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345539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貌待人的谚语或格言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作者: 罗大经 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作者: 徐特立 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作者: 德谟克利特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作者: 萨迪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 作者: 孟德斯鸠 奢侈的必然后果作者:风化的解体作者: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作者: 卢梭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作者: 约翰洛克

2、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作者: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作者: 苏轼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作者: 刘少奇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作者: 松苏内吉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作者: 萨迪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作者: 萨迪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作者: 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

3、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作者: 夸美纽斯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作者: 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作者: 孟德斯鸠 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 作者: 克雷洛夫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作者: 梅里美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作者: 冈察尔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倒退了一步。 作者: 达尔文 蜜蜂从花中啜蜜

4、,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作者: 泰戈尔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最令人愉快的礼貌。 歌 德 礼貌比法律更强有力。 卡莱尔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梅里美 礼貌对于人性,犹如热力之对于蜡。 Arthur Schopenhauer 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 歌 德 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高尔斯华绥 永不向权势低头,但要摘帽为礼。 Jim Fiebig,NANA 礼所以决嫌疑,定犹豫,别同异,明是非也。 吴兢 没有一种礼貌会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养的不足,正确的教育在于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礼和人的高尚的教养

5、同时表现出来。 歌德 礼之于人,犹酒之有襞也。 孔子 文化修养的目的在于增强和提高鉴赏那些最高尚、最深奥的事物的真和美的能力。 波伊斯 对于对方的无礼的一种无言的非议和责备,而这种讥讽是使谁都会感受到不安的。 洛克 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马南 所谓良好教养它们在几乎所有国家中乃至于一个地区里,都不尽相同;每一个明辨事理的人都会模仿他所在之地的良好教养,并与之看齐。 切斯特菲尔德 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蒲柏) 良好的礼貌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献生)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儒贝尔) 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礼貌之于人性如

6、同热量之于蜡烛(叔本华)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礼貌建筑在双重基础上:既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霍夫曼斯塔尔) 是否能对粗鲁者保持耐心,这是检验良好礼貌的标准-(所罗门伊本加比洛夫) 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美洲) 有两种和平的强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国) 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的(德国) 有礼貌的人,能走遍天下(德国) 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叔本华) 你要看见朋友之间用得着不自然的礼貌的时候,就

7、可以知道他们的感情已经衰落(莎士比亚) 情越多,礼越少 熟不拘礼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玛沃蒙塔古) 讲礼貌对人并无损害(意大利) 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彬彬有礼并不破费钱财(欧洲) 礼貌不费分文(拉丁美洲)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 彬彬有礼是假善行(塞约翰逊) 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梭罗) 周到的礼貌用在那些你不喜欢的人身上,绝不比挑战书尾那句“您恭顺的仆人”更多一点真诚。当然,这是一种人们普遍赞同和理解的情况(切斯特菲尔德) 客套话如隔着面纱接吻(法国)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8、史典) 回答者:黛霏 - 魔法师 四级 5-15 20:101、程门立雪 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

9、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

10、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3、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

11、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

12、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 4、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

13、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

14、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 5、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

15、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