词语.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解重点词语.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理解重点词语发表时间:2014-11-09 19:38:11 阅读(0) 评论(0) (1)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的提问下,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学习情绪浮躁不安,个人内心感受化为词语的堆砌和概念的罗列, 学生的朗读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脱离了文本的感情,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

2、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著名特级教学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一、读通是感悟的基础。只有给学生提供充裕的读书时间,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才可能引导学生悟情,可课堂上时间短暂,怎么才能保证读通读准呢?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预习习惯,课前就读通课文,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自然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我从一年级接班便下足了功夫,那时主要是在家长的配合下,让孩子们在上课前先试着读课文,把生字圈起来,这样上课时孩子们对学习更得心应手。上了二年级,生字的自学能力更强了,有了一定的

3、阅读能力,预习形式也有了一些变化。我让孩子们准备了“预习本”,预习内容包括:读书两遍以上,自学生字词,选词造句,概括主要内容,试着提出问题。几年坚持下来,大部份孩子们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二、抓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是培养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文章是以字词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了解内容,领悟情感,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因此,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学习语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有效策略。 首先,教给学生抓重点词句的方法。 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很多课文往往会有蕴含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通常把这类句子叫做“中心句”。分析理解了这些句子,也就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课

4、文有了整体感知。比如中国结一课,课文第一段“有一种特别受宠的饰品中国结”便是本文的中心句,学生很容易找到关键词“受宠”,并围绕关键词质疑:中国结如何受宠?为何受宠?这样一来,不但理清文章脉络,还确定了教学重点。 2、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如中国结一课中,引导学生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头”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通过对比理解“头”的特殊意义。 3、找出特殊作用的句子,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这些特殊句往往是起到总结,引领的作用

5、,使条理清晰。中国结一课“中国结,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一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4、找出揭示文章中心的语句。 其次,学生学习重点词句教学的策略。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词语。 2、运用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语言,可以创设语境造句或写一段话;也可以运用关键词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关键语句的朗读训练。 词语是一篇文章基本的构成元素,“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学生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教学时应牢牢抓住这些重点词语,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这些词语,就能让学生读懂文章内容,从而更好地感悟文本所传达的情感。每篇文章都会出现一些以前没有碰到过的新词

6、,而这些新词往往又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入手点,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虽然可以通过查字典直接理解,但有些字典中查出的解释用到句子中有时并不一定合适,反而会弄巧成拙。所以我们通常会采用一些其他方法来理解词语。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以及日后的再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语,来感悟文本情感呢? 一、代替比较。即把句子中的重点词语词语用一个和它意思差不多的词语来替换,然后再请同学进行比较,看看用哪个词语比较好,从而品味出原词在句中的含义。如学习孔子拜师一文中,孔子千里迢迢去拜老子为师,老子闻之,就在城外等待孔子的到来,两人相见时,老子对孔子说:“听说你要来,我就在

7、这儿迎候。”在学习“迎候”一词时,学生对它的意思不难理解,于是我就问他们“迎候”可以换成哪个词。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可以换成“等候”,有的说可以换成“等待”,于是,我再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迎候”。孩子们通过认真比较、仔细推敲。终于明白“迎候”一词重在“迎”,有前往某个地方等待的意思,表示对人的欢迎和尊敬。而“等候”、“等待”都没有表示欢迎的意思。老子作为一个博学多才的长者,知道孔子不畏艰辛前来拜自己为师,并没有摆出老师的架子,而是出城“迎候”,更加体现了老子的谦和大度。 二、造句感悟。有些词语的意思很简单,学生都能跟心领神会,但是要抓住这些词语来理解课文的情感,就得让老师花一些心思了。如在

8、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初读了课文,通过划、读、比较等方法从描写周总理的样子的句子中初步感受了周总理穿傣族的民族服装是为了和傣族人民更亲近,接着老师问:“课文中除了写周总理的服装很亲切,还有哪个词语也表示周总理很亲切呢?”学生马上就找出了“笑容满面”一词。教师马上就说:“课文的插图中除了周总理是笑容满面的,还有谁?请用上“笑容满面”说一说。学生通过看插图,马上就有了答案,生1:傣族人民笑容满面地欢迎周总理。生2:傣族人民笑容满面地围在周总理身边。生3:傣族人民笑容满面地迎接周总理接着,老师又说:图上的人你会说了,用上“笑容满面”说说我们的爸爸妈妈和老师吧?生1:老师笑容满面地

9、朝我们走来。生2:早上,我笑容满面地向老师问好。生3:生日的时候,妈妈笑容满面地对我说:“祝你生日快乐!”最后,教师总结:看到别人笑容满面的时候,我们看了心里一定很高兴;自己笑容满面的时候,别人也一定很快乐。让我们笑容满面地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吧!生齐读这一段课文,效果比初读时明显好转。教师巧借插图以及联系生活造句,同学们很好地理解了“笑容满面”一词的意思,理解了以后再带着自己的感悟回到文本当中。品词赏句的过程循序渐进,独具匠心。 三、联系上下文。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有些词语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必须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1、有

10、些词语的意思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包含在前后出现的文章里,教师在教学这部分词语的时候,只要引导学生读好前后文,词语的意思自然也就明确了。如秋天的雨一课中,第二段开头就出现了“五彩缤纷”一词。在教学中,我先让同学们在边朗读边找出这一段中有哪些颜色,学生很快就找出了“黄色、红色、橘色、金黄色”等很多颜色,接着,我让学生再想想秋天可能还有哪些颜色。同学们立刻就说出了很多,于是我趁热打铁:“同学们,秋天的颜色可真多啊,课文中有一个很好的词语做了概括,是什么呢?”这时候,孩子就不难找出“五彩缤纷”一词,对于它的意思自然也就理解了。 2、有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

11、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仔细推敲,反复揣摩,才能把握变化。如窃读记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贪婪”的本意是“贪得无厌”的意思,放到这句话中就怎么也理解不通了。教学时,引导学生仔细读一读课文,再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到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段的语文阅读教学,要重点教会学生抓重点词理解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文章中的许多词语都是作者通过反复推敲而来的,其用意也非常深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总体把握语境,切不可脱离具体的语境单独拿出来进行教学,这样学生不但对句子的理解无法深入,还容易弄巧成拙,甚至扭曲作者的原意。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量的阅读中感悟,掌握方法,渐渐形成能力。这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精髓所在,也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